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檯《美術經典中的黨史》彰顯文藝經典信仰之美

文藝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從五四運動,到建黨百年,反映紅色題材的文藝經典作品,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謳歌偉大的黨帶領人民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成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將於今年一月起,隆重推出百集特別節目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由總檯社教節目中心承製的該特別節目,每集15分鐘,邀請權威黨史專家和美術專家,揭秘每一部經典作品背後驚心動魄的黨史故事,展示美術經典作品的獨具匠心和藝術魅力,成爲率先展開建黨百年主題主線宣傳的精品力作

一、吹響時代前進的號角,立精神之柱,彰顯建黨百年光輝歷程和永葆初心使命。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賞經典、知黨史”,以經典美術作品爲載體,講述百年來中國共產黨重要歷史時期的黨史故事,再現黨史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感人事蹟熱情謳歌中國共產黨100年來的光輝歷程和奮鬥精神。總檯聯合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等權威部門,共同遴選《五四運動》《啓航-中共一大會議》《喚起工農千百萬》《井岡山會師》《長征》《開國大典》《幸福渠》《南國的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等一百幅紅色主題繪畫。這些繪畫記錄大變革時期的宏闊歷史,在創作主旨上體現出一種崇高的藝術美,承載着特殊歷史時期的精神文化,也成爲一代人獨特的紅色記憶。

首先,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響時代前進號角,凸顯社會主義文藝輝煌成就,把理想融入黨和人民事業之中,做到胸中有大義、心裡有人民、肩頭有責任、筆下有乾坤。如《啓航-中共一大會議》油畫,由何紅舟、黃髮祥創作,用寫實主義手法,再現了中共一大南湖會議登船啓航的這一歷史瞬間。一個大黨誕生於一條紅船,紅船昭示的是時代高度,是發展方向,是奮進明燈。節目揭示紅船精神,是共產黨人開天闢地敢爲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爲公忠誠爲民的奉獻精神,是鑄就在中華兒女心中的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強渡大渡河》、《地道戰》、《百萬雄師下江南》、《江山如此多嬌》、《開國大典》等一系列作品都在中國美術史上贏得了一席之地。特別是董希文的《開國大典》一直被譽爲“共和國成立的藝術見證”。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國建設者的愛國情感。在油畫藝術上的主要成就是創造了人民大衆喜聞樂見的中國油畫新風貌。這是一個新型的油畫,成功地繼承了盛唐時期裝飾壁畫的風采,體現了民族繪畫特色,使油畫朝着民族化的方向發展。

其次,賦予理想價值的當代認同,把新時代的嶄新風貌和巨大進步納入視野,深入生活找靈感,取得豐碩成果,推出一批接地氣、傳得開、留得下的優秀作品。如廣東畫院集體創作的中國畫《南國的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作品以“點、線、面”通構整體——以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重大代表性建設成就——港珠澳大橋爲“線”貫穿全幅,以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地圖橫向延展爲4大板塊爲“面”,以4個經濟特區40多年來的代表性建設成就爲“點”,輔以蔚藍海洋背景串聯,並特邀奧港澳大灣區、深珠汕廈經濟特區名畫家與廣東畫院全體國畫家共同參與,以盛世丹青構建中國改革開放巨幅時代畫卷,以獨特創新的藝術風貌展現經濟特區輝煌的建設成就。該作品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於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鉅變。該片詳細解讀了這樣的作品給人們帶來的鼓舞和力量,堅定改革開放的信心。

二、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構建多元視角觀照、爲時代畫像、爲時代立傳、爲時代明德。

該片首先以多元視角揭秘每一部美術經典作品蘊含着鮮爲人知的故事。節目組邀請權威黨史專家講述每一部經典作品背後驚心動魄的黨史,邀請權威美術專家解讀美術經典作品的獨具匠心和藝術魅力。如蕭傳玖創作的雕塑《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南昌起義》,黨史專家邵維正既介紹了南昌起義的意義,標誌着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開始了創建人民軍隊的偉大的歷程,又揭秘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基石的來歷,來自青島嶗山,當時設備簡陋,要把重達上百噸的花崗岩完整敲鑿下來,當地被稱爲“石神”的李石匠發明了巧方法,帶領團隊完成任務。而當時鐵路運力極限不超百噸,鐵路工人敲掉毛邊,最後把94噸的完整石材運到天安門廣場。美術專家殷雙喜則介紹了繪畫創作過程,先打紙樣稿,再塑泥樣稿,然後複製在漢白玉石材上。這組浮雕,藝術家既要做到嚴謹準確又不失生動畫面上的21個人物栩栩如生,表現在凌晨即將打響的這樣一個歷史的瞬間,重點刻畫了指揮員和戰士們屏住呼吸,全力以赴準備投入戰鬥的這樣的一個瞬間。用細節來展現歷史,這裡沒有領袖和英雄人物,全是普通人民,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創造了歷史。

其次,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展現了在決戰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涌現出許多先進典型。他們把身影留在田間地頭,把真情獻給人民羣衆,不僅溫暖了一方百姓,也感動了很多美術工作者。一批謳歌扶貧工作者的美術作品相繼誕生,展現出當代主題性美術創作在觀念和方法上的新思考與新探索。比如,王珂創作的中國畫《人民的好縣長——高德榮》,其畫面與以往表現英模的視覺樣式不同,創作者有意避免將主人公置於村民簇擁之中,而是着重描繪主人公的樸實與奉獻,意在向觀衆揭示高德榮的可敬之處在於紮根西南邊陲數十年的平凡堅守。郭建濂、褚朱炯、井士劍的油畫《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反映了河北農業大學原教授、博士生導師李保國,把太行山區生態治理和羣衆脫貧奔小康作爲自己的畢生追求,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帶領太行山10萬羣衆脫貧奔小康,被村民譽爲“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何加林中國畫《老寨新韻》反映十八洞村的新變化。一些創作者與百姓同吃同住,捕捉平凡日常中的幸福感受,並通過描繪生活細節加以表現,如於文江《美好家園》等。擁抱時代、關注現實、紮根人民,是新中國美術的重要創作傳統,也是當代中國美術鮮明的價值取向與精神品格。廣大美術工作者用手中的畫筆,着力表現黨中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曆程,彰顯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成就了一批優秀美術作品,爲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精神動力,爲時代留下豐厚的視覺形象和精神印記。

三、創新電視表達,融合電視新技術展現藝術之美,打造科教節目精品。

節目“小故事,正能量、大情懷”,採用虛擬演播室人物訪談爲基本形態,結合以故事短片、作品展示、動畫示意、歷史背景介紹等多種手段和元素,生動、立體、直觀地展示美術經典作品的獨具匠心和藝術魅力。可以說將黨史元素和美術元素通過虛擬手段在演播室設計上巧妙結合,多手段,全方位、多維度,創新了黨史與藝術融合的表達和傳播

節目看點精彩,話題多,快速形成短視頻或熱點話題在全媒體平臺傳播。大屏小屏形成矩陣,充分開發本片視頻資源,全方位、多角度進行碎片化短視頻生產,還有伴隨每集播出的精切預告等短視頻,豐富多彩,長短結合,強化新媒體傳播。全網閱讀量播放量產生“滾雪球”效應。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美術經典中的黨史》爲歷史存正氣,爲世人弘美德,是獻給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精品力作,通過創新的電視語言敘述,以宏闊歷史縱深感和激情澎湃的藝術渲染力,藝術再現中國共產黨100年來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和感人事蹟,熱情謳歌中國共產黨100年來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成就。使人們更加深刻領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激勵全國人民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作者:王永利系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