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新生兒就1個早產!寶寶只有兩杯珍奶重 護理師當媽也茫然
▲即便是護理師也可能對早產兒孩子出現茫然,圖爲護理師小花和丈夫、早產寶寶醬醬。(圖/記者洪巧藍攝)
今天是世界早產兒日,在臺灣統計每10個新生兒就有1個是早產兒,然而早產兒得面臨許多照顧挑戰,本身是護理師的小花因爲體質關係,孩子僅29周就提早報到,出生時體重僅1120公克,相當於2杯手搖飲料那麼輕,她說,自己在職場看過的寶寶超過數百,還以爲自己和早產兒已經很接近了,但自己實際遭遇仍然會感到茫然。
每年11月17日爲世界早產兒日,全球各大地標皆點亮紫色燈光爲早產兒加油打氣,國健署與早產兒基金會攜手地方政府與知名地標,發起「五都串聯守護早產兒」活動,也宣佈推出「早產兒居家照顧手冊」電子版」,幫助早產兒父母可以「照書養」,減輕對照顧孩子的茫然與壓力。
▲國健署與早產兒基金會推出「早產兒居家照顧手冊」電子版。(圖/記者洪巧藍攝)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馬偕醫院醫學教育部副主任彭純芝表示,凡是懷孕不滿35周的寶寶都屬於早產兒,成長過程中像是呼吸道發育不全、胃食道逆流等都是常見問題,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守護早產兒健康成長的重要關鍵,而「早產兒居家照顧手冊」便結合圖片、影片都有詳細介紹各種可能面臨的問題。
護理師小花說,自己第2個孩子醬醬29周即提早報到,出生時僅有1120公克,一開始得靠呼吸器維生,還因爲黴菌感染,接受1個多月的藥物治療,吃足各種苦頭,儘管自己有8年新生兒加護病房護理師經驗,也不免感嘆當事情真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對照護早產寶寶也有茫然感,常因餵奶喂不進去半夜喂到哭。
她也曾經上網找尋解答,看媽媽們互相分享經驗,但當中不乏不合常理的建議,是因爲自己有護理師專業可以判斷,但其他非相關專業的媽媽恐怕就難以分辨,現在有「早產兒居家照顧手冊」,就可以省去不少上網問問題的情況。
▲11月17日爲世界早產兒日,臺北、新竹、臺東、臺南和高雄的知名地標都亮起紫色燈海爲早產兒祈福。(圖/記者洪巧藍攝)
另有許多家長擔心寶寶成長追不上同齡足月兒,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許瓊心表示,矯正年齡是從寶寶原本預產期(足月)開始算的年齡,是追蹤成長髮育的重要依據,家長可參考書中的寶寶成長曲線圖,不必一味與其他足月兒比較,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焦慮。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陳治平提醒,造成早產的因素衆多,與媽媽太年輕懷孕、流產過多甚至肥胖、各種內科疾病併發症都有關係,另臺灣女性普遍晚婚、晚生,高齡產婦也愈來愈多,也與近年早產兒越來越多有關連。陳治平建議,生育年齡最好在30歲以下,而有意懷孕的女性也要注意懷孕前的營養補充以及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