專訪ETS大中華區總裁王夢妍: AI推動語言測評轉型全方位素養測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北京報道今年是托福考試誕生的第六十年。1981年,托福考試進入中國,陪伴幾代人見證了中國的教育對外開放與國際交流。

2000年後,自費出國留學潮起,國內參加托福考試的人數隨之暴漲。目前,托福考試在國內的考點超過100個,覆蓋約30個省份。在全球,每年參加托福考試的考生超過百萬人次,有1.3萬多所高校承認托福考試成績。

不過,家喻戶曉的托福考試正在經受挑戰。全球來看,留學和語言測評市場的增長趨於穩定,短期內難有較大的增量。同時,語言測評市場也出現越來越多的參與者,除托福考試外,其他考試也在試圖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改革和轉型,是托福考試的組織方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以下簡稱ETS)的應對策略。

2023年7月,托福考試對考試時長、寫作題型等進行了一次重要改革,至今已滿一週年。今年4月,ETS調整定位爲教育和人才解決方案提供機構,在傳統的測評服務之外,探索職業技能和終身學習服務。

近日,ETS大中華區總裁王夢妍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介紹了ETS如何適應標準化考試和國際化人才發展趨勢,推出託福和GRE考試的改革,以提供更好的考試體驗,人工智能技術對提升考試效率、支持學習者能力測評與提升所能發揮的作用,以及ETS中國打造國際教育生態與平臺,從而助力國際教育交流與人才培養的思路等。

ETS大中華區總裁王夢妍 受訪者供圖

今年以來,出國留學持續回暖,教育國際交流頻繁。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高水平教育開放,鼓勵國外高水平理工類大學來華合作辦學。我國將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加快建設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如何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ETS創設全球通行的標準化考試,依託測評集聚國際教育共同體等經驗,對於我國推進高水平教育開放當有鏡鑑價值。

《21世紀》:從2023年7月起,托福考試進行了改革,請介紹一下改革的初衷和一年來取得的效果。

王夢妍:爲了優化考生體驗,順應標準化考試和國際化人才發展趨勢,托福考試進行了多項改革,包括精簡考試流程說明與操作導引;取消獨立寫作試題,替換爲更爲簡練的全新寫作題型“學術討論寫作”;縮短閱讀部分考試時長;取消所有不計分的加試題等。

截至目前,考生反饋非常積極。以前約4個小時的考試,對考生的體力和注意力是很大的挑戰。改革之後考試時長縮短至2個小時以內,有效地提升了考生的考試體驗。寫作的題型改爲“學術討論寫作”,模仿課堂討論的場景,也符合當前場景化、實用性的命題趨勢。

ETS一直以來致力於不斷地優化考試體驗。在去年推出託福和GRE考試改革之前,ETS還在全球主流語言測試中首個實行了閱讀和聽力部分即時出分,並於2019年推出了個人最佳成績機制,從而幫助考生更高效地備考和準備院校申請。

《21世紀》:近年來,國內赴美留學人數增長放緩,語言測評市場競爭激烈,從用戶增長的角度,ETS怎樣應對挑戰?

王夢妍:對不同考試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認可度,考生和家長確實存在一些固有認知。如何打破這些固有認知,讓考生和家長對於托福考試的認可度有更好的瞭解,是我們努力在做的工作。目前全球認可托福考試成績的院校超過1.3萬所,是所有英語語言考試裡最多的。我們和一些英國高校展開合作,請這些高校的招生官們向考生介紹托福考試在英國院校的認可情況。現在通過托福考試去英國留學的考生人數在穩定增長。

語言考試行業的競爭確實很激烈。參加語言考試的人數和整個留學羣體人數是密切相關的。目前,國內每年出國留學人數約70萬人,如果留學人數不增長,參加語言考試的人數很難實現大的增長。全球來看,留學也已是一個穩定增長的市場,甚至可以說已進入一個存量市場。

但對於ETS這樣的教育和人才解決方案提供機構來說,仍有很大的可作爲的空間。一方面,我們會繼續吸引和服務更多的考生;另一方面,要爲高校提供支持,提升英語教師能力,聯合語言培訓機構和留學機構,做好學生和學校之間的橋樑,從而在語言考試行業實現差異化服務。

《21世紀》:從語言考試的變化,能看到出國留學出現了怎樣的變化趨勢?

王夢妍:ETS成立於1947年,最初是爲了服務美國對人才選拔的需求,由幾所高校牽頭成立的一個非營利組織。ETS及其組織的各種標準化考試和測評產品,成爲服務人才流動和發展的工具。語言考試是一個小的切口,但作爲全球化進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和條件,可以管中窺豹,看到留學的趨勢。

中國是ETS最重要的海外市場,是全球托福考生人數最多、GRE考生人數第三的國家。這與中國的經濟對外開放,中國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直接相關。從托福考生的流動,能看出國際人才的流動趨勢。現在,越來越多的托福考生去往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日本等國家,以及採取多國聯申、英美雙申的策略。ETS在全球的廣泛認可能夠幫助考生同時申請心儀的多個留學目的地國家的院校,擁有更多選擇。此外,中國提出加快建設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推動未來5年邀請5萬名美國青少年來華交流學習,未來3年法國來華留學生突破1萬人、歐洲青少年來華交流規模翻一番,所以未來會有更多中國與世界的人才雙向交流。作爲教育和人才解決方案提供機構,ETS會繼續在國際人才交流中發揮橋樑作用。

