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深藍航天趙亞:商業航天迎來“交卷”時刻,明年將啓動“筷子夾”試驗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馮玉怡 珠海報道

隨着SpaceX的不斷成功,中國商業航天迎來了一波波投資熱潮,也帶動了一批商業火箭企業迅速發展。

近日,江蘇深藍航天有限公司(簡稱“深藍航天”)在淘寶直播間以每張100萬元的價格預售了兩張2027年載人飛船亞軌道載人旅行船票,賺足了眼球,引起不少關注。此次珠海航展上,深藍航天集中展出包括“星雲一號”“星雲二號”兩款液體可回收複用運載火箭產品模型在內的多款航天產品。

深藍航天常務副總裁趙亞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專訪時透露,公司明年就將開展“筷子夾”方式的火箭回收試驗,2月到4月將開展百公里級回收試驗和入軌加回收試驗,如果這一任務完成,深藍航天將成爲SpaceX之後世界第二家完成火箭入軌加回收的公司。

技術節點和融資節點密集出現

南方財經:深藍航天目前的發展進度如何?未來幾年的發展計劃是什麼?

趙亞:近期我們各種業務、技術節點非常多。今年9月,我們開展“星雲一號”火箭一子級高空垂直回收飛行試驗,這次試驗雖然並不是非常圓滿,但是這是中國第一次開展可入軌運載火箭的高空回收試驗,並且成功完成了10/11項任務目標。

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我們的節點也會非常豐富和緊湊。

我們還有兩發“星雲一號”火箭將在本月造完,準備在12月再次開展5公里級回收飛行試驗,如果這次試驗順利,明年2月準備進一步開展百公里級回收飛行試驗;明年一季度我們就會開展入軌回收試驗。

我們計劃明年啓動“筷子夾”試驗,還要實現百公里級回收的常態化,做到月度發射回收一次,到2026年做到周度發射回收一次,在船箭聯合試驗次數足夠多的情況下,到2027年實現和驗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並開始開展太空旅行業務。

“星雲一號”“星雲一號”改型都會在明年首飛;起飛規模超1000噸的“星雲二號”大型可重複使用火箭也將於2026年一季度首飛。

南方財經:最近深藍航天在淘寶直播間預售2027年載人飛船船票,引起大量關注,這次直播間刷火箭是營銷策劃還是業務計劃?

趙亞:這是我們的業務計劃。我們之前已經做了一次入軌箭的回收試驗,未來也會啓動“星雲一號”實現載人回收的任務,而且接下來還會陸續做5公里、百公里級的入軌回收,逐漸把發射頻率逐漸提高到月度、周度。並且我們已經開始做火箭的回收試驗,陸續也會做箭船聯合試驗。按照業務節奏和計劃,在2027年能夠實現保證載人發射任務的安全可靠性,然後開展太空商業運營。

其實我們就是一個“送快遞”的公司,只是送到天上去,技術難度更大,並沒有那麼神秘。從基礎物質層面來看,我們最基礎的使命是降低太空運輸成本。從精神層面而言,我們非常希望能夠給大衆祛魅,讓航天變得普惠,讓大衆離航天更近。所以選擇在“雙十一”這樣的節點,以更接近大衆的直播方式讓大家認知。當然,太空旅行只是我們的一個支線業務,主業仍然是各類軌道運輸業務。

南方財經:這個事情受到大量關注後,找你們投融資的機構有沒有增加?

趙亞:從2023年三季度開始,我們就感覺有顯著增長,到現在一直維持在一個高位。今年不管是我們的業務技術節點也好,還是融資節點也好,節奏都非常快。

一年半時間內行業將加速洗牌

南方財經:爲什麼中國商業航天火箭企業會選擇在這個時候“集體爆發”?

趙亞:我覺得更多的不是選擇的問題,而是工程規律。可回收複用火箭的技術難度遠超入軌,基於這個工程難度,企業需要做非常大的投入和長週期研發。

以我們爲例,深藍航天2016年註冊成立,2018年開始正式運營。我們一開始就選擇做液體可回收複用運載火箭,前期很長一段時間不太能夠被市場接受和公衆認識,但是隨着垂直起降試驗、發動機研發和回收控制技術提升等,逐漸走進資本市場和大衆視野,從被認知以至於到我們能夠影響和促成共識,所以這個行業看起來到了“集中爆發”的階段。

南方財經:你認爲未來兩年中國的商業航天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趙亞:首先行業洗牌會在一年半以內極其劇烈。其實火箭技術足夠難,但衡量標準卻又足夠簡單,那就是絕對安全可靠、高頻發射滿足運力需求以及低成本,這三個衡量標準很樸素但難度很高,都指向企業的技術到底夠不夠硬。中國商業航天從2015年到現在,經過近10年的發展積累,到了該交卷子的時候,所以未來一年多是一個行業調整期和觀察期。

南方財經:目前液氧煤油和液氧甲烷火箭均已成功在國內發射,你怎樣看待不同的技術路線?

趙亞:有一部分羣體認爲液氧甲烷是比液氧煤油更先進的路徑,我不直接回答孰優孰劣,我認爲應該尊重樸素的常識和邏輯,有兩個問題看是不是值得大家思考。

第一個,SpaceX既掌握液氧煤油技術,又掌握液氧甲烷技術,而且都是世界登峰造極的存在,馬斯克又是遵從第一性原理和極度降本的商業化理念的,但其主力型號獵鷹系列火箭卻採用的液氧煤油,並且沒有早幾年就換成液氧甲烷,原因何在;第二個,中美俄掌握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技術都已經有幾十年歷史,液氧甲烷發動機並不是新技術,但是卻長期沒有被採用,一直沒有液氧甲烷火箭問世,原因又何在。

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開始着手液氧甲烷這條技術路線,不過只會選擇全流量補燃,同時使用於幾千噸級的超重型火箭。使用液氧甲烷需要特定的先進細分路徑,以及一定的適用條件,才能規避其劣勢,否則脫離實際需求和能力採用液氧甲烷的商業性就會顯得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