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臺灣經濟春燕頻傳的喜與憂

臺灣出口表現亮眼,帶來經濟春燕喜訊,但是貿易結構存在的隱憂卻令人無法忽略。圖/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臺灣經濟春燕喜訊接踵而至,繼稍早之前中央銀行將2021年臺灣經濟成長預估提高爲4.53%後,接着則是主計總處預估的4.64%與中華經濟研究院預估的4.80%,以及稍早之前臺灣經濟研究院更進一步將預估上調至5.03%,爲2011年以來迄今十年的最高成長數值,更是首家國內研究機構預估今年臺灣經濟成長突破5%。

衆所周知,臺灣經濟與全球主要經濟體高度連結,今年以來由於全球經濟在美中兩大經濟體成長大幅反彈,以及各國新冠疫苗接種進度超前拉擡市場信心下加速復甦,帶動需求急劇上升,讓全球的貿易量值從去年的衰退轉爲今年之成長格局,使得今年首季臺灣對外貿易表現極爲亮麗,不但訂單金額創下史上單季最強額度,而且出口金額更是突破金融海嘯以來單季最大增幅

換句話說,今年以來各國開始接種新冠疫苗,國際重要經濟機構無不認爲,在疫情逐漸受到抑制下,各國經濟將會加速復甦,除了遠距經濟需求持續表現亮麗之外,傳統產業需求將會同步回溫,讓全球的貿易從去年衰退9.1%預估轉爲今年成長8.3%。亦即在全球貿易劇增帶動下,使得今年臺灣出口成長表現,勢必超過去年,此乃主計總處及國內相關研究機構將今年臺灣經濟成長預估不斷上調的關鍵

不過,按照現行所採取對前一年度經濟數據的比較推估成長之模式,若前期比較基期偏低,則後期極有可能呈現大幅成長現象。例如: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海嘯造成經濟衰退,與全球經濟高度連結的臺灣亦不例外,2009年經濟成長萎縮1.8%;2010年隨着全球經濟大幅反彈,讓臺灣經濟成長立即反彈至10.3%,創下1980年以來新高。因此,若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能夠達到5.5%水準,則臺灣經濟成長突破5%,根本不必意外。

很顯然地,今年以來臺灣經濟是在全球經濟復甦加持之下,不斷傳來成長春燕喜訊,甚至領先亞太其他小龍或先進國家。不過,臺灣經濟狀況是否真正誠如最近政府高層在其「臉書」上所解讀的表現如此優異?或許爲了掩飾最近臺鐵車禍傷痛未愈、未雨水荒苦旱難解與即將來臨公投危機等壓力,將上述的數據加以過度暈染,卻又無法忽略臺灣貿易結構所存在的隱憂。

無庸置疑,雖貿易是長期以來拉擡臺灣經濟持續成長最爲重要的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結構變化則是,過去40餘年以來,兩岸貿易因兩岸產業交流合作日益密切而不斷擴大。若以去年爲例,臺灣對大陸的出口成長達到14.6%,遠高於第二的美國9.3%;由於對大陸的出口快速成長,導致大陸市場佔臺灣出口的比重,從前年40.1%提高至去年43.8%,今年3月單月佔比更是達到44.3%,顯示臺灣對大陸的貿易依賴日益嚴重。

其實,兩岸貿易發展迄今,並非僅有單純的傳統性產品貿易,而是已延伸至頗覆雜的生產鏈貿易。亦即長期以來,在陸設廠臺商生產所需要的零組件,其中許多是來自臺灣的廠商供應;尤其去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後,遠距經濟替代實體經濟,促使在陸臺商擴大生產電子資通產品,帶動對臺灣相關零組件的需求增加,導致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大幅成長。其實,這些現象從今年首季大陸出口快速成長,尤其電子資通產品出口更是一枝獨秀,在拉擡對臺灣相關零組件的需求之同時,間接提高臺灣對大陸之出口成長,可以發現其端倪

整體而言,去年以來由於出口表現優異,使得臺灣經濟成爲全球各國經濟受到疫情拖累陷入萎縮之下,極少數持續成長的國家。不過,如果扣掉對大陸的出口,上述經濟春燕恐將幻滅。此外,再從臺灣產業結構加以觀察,隨着出口市場日益依賴大陸,同時集中電子資通產品,除了將會造成出口市場佈局逐漸失衡之外,勢必使得產業結構發展更加傾斜。

另一方面,則是面對科技戰持續糾葛,美中供應鏈分道揚鑣,爲了維持技術優勢及經濟安全,雖各國製造逐漸脫離大陸,但卻又難以割捨大陸頗具有發展潛力內需市埸,恐將採取「製造脫鉤、市場連結」與大陸經濟連結之模式。亦即隨着大陸經濟日益茁壯,將會提高其在全球市埸上地位,使得臺灣更加難以降低對大陸出口之佔比。因此,未來如何精準維持臺灣產業技術優勢,以及積極掌握大陸內需市場脈動,將考驗政府的智慧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