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正義污染老電影

(圖/本報系資料照)

2022年5月促轉會依法解散後,國發會承接其基金業務,包括中影公司的影片資產,其中202部電影,將無償贈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如愛國軍教片《英烈千秋》、《八百壯士》,侯孝賢早年作品《兒子的大玩偶》、《童年往事》,李安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囍宴》、《飲食男女》,以及蔡明亮《愛情萬歲》等得過國際大獎的影片。

中影在臺灣電影史上有深遠的影響與不可磨滅的貢獻,因爲2018年被認定爲不當黨產而訴訟多年,最後於2021年和解,條件之一,就是2006年以前的著作、影片權讓與國有。無論這過程是否有爭議,最後數百部影片的所有權歸國家影視聽中心,也就等於是屬於全民所有了。從結果論及文化近用的觀點來看,並不算壞事。

然而,國發會贈與這200多部影片並非無條件奉送,而是透過契約捐贈方式,約定「相關使用時應落實傳達轉型正義理念」,以「作爲轉型正義相關文化事務之用」。這就令人相當困惑了。

首先,國家影視聽中心的業務與轉型正義無關。根據《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設置條例》,其設立的宗旨是「爲典藏國家電影與視聽資產、推廣及促進電影、視聽文化發展」。要求一個國家級的電影博物館宣導轉型正義,恐非民主國家的常態。

其次,中影這些巨片的內容也與轉型正義無關。李安的《飲食男女》無涉政治,蔡明亮《愛情萬歲》的特殊拍攝手法更不易爲一般大衆理解,至於《八百壯士》,簡直就是「政治不正確」,要怎麼傳達轉型正義理念?

最後,也是最糟糕的,它形同以政治干預文化,觸犯了藝文界的大忌。民主國家最痛恨當權者透過政治手段控制創作內容,打壓反對聲浪。典型的例子是1999年紐約市長朱利安尼以切斷補助爲要脅,下令市立布魯克林美術館停止展出「知覺展覽」的系列畫作,蓋因其中一件作品引起宗教團體不滿。朱利安尼此舉招致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等組織的譴責,認爲他在搞審查制度,美術館更提出控告,最後勝訴。

自2018年的「東廠事件」發生後,促轉會名聲大壞,所謂「轉型正義」變成了排除異己的「不義」手段。如今促轉會解散了,可是《促轉條例》仍在,那些「不義」的「毒素」還隨着基金的移轉到處流竄,連老電影也受到「污染」,真是情何以堪。

無論如何,這些無辜的老電影被貼上「轉型正義」的標籤,說不定是件好事,因爲它可以提醒後人,臺灣曾經發生過這麼一段荒謬的歷史。(作者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