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韌性顯活力升

今年以來,隨着宏觀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一攬子增量政策落地見效,以及相關部門堅持強本固基、嚴格監管,着力穩市場、穩信心、穩預期,資本市場呈現積極變化,投資者預期明顯改善,內在穩定性不斷增強。

資源要素向“新”集聚

進入12月份,多家上市公司公告併購重組信息。據統計,年內全市場併購重組約3000起,已有26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資產重組事項。

一批上市公司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等需求強鏈補鏈,增強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持續經營能力。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爲,隨着監管包容度提升、審覈效率和支付靈活性提高,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有望繼續保持活躍,有助於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今年以來,證監會出臺多項政策舉措,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支持優質資源向新質生產力領域集聚。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預計,2024年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IPO募資金額分別爲220億元、152億元、44億元,資源要素進一步向“新”集聚。

同時,科創債的擴容放量,也有效疏通了科創企業融資渠道。截至11月份,年內交易所市場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超5000億元,多元化的融資方式助力科技型企業更好開展科技創新。

“資本市場股債融資制度不斷優化完善,幫助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技術升級、進行市場開拓,有助於提升市場整體質量。”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

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提升

10月18日,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正式設立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同日,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證監會聯合啓動互換便利操作。

落地近兩個月以來,兩項創新工具在支持資本市場、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方面發揮出積極作用,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參與踊躍。目前,互換便利首批500億元操作已經落地,超過1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購增持再貸款。

中信建投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趙然認爲,互換便利提升了金融機構股票增持能力,爲A股市場注入流動性,回購增持再貸款爲金融機構提供了低成本的資金來源。長期看,兩項工具有助於優質公司增強市值管理能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經營質量和投資價值。

上市公司爲投資者創造價值,回報投資者,資本市場才能興旺發達。今年以來,監管部門通過出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支持通過分紅、回購等方式,持續回報投資者。

截至10月末,A股上市公司已公告中期現金分紅6441億元,新增披露回購方案1360單,數量和金額均創歷史新高。上市公司分紅持續性、可預期性不斷提高。

爲進一步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自年初開始,滬深證券交易所啓動“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和“質量回報雙提升”專項行動,A股上市公司密集發佈行動方案。截至目前,僅滬市已有近一半主板公司和約八成科創板公司參與其中。

“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根本在於提升上市公司經營質量。”田利輝認爲,上市公司既要重視內部治理,保持主業經營穩定,提升信息透明度和治理規範性。還要牢牢樹立回報中小投資者意識,加強與投資者溝通,積極運用現金分紅、註銷式回購、股東增持等方式,將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好地分享給投資者。

中長期資金積極入市

12月4日,首批14家試點“跨境理財通”業務的券商宣佈正式展業。

“此前‘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金融機構僅爲銀行,此次增加證券公司渠道,便利了投資,有利於提升相關業務吸引力,爲市場引入增量資金。”方正證券金融分析師許旖珊說。

今年以來,監管部門推進投資端改革,積極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着力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的堵點,培育長期投資市場生態。

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保險業資金運用餘額32.15萬億元,其中人身險公司和財險公司合計股票、證券投資基金餘額達4.1萬億元。

“保險等長期投資資金積極入市,有助於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力度,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助力‘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董登新說。

公募基金行業費率等改革穩步推進,權益類基金特別是指數化投資快速發展。專家表示,隨着資本市場改革向縱深推進,境內ETF市場建設不斷完善,未來將更好滿足多元化投資需求,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更好促進市場投融資功能相協調。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建立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長效機制。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認爲,要以促進投融資動態平衡爲抓手,引導長期資金入市,優化投資者結構。繼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健全退市制度,實現市場優勝劣汰。構建統一、全面、高效的監管體系,加強與國際資本市場交流合作,在擴大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中持續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經濟日報記者 李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