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態度不明,誠泰財險和幸福人壽變數加大

作爲曾經紫光集團保險板塊操盤手的王慧軒,今年以來接連辭任幸福人壽和誠泰財險的董事長一職,這背後是否體現了紫光下一步的戰略意圖,引發市場聯想猜測。

誠泰財險年度保費收入剛破20億元,長期淨利水平不高,在持續8年盈利後,2023年再度轉虧。公司承保端主要險種長期虧損,將盈利押注於投資端無異於"靠天吃飯"。疊加旗下唯一聯營公司幸福人壽被多家機構下調主體信用評級,償付能力"亮紅燈",作爲大股東的誠泰財險進退維谷。

半年內兩次請辭險企董事長一職

近日,誠泰財險公告稱,董事長王慧軒因工作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董事等職務。據悉其自2019年6月任職資格獲批到卸任,董事長任期長達5年。

儘管有誠泰財險內部人士稱,此舉爲誠泰財險正常人事變動。然結合王慧軒背景來看,似乎又透露出不尋常。

這已經是今年上半年以來,王慧軒第二次請辭保險公司董事長之職。就在今年3月,任期不到4年的王慧軒剛辭去幸福人壽董事長等一切職務。

說起來,誠泰財險是幸福人壽第一大股東,持股30%。而誠泰財險無控制類股東,紫光集團爲其單一第一大股東,持股33%。也正是基於誠泰財險和幸福人壽親密關係,外界習慣性將兩者視爲紫光集團旗下產壽險公司。

紫光集團起步於1988年,前身是清華大學的校辦企業,經多年發展紫光集團成長爲中國大型綜合性集成電路企業,主營芯片業務。旗下有紫光股份、紫光國微等多家上市公司。除了涉獵科技領域外,在金融、投資等領域也多有佈局。

王慧軒正是出自誠泰財險第一大股東紫光集團。紫光集團高管列表顯示,其現任紫光集團執行副總裁、執行委員會委員。盤點王慧軒履歷,其在金融、保險和投資領域經驗豐富,且有大型保險公司領導經驗。曾任中國人壽新疆分公司副總經理;中國人保廣東分公司籌備組主要負責人、山東分公司總經理;中國人保執行董事、副總裁;人保資本董事長、總裁等職。

可以說,王慧軒是帶領紫光集團進軍保險業的關鍵人物。自2010年起,紫光集團開啓"買買買"模式,經多年激進的資本運作,2019年底,紫光集團的總資產規模近3000億元。

正值紫光集團資本擴張期,王慧軒恰如其分的出現了。2016年7月正式加入紫光集團,負責金融板塊。次年紫光集團即發出進軍保險的信號,計劃設立中青人壽,但未有下文。2018年8月,紫光集團出資28.37億元,參股誠泰財險,達到單一股東最高持股比例33%。僅時隔一年有餘,2020年又借誠泰財險之手,受讓幸福人壽原股東中國信達30%股權,間接控股。自此紫光集團產壽險牌照齊全。

福禍相依,多元擴張背景下,紫光集團債臺高築。2020年11月,紫光集團出現債券違約,引爆債務危機。2021年7月,因"資不抵債"債權人申請法院對其開展破產重整。多日後,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受理。2022年7月,國資背景的智路資產和建廣資產組成的智路建廣聯合體,正式接管紫光集團100%股權,至此千億元債權重整正式落地。

王慧軒接連辭任產壽險董事長一職背後,紫光集團對保險板塊是否有新戰略,值得關注。

承保端承壓,主要險種長期虧損

誠泰財險成立於2011年12月末,是唯一一家總部設在雲南的全國性保險公司。主營財產損失險;責任險;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等業務。

整體來看,保費收入由2012年的1.57億元,一路攀升至2022年19.36億元。經過11年沉澱,2023年公司保費收入突破20億元。

以2023年爲例,公司保險業務收入20.31億元。從險種看,機動車商業險、交強險、責任保險分別佔總保費收入的37.57%、25.26%和12.85%。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除了前三年虧損外,2015-2022年,實現了連續8年盈利,只是淨利水平不高,始終未突破1億元大關。事實上,從成立之初到2023年,公司淨利歷史最高記錄在2017年爲0.87億元。

2012-2022年,公司淨利依次爲-0.26億元、-0.57億元、-0.46億元(重述)、0.15億元、0.37億元、0.87億元、0.24億元、0.35億元、0.20億元、0.11億元、0.33億元。可見,自2018年紫光集團入駐,王慧軒接管5年間,淨利無較大起色,反而波動更大。

而誠泰財險長期盈利能力較低困局還未破解,2023年淨利又遭遇9年來首次虧損,打破連盈局面,虧損金額高達2.48億元,超過2016年-2022年淨利總和。

2023年淨利由盈轉虧,主要受投資端收益減少等因素影響。2023年公司投資收益0.43億元,較2022年同比大幅下滑近8成。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由2022年0.04億元,增至2023年0.28億元,翻了6倍。綜合因素下,公司營收同比小幅下滑3.68%;疊加賠付支出和手續費及佣金支出分別同比增長4.97%和10.59%等因素作用,營業支出同比增長10.47%。

