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人民幣的新加坡基金,新募超35億元

文 | 任倩

編輯 | 陳之琰

祥峰投資的北京辦公室位於投資機構扎堆的國貿寫字樓。前臺擺着摩拜單車、宇樹科技四足機器人和鬆靈機器人的模型,而內部會議室的門上則以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來命名。

由此能窺見這家投資機構的特別:成立於1988年、隸屬新加坡淡馬錫集團的祥峰是亞洲最早涉足風險投資的公司之一。儘管有着“純美元血統”,但自2008年來到中國展業開始,其團隊就以一種非常主動的姿態嘗試更本土、更“人民幣”的投資方式。

比如,儘管見證了中國自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後的每次浪潮,但卻不執着於投進“巨無霸”、搏高額回報;十年前祥峰就完成了從互聯網向硬科技早期的轉舵,投資了一系列彼時還籍籍無名的麻省固能SES、慧智微電子等日後獲超額回報的公司。

又比如,祥峰有兩位“充滿科技感”的管理合夥人。鄭俊聰於斯坦福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學碩士學位,曾是一名戰鬥機工程師;而夏志進本科碩士均畢業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在祥峰投出了地平線、極智嘉、雲英谷、移芯科技、中科原動力、曉多科技、深度視覺等項目。

很難講祥峰本土化的選擇是出於主動還是被動選擇。至少從結果看,在如今多數外資PE/VC敗興而歸時,祥峰一直以來堅持的這項策略奏效了。

8月26日,祥峰投資第二期人民幣基金募集完成,金額超35億元——此規模相較2020年募集的首期人民幣基金增長了60%。二期投資者不僅有一期LP(比如廈門政府引導基金)大比例復投,還新引入了1家大型保險公司。

在當前募資環境下,這是一支規模少見且仍專注投向硬科技的早期基金。祥峰稱,二期基金將繼續瞄準創新技術,包括芯片半導體、機器人智能解決方案、大模型相關應用、新能源、新材料、醫療科技等方向,投資輪次集中在A-B輪。

最近,「暗涌Waves」與夏志進聊了聊募資經歷、祥峰中國16年的得與失,以及對本土化和新AI週期的理解。他向我們揭示了一家“最人民幣”的新加坡基金,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01另一種勝利

2013年,在衆多投資機構沉浸在“燒錢買量、做大DAU、贏者通吃”的資本遊戲中時,祥峰投資了一家混合鋰金屬電池開發者及製造商SES。逆潮流而行的原因是,祥峰通過研究發現,電動汽車未得到有效推進的核心原因在於電池技術的創新緩慢。從而團隊決意佈局電池行業,進而發現了從麻省理工學院回來的胡啓朝,並對SES進行約2000萬美元的A輪投資。

此後,SES完成6輪融資,參與者絕大部分爲產業資本,僅有的財務型投資機構是祥峰以及母公司淡馬錫。2022年,SES成功美股IPO,祥峰因此獲得百倍回報。

投資SES是祥峰2013年在中國最大手筆的案子,也是其中國團隊硬科技投資的起點。SES的發展壯大讓祥峰逐漸堅定方向:慎言風口、擁抱科技,向資本競爭相對薄弱處擲出籌碼。正因此,在祥峰衆多portfolio中,除了2016年投資的摩拜單車外,人們很難看到那些由資本催生的big names。

夏志進告訴「暗涌Waves」,堅持這一決策的原因與內外皆相關:一是祥峰中國早期創始團隊有技術投資的基因;二是面對人力成本的急劇上升,相信科技能夠幫助很多行業降本增效。“這是我們投資的另一個出發點。”

十餘年的創投大潮下,祥峰的“獨闢蹊徑”不僅在投向上,也在對自身規模的剋制上。

祥峰自2008年開啓首期在中國的美元基金,之後節奏大概每三年一募。五支美元基金的規模約爲1億、1.6億、2.5億、3億、5億美元,加上一期22億、二期35億的人民幣基金以及4億左右的天使基金,目前祥峰中國的總AUM逼近200億元。相比那些動輒千億、大開大合的雙幣種基金,這一規模顯然“單薄”了些。

但在夏志進看來,與其稱祥峰保守,不如說是穩健。單一規模不大,出手不密,AB輪次出手規模約在四五千萬至一億人民幣,天使早期約爲一、兩千萬人民幣,“太大規模反而會拉低迴報系數”。

諸如“全球混合鋰金屬電池第一股”SES、“科創板創新藥第一股”微芯生物、地平線等諸多項目,祥峰始終保持在早期階段A輪進入。另一典型案例是其2013年投資的“國產射頻黑馬”企業慧智微電子,祥峰等足十年,堅持到其2023年成功上市。

顯然,比起企業產品關鍵數據出來之後的瘋狂溢價,祥峰更傾向的是,能否比別人更早、更精準地判斷其後續發展。

很難說十年前選擇科技投資賽道有沒有讓祥峰錯失一個輝煌時代——畢竟那裡曾經誕生許多神話級的鉅額回報,但這種打法確實是祥峰直到今天也能夠持續成功募資的關鍵。

它長期處在科技賽道、團隊專業穩定、規模擴張剋制,這些對於需要持續性策略且風控要求高的人民幣、尤其是險資LP來說,都是足夠有吸引力的。

這或許也是另一種勝利。

02步入AI棋局

仔細對比會發現,祥峰二期人民幣基金的投向有細微調整,除了半導體、機器人、醫療等傳統優勢領域,還點名了大模型相關應用。

夏志進曾在幾年前公開分享過對AI的觀察。他提及,AI一直是祥峰過去十年關注的方向,因爲AI在賦能各行各業方面起到顯著作用,降本增效、人力替代也是其投資的重點主題。但他始終覺得第一代的深度學習技術火候未到、不夠通用、“定製化模型的想象空間相對有限、應用場景也有限”。

2017-2018年,隨着核心算法和訓練框架等技術逐漸被開源化,對於投資人而言,對AI公司商業潛力的判斷成爲一個難點。

夏志進認爲,這一方面是因爲不同行業、不同客戶對AI的應用需求十分多元,細分方向可能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尋求融資的創業者都聲稱很容易實現產品化,但能否真正做到這一點、有了產品是否具備快速推向市場的能力和機會、能否短時間內實現規模化,這是對投資人判斷的考驗。

如果說,上一波AI只是代替一些低端勞動力,這一次,則是一股“在每一個領域都能對人產生威脅的力量”。

夏志進表示,團隊也爲從此刻開始系統佈局AI投資做好了準備。

目前,祥峰在AI領域投資的公司類型非常廣泛:有新型的大模型技術,有提升AI算力的軟/硬件技術;有AI原生的B端/C端產品,也有AI技術爲各個傳統行業賦能的解決方案等等。團隊將延續以往務實風格,投資有技術創新能力,有產品打造能力以及有巨大商業化潛力的優秀AI公司。

“相比美國,中國企業有着自己的優勢。比如美國的企業軟件生態特別成熟,創業公司只能圍繞現有的產品體系做文章,但中國的企業服務生態還在起步階段,沒有巨頭壟斷,這給了原生AI產品巨大的機會。”夏志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