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0退休後4%法則堪用嗎?達人「通膨後需領至10%」:建議上下限提領法

存股0050,用4%法則規劃退休後的生活,行得通嗎?示意圖/ingimage

許多人在評估退休需要多少資產時,常聽到所謂的4%法則,也就是年生活開銷是資產的4%,例如年開銷是40萬,那麼退休時就需要1000萬的資產,之後每年提領金額就隨着通膨調整。

但當初在1994年提出4%法則的威廉班根,是回測美股搭配美債的投資組合,搭配美國的通膨率,如果回到臺灣市場的話結果又是如何呢?

我採用0050搭配美國7到10年期公債的投資組合,並搭配臺灣的通膨率,假設投資人資產1000萬在2004年退休,第一年根據4%法則提領40萬作爲生活費,往後每年根據通膨調整,可以看到提領金額每一年都逐漸增加。

在退休後第20年也就是2023年,提領金額來到了50萬,但4%法則的提領金額並不會根據退休後資產的變化做調整,例如當今天資產增加爲2000萬,這時提領金額50萬隻佔資產的2.5%,而資產如果只剩下500萬,提領金額則會佔資產的10%。

那麼有沒有比4%法則更有效率的提領方法呢?

於是有人提出了固定百分比提領法,也就是按照每一年的資產提領固定百分比金額。

例如固定4%提領,當資產2000萬時提領80萬,相反地當資產剩下500萬時就只提領20萬。

和傳統的4%提領相比,我們可以看到在2008年時由於金融海嘯資產會大幅縮水,於是2009年的提領金額變成只有大約37萬,但在大部分時間由於資產都是增加的,所以提領金額都大於傳統的4%法則,在2022年時,提領金額甚至是傳統4%法則的1.76倍。

固定百分比提領法的優點就是你可以在資產表現優異時,提領多一點金額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缺點就是在資產表現糟糕時,提領的金額可能連基本開銷都無法應付。

所以威廉班根在2001年提出了上下限提領法,採用固定百分比提領法,但是每年的實質提領金額有上限和下限。

上限是不超過第一年實質提領金額的25%,下限則是不低於第一年實質提領金額的-10%,可以看到這個方法在2009年可以比固定百分比提領法提領更多的金額,而在2017年後因爲有提領上限,所以提領金額比固定百分比提領法少。

至於上下限提領跟傳統的固定提領率提領,兩者的提領成功率分別是如何呢?

我採用60%的0050和40%的美國7到10年期公債組合,利用蒙地卡羅模擬回測連續提領30年的成功率,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初始提領率下,上下限提領都比傳統的固定提領率提領有更高的成功率。

如果我們將提領成功率95%當作標準的話,可以看到當資產組合中配置不同比例的0050,固定提領率提領的初始提領率最高是3.7%,而上下限提領則是4.2%,等於在相同提領成功率下,初始提領金額比固定提領率提領還多了13%。

從前面我們知道退休如果採用傳統的固定提領率提領,在資產增加時無法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而在資產大幅縮水時卻可能提領太多而降低提領成功率,上下限提領是有機會讓你在市場表現良好時,可以提領更多金額作爲生活費,但在市場表現不佳時就必須提領少一點,避免資產太快耗盡。

◎本文內容已獲小畢投資筆記授權,原文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