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交付信託一個月只能分配到一萬元 專家:退休人士僅剩兩條路可走

理財專家呼籲,民衆千萬不要對於信託,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聯合報系資料照

11月29日上午,接受飛碟電臺唐湘龍大哥節目的邀請,由筆者新書—《安養信託(實例篇):樂享晚美人生,讓親情不變調》,來談一步步的信託規劃。

勿抱不切實際幻想

在節目中,唐大哥提到一個筆者認爲滿重要,但一般民衆在進行信託規劃時,會刻意忽略的一個信託所擁有的「專款專用」、「定期給付」的最大優點之外,所不能達到的功用。

正因爲如此,筆者在這本新書的作者序中,就特別提醒所有,希望藉由安養信託,幫自己打造晚美退休人生的民衆,千萬不要對於信託,產生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爲,它畢竟不是解決個人退休財務問題的唯一解方。簡單來說就是:民衆千萬不要用安養信託,來解決個人退休金不足的問題。

舉例來說,假設民衆將所有資產交付信託之後的錢,一個月只能分配到一萬元,當事人只有兩條路:其一是讓自己完全適應「月花一萬元的生活(不然,你還能怎麼辦)」。

其二,則是努力讓退休金「增胖」,以便維持每月的開銷,而不是認爲把財產交付信託之後,業者就應該要把原本每月的一萬元,提高到可以讓自己生活無憂的水準。

盤點資產很重要

其實,根據筆者過去多年的採訪經驗顯示,有時候民衆所謂的「沒有退休金」,其實是民衆完全忽略掉「盤點自己資產」,或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從現有資產中,替自己「榨出」更多退休金。

來源一、不動產。在國人自用住宅持有比率,高達8成至9成左右之下,很多民衆手中沒有現金,卻只有一棟「不能創造現金流」的「不動產」。此時,對於沒有退休金可用的屋主來說,不論透過以房養老、留房養老(自行出租或透過銀行合作的包租代管業者管理),或是用房子向銀行進行理財型房貸,都是值得參考的做法。

有關詳細做法及實例,讀者也可以參考筆者的新書。而之所以提出3種將不動產「變現」的方法,主要是因爲不是每一家銀行,都同時承作這3種業務。

來源二、有價證券。如果民衆持有有價證券,特別是上市、櫃的股票。儘管投資人只是「長期存股、領取穩定配息」,也還可以透過「借券」的方式,幫自己增加另一筆不定期的「現金流」。

不過,民衆也不要忘了,就算持有的是國內、外共同基金,沒有馬上用到這筆財產,還是可以繼續進行投資,以便讓自己的退休金得以持續增加。當然這時候的投資標的,就不能是過於高風險的標的,最起碼也得是能「保本保息」的標的。

注意投資標的陷阱

只是,值得退休族注意的是:很多投資標的雖然號稱可以「保本」,卻常常與民衆的認知不同。例如「保本」,其實只限於「原投資幣別」及「只限扣除手續費之後的餘額」...等;有的投資標的雖然配息,卻是完全「不保證配息」,或是「會吃到投資『本金』」,值得投資的民衆特別注意及避開。

來源三、現金。事實上,就算是財產放在定存之中,根據銀行信託業者的建議,也可以採取「階梯式定存」的方式,而不是「全都放在活存」,或是「全都存定存,要用錢時再從定存解約」。如此,才能讓存款利息能夠「極大化」。因爲一來,定存利率比活存高;二來,定存解約時,利息會打8折。

舉例來說,假設信託受益人每年生活費是30萬元,那麼,就可以把放在定存的錢,以「30萬元」爲單位,存成一張張的定存單,期間則分別是1、2、3年。到期之後,沒有立刻要用的現金,則繼續以這樣的金額及期間續存。

來源四、工作收入。民衆也許會說,已上不論是借券、存階梯式定存,利息可能都很少,且退休後再投資,複利累積效果也不是很大,恐怕也無助於退休生活的大幅改善。

但民衆可別忘了,退休族只要身體還算健康,在未來就業人口大幅減少的趨勢下,也能靠自己的腦力及體力,獲得一份固定的收入。所以這最後的另一條路,就是再找一份固定收入,以便補充生活費用的不足。

最後值得提醒的是:不論是以上哪一個「增加退休金」的方法,所有的財產及所獲得的收益,一定要牢牢並安全地「鎖」在信託專戶中,讓信託「資產保全」、「專款專用」、「定期給付」的功能,提供民衆安全又穩定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