2024年一季度,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6.33億元,較2023年同期增長11.64%;本期淨利0.36億元,較2023年同期淨利-0.61億元,扭虧爲盈。

同期,公司實現簽單保費6.64億元。其中,代理渠道簽單保費佔比76.96%高達5.11億元。而公司第一大險種車險簽單保費佔比超6成爲4.08億元。

一季度盈利,與投資端表現不無關係。報告期內公司投資收益率爲1.35%,綜合投資收益率1.02%,較2023年同期0.41%和0.70%有較大提升,雙雙破1%。

拉長時間線來看,公司近三年平均投資收益率和平均綜合投資收益率分別爲2.04%和1.87%。目前權益市場變動,長端利率下行壓力下,不僅誠泰財險乃至整個保險行業在投資端均面臨挑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承保端長期承壓。

2024年一季度,公司綜合成本率較高突破100%高達120.25%。其中綜合費用率47.28%,綜合賠付率72.97%。其實,自2022年公司披露綜合成本率指標起,綜合成本率就從未低於100%。而2022-2023年度累計綜合成本率爲111.29%和110.75%。

綜合成本率作爲衡量財險公司盈利能力強弱的標準,該指標越低證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強,而超過100%時則意味着公司承保虧損。由此可見,誠泰財險承保端壓力不小。

2023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居前5位的商業保險險種,機動車輛保險、責任險、健康險、意外傷害保險、農業險全部承保虧損,合計虧損額高達1.72億元。

而車險作爲誠泰財險的主營險種,正面臨長期虧損難題。除缺乏2013年報信息無法統計外,其餘年份機動車輛險承保均虧損。以近10年爲例,公司機動車輛險承保利潤依次爲-0.94億元、-1.80億元、-0.59億元、-0.63億元、-1.13億元、-1.32億元、-2.26億元、-2.26億元、-0.81億元、-1.03億元。

對外投資潛在風險增加

綜合來看,誠泰財險承保端長期承壓,盈利押注於投資端。早前爲謀求產壽險協同發展,誠泰財險投資了幸福人壽。業務協同上,效果似乎不太明顯。

單純作爲投資而言,彼時資產不足百億的誠泰財險收購資產近700億的幸福人壽,被業內人士戲稱"蛇吞象"。交易獲批後,誠泰財險將其歸類於長期股權投資並採用權益法計量。如果被投資企業經營不佳,投資企業作爲股東,可能會承擔相應投資損失,從而影響本公司利潤。

而此時幸福人壽正值多事之秋,這意味着誠泰財險對外投資潛在風險增加。

6月28日,聯合資信下調幸福人壽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A下調爲AA-。除維持"15 幸福人壽"信用等級AAA外,"18 幸福人壽"信用等級由AA-下調爲 A+。

同日,中債資信將幸福人壽主體信用評級由A下調爲A-。維持"15 幸福人壽"信用等級AAA,"18 幸福人壽"信用等級由A-下調至BBB+。

兩家調降幸福人壽主體信用評級的說法大同小異。幸福人壽股權架構不穩定。股權質押比例較高,且部分出質股權存在凍結、轉讓情形。

經營上依賴銀保渠道,滿期給付壓力較大,高退保率問題值得關注。且報行合一推行下,手續費調降銀行代銷積極性或減弱,影響新單銷售。此外,幸福人壽投資業務風險水平很高,歷史投資中違約資產化解壓力仍很大。截至2024年1季度末,公司違約資產合計賬面餘額54.30億元。

最重要的是公司盈利能力較弱,自身造血功能不足,連帶償付能力承壓明顯。

2017-2023年,公司淨利0.49億元(重述)、-68.01億元、0.76億元、0.97億元、5.16億元、1.71億元、-1.41億元。可見,淨利波動較大,自2019年起連續4年盈利後,2023年又陷虧損。

幸福人壽最新償付能力"亮紅燈"。2024年一季度,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71.37%,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23.25%。較同期人身險行業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13.5%,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86.2%,相差甚遠。

根據監管要求若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60%或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低於120%的保險公司,會被當作重點核查對象。

可見,目前幸福人壽處境並不樂觀,且亟需"輸血"來緩解緊張的償付能力。而誠泰財險作爲大股東自然也壓力倍增,其自身盈利能力較弱形象還未有改觀,自然無暇顧及。背後的紫光集團剛經歷破產重整2年,更多精力聚焦於主業。王慧軒接連卸任保險公司一把手,或許就能說明其態度。

所以無論是戰略引資還是原股東增資,誠泰財險若袖手旁觀的話,其第一大股東地位恐將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