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新生代劇場團隊草搞場搬演逢魔時刻 訴說傳統與當代

落語家戴開成和新生代劇場團隊草搞場一起玩創作,試着爲傳統的日本相聲藝術,找到和當代觀衆共鳴的方式。左起爲表演者戴華旭、編導李憶銖及戴開成。(劉宗龍攝)

演員戴華旭(左)和落語家戴開成(右)一起玩創意。(劉宗龍攝)

戴華旭表示,落語表演的道具使用是精隨所在,能爲看來尋常的日用品,找到新觀點。(劉宗龍攝)

傳統表演藝術的內涵保存與創新,一直是新時代表演者的功課,新生代劇場團隊草搞場近期邀請戴開成一起玩創作,推出作品《逢魔時刻》,並試着爲傳統的日本相聲藝術,找到和當代觀衆共鳴的方式。

編導李憶銖表示,全劇透過一個隱藏的鬼魂角色和一對師徒的互動,牽引出世代文化的差別,「徒弟想要創新時,師父會害怕,但雙方原本的目標都是想保持傳統,因而引發衝突。」李憶銖表示,鬼魂就像是師父的師父、師公,「大家都很想要延續從前輩身上留下來的傳統。」

有趣的是,李憶銖在創作時運用了兩段傳統落語的故事,都和鬼看戲、鬼教戲有關,「一個鬼教你怎麼作戲,一個鬼找你表演,鬼會直接現身,傳授這對師徒方法。」

戴開成表示,劇中的師徒順着戲的脈絡下來,想走三分傳統、七分創新,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系統,「並沒有非要如何纔是絕對答案,劇中的鬼魂出現,談論什麼是常態,什麼是非常態,有時眼見爲憑的事情,看似科學,實則是束縛。」

表演者戴華旭表示,扇子和手絹是一種非常日常的用品,但是在落語表演裡,觀衆可以看見延伸使用,例如扇子可以變成筷子、雨傘、釣竿或電話,「觀衆會看見這兩項日常物品的不同狀態,有驚豔效果。」

戴華旭畢業於北藝大劇本創作研究所,是現代戲劇科班訓練出身的演員,他表示,在戴開成的落語表演上學到不同的表演工作方式,「那種訓練是平常在生活中的累積,隨時都可以演一段,和現代戲劇每齣戲必須先重頭排練後演出,很不一樣。」

戴華旭表示,爲了打破常態,也會在燈光視覺做不同的設計,帶觀衆體驗平常不適應的事情,「例如我們對黑暗會有一點不習慣, 在劇中就會有體驗黑暗的元素。」《逢魔時刻》將於5月27日至29日在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