《21世紀》:語言能力正在被AI所掌握,你認爲AI會給標準化的語言考試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王夢妍:教育數字化轉型是一場由數字化技術驅動的行業變革,AI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對於考生來說,AI技術可以幫助提供個性化反饋和建議。例如,考生在數字化平臺上練習,AI對考生進行自動測評,識別考生知識薄弱點,有針對性地推送視頻、課程、題目等資源,制定個性化備考計劃,並對備考進度進行追蹤。對於機構來說,AI可以輔助研製考試模擬題以及備考資料,輔助考試評分等。我認爲在高利害考試中,AI可以爲考試組織方節省人力、提高效率,但短期內尚不能完全替代人工,兩者必須結合才能實現更好的教育和測評效果。

對於測評機構來說,AI技術發展所引發的更深層次的思考是如何定位測評的整體價值和目標。有了AI技術,我們不僅僅可以對語言能力進行測評,還可以對個人能力和潛力開展全方位測評。因此,測評機構可以將標準化考試從面向單一人羣,變爲覆蓋從小學生到成人的一整套考試家族,利用AI分析海量的考試數據,不斷改進考試內容,幫助考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和技能,最終實現能力提升。

《21世紀》:AI時代,對人才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王夢妍:AI對職場重複性、繁瑣性工作的替代性越來越突出,並且讓人的能力發展充滿不確定性。因此人才的終身學習和軟技能就變得更加重要。ETS最近發佈的《2024人才教育與發展報告》(2024 Human Progress Report)對全球17個國家的1.7萬多名受訪者調查後發現,88%的受訪者認可自己是一名終身學習者,認爲終身學習對於個人福祉至關重要。AI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它既是傳統技能的顛覆者,也是新技能和新學習體驗的推動者。在可預見的未來,不管AI如何發展,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人際交往和情感溝通、批判性思維和領導能力、道德義務和責任感等人類軟技能都是很難被替代的。對教育系統來說,培養學生軟技能比提高學業成績更爲重要。

這些變化也對未來的留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留學生要放平心態,留學改變人生可能不會再發生在所有人身上。海外學歷或許能夠在初入職場時提供幫助,但此後的發展還是要靠個人的綜合素養。這種形勢下,國際教育機構不能僅關注把學生送出國,而是要把服務從留學前擴展到“留學中”和“留學後”,解決留學生羣體從學習到就業全流程的實際問題。當然,如果有條件、有意願,我還是建議學生要出去看一看,一方面是看世界,另一方面是認識自我,培養一種自信和坦然,這仍是比較重要和有價值的。

《21世紀》:你提到ETS中國要打造國際教育生態,下一步有哪些具體的策略?

王夢妍:ETS作爲一個測評機構,一直髮揮着留學生和高校、語言培訓機構、留學機構之間橋樑的作用。參加託福和GRE考試往往是留學的第一步,所以ETS是國際教育行業比較優質的流量入口。很多海外高校缺乏在中國招生的經驗,基於我們對中國學生和市場的瞭解,可以幫助他們以更有效、更接地氣的方式溝通、觸達目標羣體。

以前,ETS在中國有很多的考生,但是對這些考生的服務週期通常只是在備考和考試的階段。而ETS從橋樑轉變爲平臺後,可以爲考生提供更多的服務與支持。通過打造國際教育生態,集聚合作夥伴來提供“留學中”和“留學後”服務,滿足留學生出國後的學業規劃、法律、信息服務等需求,完全可以實現留學服務的閉環。

爲了搭建院校與學生溝通的橋樑,打造院校、機構溝通與合作的平臺,更好地服務國際教育生態的夥伴、考生和家長,ETS從2023年起舉辦公益性質的託福國際教育展,首屆託福國際教育展吸引了近百所院校機構、近兩千名學生和家長,今年我們將教育展的舉辦城市拓展到了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參展機構和人數較首屆教育展均實現了大幅增長。

《21世紀》:ETS在全球有發達的網絡,是否可以幫助中國高校招收國際學生?

王夢妍:這是ETS已經在開展的工作。ETS與國內100多個高等教育機構合作,參與國際招生是重要的合作內容。ETS的合作伙伴中,不少是如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清華大學蘇世民學院、上海紐約大學這樣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國內高校在國際招生中,引入托福等國際標準化考試成績作爲入學必要條件之一,是吸引高質量國際生源的基礎性舉措。

《21世紀》:你認爲中國高校的國際化發展水平和前景如何?

王夢妍:中國高校的國際化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未來的潛力也很大,特別是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這些高校的學生出國留學比例還不高,但他們的國際化教育視野已經打開,對國際化教育資源的需求正在興起,正越來越多地參與出國留學和各種中短期國際學習交流活動。

中國高校的英語教學水平穩步提升,有的高校與ETS等國際化教育機構合作,將高校英語課程與國際標準化英語評價體系接軌,豐富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提升學生英語素養。

全球化方興未艾,未來國際化人才交流只會更加頻繁。我認爲,應該抓住目前國際教育復甦的契機,建立一個由世界各地的教育機構、企業、非政府組織和政府機構組成的聯盟,提供一個就國際教育和人才發展議題進行對話的平臺,支持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校、師生圍繞數字教育、綠色發展、職業技能發展等共同關心的議題加強交流,拓寬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