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治污添綠留白三篇文章

來源:經濟日報

立秋時節,走進江蘇南通市如東縣小洋口灘塗自然溼地,遠遠望去,候鳥正在銀色灘塗溼地上歇腳、覓食。觀鳥亭裡,如東生態環境局與縣人民檢察院等組成的工作組正密切關注着溼地上的生態環境變化,爲即將到來的候鳥遷徙季做準備。

“小洋口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重要的停歇地,如東對660畝圍墾養殖的魚塘進行了生態修復和改造,建成了勺嘴鷸保護小區高潮位棲息地。”如東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穆雨兵介紹,爲了實現生態環境及其服務功能等量恢復,如東創新利用生態賠償資金開展替代修復,建成了江蘇首個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替代修復示範基地。如東生態賠償正在發揮作用,目前已累計記錄到前來棲息的鳥類超過50萬隻。

爲了破解“企業污染、羣衆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江蘇還在今年4月,創新推出《江蘇省海洋環境質量生態補償辦法(試行)》,將水環境區域補償延伸至海洋,提出近岸海域水質補償和入海河流總氮控制補償,引導沿海地區加強入海污染源的治理和管控。

“按照‘保護者受益、損害者賠償’原則,我們採取省、市兩級雙向補償的方式,發揮省、市互相監督鼓勵作用,推動開展地方海洋生態補償創新實踐。”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海洋生態環境處處長常新風說,開展海洋生態補償將強化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正向激勵,不僅可以有效解決海洋生態補償資金來源單一的問題,也推動沿海地區加大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

多年來,江蘇統籌做好治污、添綠、留白三篇文章,全省生態環境實現從嚴重透支到明顯好轉的歷史性轉變。

“曾一度絕跡的四腮鱸魚現在隨時能看到,消失了10多年的僞虎鯨也游回了灌河口,生態環境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漸變好。”走進江蘇連雲港灌雲縣燕尾港,這裡水清灘淨,魚鷗翔集,漁民張磊歷數生態改善帶來的好處。

連雲港市灌雲生態環境局局長秦緒偉介紹,燕尾港鎮全面消除劣Ⅳ類海域,2023年,燕尾港近岸海域7個考覈點位國測水質優良海水比例實現100%,2個國省考斷面連續4年優Ⅲ比例達到100%。

“去年,我們完成108家不達標小化工企業整體拆除退出的同時,推動風電智慧能源、現代裝備製造、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初步形成了高端石化產業園、智慧能源產業園、港口物流產業園等產業空間佈局。”灌雲縣發展改革委主任劉先仙介紹,灌雲縣一手做好“減法”,堅定不移加快不達標化工企業關閉退出,爲承接高端石化產業騰出空間;一手做好“加法”,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如今,美麗江蘇,綠意盎然。2023年,江蘇PM_2.5濃度33微克/立方米,連續3年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國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好於優Ⅲ比例達92.9%;記錄物種數8842種、同比增加1939種;人民羣衆對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5年超過90%。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蔣巍表示,江蘇將更加註重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全面實施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動態更新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行爲清單,健全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讓鳥語花香在江蘇各地可見、可聽、可聞。 (經濟日報記者 薛海燕 蔣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