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行從農種有機何首烏 臺南前議員曝心路歷程

臺南市太康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鄭鴻權(左)受到農友陳彥安(右)推薦,投入有機何首烏栽種。(張毓翎攝)

鄭鴻權說,種何首烏髮芽後長出藤蔓,必須讓它爬藤架,才能曬到太陽光,生長得比較好。(張毓翎攝)

約5個月大的何首烏。(張毓翎攝)

曾爲臺南縣議員的鄭鴻權,轉行從農投入有機作物生產逾10年,受到農友陳彥安推薦,去年嘗試種植何首烏,並以有機技術栽培,他說,未來除了和契作商合作,也規畫自行開發相關食品。

鄭鴻權是太康有機農業專區第一個種植何首烏的農民,他說,何首烏的功能一般民衆都不陌生,除了當作中藥材,也能入菜食用,《本草綱目》記載其爲滋補良藥,且經美和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廖信昌研究,種植約2年經濟效益較佳,採收後清洗完就能直接料理使用。

鄭鴻權提到,臺灣種植何首烏的風潮,大約這3年來纔開始,過去農民多以種豌豆的竹棚搭建法種植,遇上歹天,整片「害了了」。何首烏從栽種到收成,得經歷2年時間,他選擇更堅固的鋼架,並用不織布材質的美植袋離地栽種,雖然成本提高,但不用太擔心災損發生。

鄭鴻權說,其實種何首烏像是在種地瓜,等到成熟後取其塊根的部位,比較不同的是,種何首烏不能像種地瓜,讓它在地上恣意生長,其發芽後長出藤蔓,必須讓它爬藤架,才能曬到太陽光,生長得比較好;此外,因爲是有機栽培,所以有機培養土、有機肥的使用也不可少。

鄭鴻權過去主要種植有機火龍果、番石榴,他說,目前何首烏種植面積0.35公頃、5000珠,預計明年6月收成,未來還會再增加種植1萬株,生產出的何首烏,他計劃與加工廠商合作,開發何首烏養身茶包或藥膳包,發掘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