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賺錢央行2》三大主權基金都虧臺灣照賺 專家揭關鍵

前央行總裁彭淮南時期,央行盈餘繳給國庫金額就達1800億元,佔歲收10%。(圖/報系資料照)

「爲何美國FED敢虧損,我國央行卻是全球最會賺錢的央行?」CTWANT記者訪問多位學者專家,給出的答案是,「央行理事成員多兼任制」「理事會決議一致性偏高」,尤其「央行繳庫佔國庫歲收高達一成,恐讓理事們有壓力」。言下之意,在肩負國庫歲收的財政大任下,要挑戰貨幣政策難如上青天。

一名經濟學專家告訴CTWANT記者,「相較美國聯準會FED被自己的暴力升息所致,這12年經營累積虧損已達1千多億美元,我國央行根本勝出太多。」這名專家進一步分析說,「但爲何FED敢虧損?」「因爲FED鎖焦在管控通膨、穩定物價、就業率等,而不是看經營績效。」

反觀我國,「早在12年前,彭淮南總裁時期繳國庫就達10%,那時美國央行才佔整體歲收的2%,日本央行也還不到0.2%,我國央行收入主要來自外匯存底投資美國公債等利息收入,減掉髮行定存單利息,盈餘表現一直維持到現在。」這位經濟專家直言,「當央行繳庫佔國庫歲收約10%,平均年繳1800~2000億元,對理事們會不會有壓力?」

到底央行是否「彭規楊隨?沒人敢打破盈餘繳庫目標的潛規則?」臺灣匯率利率長年維持雙低政策,外界傳出「央行理事會成員決議的一致性偏高!」對此,總裁楊金龍在立委答詢是這樣說的,「利率升降,都是經過理事會充分討論」。

國人很有感物價、房價等生活負擔壓力大,加薪幅度跟不上開銷高漲速度。(圖/黃耀徵攝)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更直指「央行的立場」,「不喜歡新臺幣升值!」「從過去多次金融事件的經驗看來,要有特殊情況,纔會阻貶」「臺灣外匯龐大,央行擁有極多的外幣,一旦新臺幣匯率走強,就會面臨鉅額匯兌損失」。

央行內部曾評估過,外匯存底約當三千億美元時,新臺幣兌美元每升值一元,匯兌損失就高達105億美元,也因此,外匯存底越高越經不起新臺幣升值的匯兌損失,我國外匯存底至今年10月底已逾5610.8億美元。

2023年11月美國最新公佈資料中,臺灣仍被列匯率操縱值得關注的觀察名單中,而央行日前公佈2022年一整年與2023年上半年的淨賣匯金額達138.8億美元,意在「拋匯阻貶」,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研究員王儷容告訴CTWANT記者,「不想被列匯率操縱觀察名單,央行有所自制」。

而關於央行的貨幣政策,尤其是外匯操作「阻升不阻貶」「拉尾盤」及市場傳聞的「彭淮南防線」新臺幣28.5元兌一美元等,一直是「禁忌話題」,究竟央行盈餘繳庫20多年來,外匯買賣操作及決策過程如何,央行從未公佈,外界始終不得而知,因此究竟是「穩定匯率」還是「干預匯率」,爭議從未停息。

央行對匯率是否有「阻升不阻貶」,學界看法各異,但在2023年11月的美國公佈資料中,仍被列匯率操縱值得關注的觀察名單中,是不爭的事實。(圖/報系資料照)

曾任央行理事13年的臺大經濟系教授吳聰敏於2016年曾公開指出,央行理事會是兼任,每一季開一次會,貨幣政策也沒有強制投票規定,對於匯率政策中何謂「外匯市場異常波動」及2000年起的低利率政策利弊等,無法事先討論及完整溝通,因此對我國貨幣政策品質充滿無奈與憂心。

CTWANT採訪到一名不署名的經濟學家說「美國聯準會FED的理事是專任制,一任14年,大家可以從外媒看到理事看法有鷹派、鴿派等。」「我國央行理事多數採兼任制,包括財政部、經濟部官員,農工商等團體、中經院、臺經院等智庫與銀行公會等。」他期盼有朝一日,央行理事們也能將不同見解分享給國人。

臺灣經濟研究院主任孫明德則跟CTWANT記者說,央行工作主軸是「新臺幣穩定」與「控管利率」二大部分,「當美國升息,央行抱着的美債沒有賣,盈餘跟着有表現」;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則認爲,「盈餘多,是受到國際升息,央行是不可能操控外匯存底的」。

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研究員王儷容也提到她個人不完全認同央行有「阻升不阻貶」操控匯率,「國際情勢變化難測,我們只能是被動的。」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