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新青安引爆新國安危機只是時間問題
外傳財政部向8大公股銀行下令,全面清查是否有「限貸令」,各大行庫授信主管人心惶惶。圖/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總統大選輿論痛批蔡政府居住正義政策跳票,賴清德陣營推出史上最優惠的房貸補貼—「新青年安心成家貸款方案」,實施以來鼓勵國人搶着購房,房價不斷飆升,非但購屋壓力愈來愈高,讓青年難安;房貸暴增更可能引發新的國安危機。
新青安僅能由公股5大銀行(臺銀、合庫銀、土銀、華銀及一銀)承做,新青安政策上路前五大銀行24個月平均月房貸金額爲579億元。惟8月22日中央銀行公佈5大銀行新承做放款金額與利率,2023年8月新青安啓動後,新承做的房貸就持續上揚,去年8月一上路就超越600億元,12月隨即逼近千億元,今年前5個月雖略爲下滑,約在900億元上下,但5月新增房貸達1162億新高,7月進一步推升至1217億元高峰,年增率達116%,創下該數據公佈30年以來的單月新高紀錄。
房貸驟增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也跟着水漲船高,引用央行的數據,今年6月底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佔總放款比率已經提升至37.4%,接近歷史高點之37.9%,顯示銀行信用資源已經過度集中於不動產貸款。
此外,銀行法第 72-2 條第一項明文,除五項但書外,「商業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之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之和之百分之三十。」依據媒體報導,至今年6月爲止,全體國銀在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總餘額來到14.71兆元,但存款總餘額與金融債券發售額達55.27兆元,依銀行法72-2規範來看,平均數達26.62%。已有13家超過27%,等於放款「逼近滿水位」,且其中有3家在28%與29%之間。
政府補貼民衆購屋,如同提供資源鼓勵國人炒房,進而推升房價,手中沒有房屋者擔心再不購屋,就買不起房了,於是紛紛搶着購屋,帶動房價不斷地飆升。看似房市邁入榮景,一旦景氣反轉,房市泡沫被戳破,將造成不動產貸款違約率大增,由於銀行信用資源過度集中不動產貸款,極有可能引發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導致大量銀行倒閉,衝擊我國的金融秩序,危害國家政體發展。
面對怵目驚心的房貸數據,風險急遽提高。理論上政府應大幅調整新青安政策,但負責新青安政策的財政部與銀行主管機關的金管會似乎都老神在在。財政部官員8月23日還表示,新青安的政策目的正是爲了協助無自有住宅家庭買房,所以「這一方面絕對不會受影響,會繼續辦。」
所幸我國還有腦袋清楚的機關,擁有獨立性的央行先在6月祭出「第六波選擇性信用管制」; 8月12日至21日又罕見的邀請高達34家本國銀行與信用合作社聯合社總經理至央行「喝咖啡」,會中籲請各銀行善盡社會責任,避免信用資源過度流向不動產貸款,然道德勸說無法徹底根絕問題。
筆者多次警告新青安問題,政策後遺症果然一一產生,如房價飆漲、消費排擠與財政負擔加劇,若再不中止錯誤的政策,演變成新國安危機恐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