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陳典鬆講述廣州起義:含淚書寫黎明之前的故事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磊 通訊員 曾劍平圖/主辦方供圖

近日,由廣州市文聯主辦的“學黨史 傳經典 推新作”讀書沙龍系列主題閱讀活動於線上舉辦。

活動邀請到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陳典鬆,以“廣州起義紀事——記住這座城市紅色文化的DNA”爲主題,講述了他在創作長篇紀實文學《黎明之前——廣州起義紀事》一書過程中的見聞與感悟。(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該書是由廣東省委宣傳部策劃、廣東省作家協會組織創作的廣東紅色紀實文學叢書之一,由陳典鬆和陳志遐共同創作。

廣州起義:悲壯的紅色傳奇

陳典鬆介紹,廣東是一片紅色的熱土,這裡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從新生到大革命、土地革命,再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革命鬥爭全過程,留下了光照千秋的革命歷史和革命精神,以及寶貴而豐厚的紅色文化歷史遺產。

1927年12月11日爆發的廣州起義,是繼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城市工農兵聯合起義。當時,在張太雷、葉挺、惲代英、葉劍英等領導下,起義軍分數路向廣州市重要地點發起突然襲擊。

經過幾個小時的激戰,起義軍佔領廣州的絕大部分市區,併成立了廣州蘇維埃政府。這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第一個城市蘇維埃政權,也是中國第一個城市工農民主政權。由於敵我力量懸殊,廣州起義很快失敗了,但傳承的革命火種散在各地,爲中國共產黨的後續鬥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陳典鬆總結,相比於南昌起義與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主要呈現出三個特點:

首先,不僅是農民,它還更廣泛地發動了工人、學生與士兵共同反抗腐朽政權;其次,它受到更多當時蘇聯、朝鮮等國際共產主義力量的關注;最後,廣州起義還是中國共產黨首次嘗試在中心城市建立革命政權的重大實踐。

文獻收集結合田野調查

談及《黎明之前——廣州起義紀事》一書的創作過程,陳典鬆介紹,他和陳志遐在對廣州起義歷史文化遺蹟進行半年田野調查的基礎上,充分蒐集、研究、利用公開出版的國內外文獻資料。

“包括官方史料、衆多親歷者撰寫的回憶錄或採訪記述以及國內外各方面的新聞報道等。”陳典鬆表示,蒐集資料後,通過邏輯加以分析、梳理,力圖還原廣州起義的全貌。

“因爲是文學作品,在這部書中,我們也添加了自己的體會、感悟與想象,但這些都建立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之上。”陳典鬆表示,《黎明之前——廣州起義紀事》一書的創作始終堅持着兩大原則:一是不能違背歷史事實,二是事件發展符合正常邏輯。

爲此,書中的描寫均以史實爲依據,對有爭議或不同回憶文字的資料作了嚴謹辨析,所有情節與細節皆取材於原始素材,充分保證了紀實文學的真實性。

陳典鬆還介紹道:“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很多細節、材料,我讀了非常感動。有一些內容我是含着淚寫完的。”

他認爲,動人的紅色記憶已經深深印刻在廣州這座城市的精神內核之中,“希望通過這本書把廣州這段紅色歷史記錄下來,把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傳承下來。”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黃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