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司馬庫斯都入選!2020「臺灣光環境獎」決選公佈
▲2020「臺灣光環境獎」共7件作品進入決選,包括總統府也入選。(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你是否留意過周遭「光」帶來的影響?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臺灣光環境獎」邁入第3年,今年報名件數踊躍,評審團經2個多月初選、複選會議後,最後選出7件作品進入決選,包括:總統府、心靈的母親-新港媽祖廟、司馬庫斯無藍害部落、河樂廣場、大溪歷史「光」廊道、汀甫圳通學巷、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將於12月11日頒獎典禮當日揭曉大獎得主。
▲「總統府」的照明設計,以凱道整體的光環境作爲思考。(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今年入圍決選的7件作品,「總統府」的照明設計,以凱道整體的光環境作爲思考,並透過跨部門協調減光,照明設計呼應大地入夜的作息,隨着夜幕低垂亮度比重逐漸下降,深夜則保留塔樓微光,以細膩的轉場變化,溫暖地陪伴人民,透過光呈現總統府與民同在的民主象徵。
▲「心靈的母親-新港媽祖」入選2020「臺灣光環境獎」決選。(圖/趙宇晨攝影/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心靈的母親-新港媽祖」以微型光學無段變焦投光技術,抑制眩光,並透過精準的光學運算,使神龕的玻璃面不反光,媽祖頭戴的垂簾也不在臉容留下陰影,讓信衆在參拜同時更能清楚凝望媽祖的臉龐。
▲大溪歷史「光」廊道。(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而「大溪歷史『光』廊道」由壹號館、公會堂、蔣公行館、武德殿等歷史建築所組成,大溪作爲桃園最早發展的城區,除了老街的觀光,其建物更具歷史意義,藉由燈光語彙凸顯在地人文底蘊,並以低光源尊重動植物的生物特性,營造一個人文與自然共存的光環境。
▲河樂廣場夜間美學奠基在「減法照明」上,從廣場的上層至下層。(圖/趙宇晨攝影/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另外前身爲中國城、現爲臺南最大親水廣場的「河樂廣場」,其建築設計大膽地保留遺構的原貌,夜間美學則奠基在減法照明之上,從廣場的上層至下層,選擇不同的照明對應方式,兼顧點、線、面、塊的佈局,並以冷暖不同色溫的照明,營造出不同的感受與氛圍。
▲司馬庫斯打造「無藍害部落」。(圖/趙宇晨攝影/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司馬庫斯有「上帝的部落」之稱,不僅是臺灣最深山的原住民部落,同時也是臺灣最後一個供電的部落,有「黑暗部落」的稱號。文明電力帶來便利與舒適,但其藍光也危害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昆蟲大量死亡。因此清大周卓𪸩教授團隊與司馬庫斯合作,開發無藍害纇燭光OLED,取代部落使用的LED燈,並結合天然朽木製成的燈罩,融入自然景觀,營造一條彷若夕陽餘暉般的小路。無藍害的類燭光與部落「人與環境共生」的理念相符,降低對生態的衝擊,也恢復部落與生態和平共處的關係。
▲司馬庫斯打造「無藍害部落」。(圖/趙宇晨攝影/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汀甫圳通學巷」着力與在地居民溝通,改善汀甫圳原先違建加蓋、私設菜園等問題,扭轉「後門大水溝」的印象,並結合交大部分校園邊界的閒置綠地,透過夜間燈光導引,成就了一條友善鄰里的綠蔭美徑。
▲汀甫圳通學巷。(圖/趙宇晨攝影/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而「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是今年入圍決選作品中唯一的光藝術作品,位於商業空間,依循着室內天井而設計,藝術家以一座結合光線跟空間上下動線的作品,借用室內自然照明光線,轉化成作品的色彩,並於夜晚運作動力燈光裝置,除了迴應獨特的空間特色,也讓訪客在不同樓層及不同時刻穿梭之餘,體驗獨有的個人感官經驗,以及光與空間交織的美感。
▲LIGHTWELL空間藝術裝置。(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主辦表示,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身在國外的評審委員周煉、夏鑄九無法返臺開會,但2位評審皆透過視訊的方式參與會議,與光環境獎的委員們一同評選出這7件入圍作品。後續評審團也將實地前往入圍作品現場,進行評選,透過設計師的現場說明,實際瞭解設計理念,並召開決選會議討論得獎名單,將於今年12月11日頒獎典禮當日揭曉大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