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太晚生 寶寶早產機率增
臺灣去年出生嬰兒人數首次跌破18萬大關,只有17.7萬人,刷新10年來最低紀錄,國健署更進一步示警,除了新生兒人數下降,其中早產兒比率更是逐年攀升,尤其2018年低體重(小於2500克)以及極低體重(小於1500克)佔比分別爲9.74%、0.96%,也雙雙創下10年來的最高點;「生產年齡越來越高」,竟是主要因素。
每年11月17日爲世界早產兒日,今年主題爲:「一起關心早產兒的未來」,國健署也發佈專爲早產兒家長準備的「早產寶寶健康手札」,能夠幫助家長記錄照顧寶寶的點點滴滴,作爲與醫師溝通的工具。
生產年齡越來越高 國健署示警
國內早產兒人數不少,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科長鬍怡君指出,近年懷孕小於37周的早產寶寶,比率節節高升;低體重及極低體重兒,前者佔比一路從2008年的7.66%上升到2018年9.74%,後者也由0.8%上升到0.96%,年年創高。
對於早產寶寶體重不足,胡怡君說,國健署分析背後原因,與國人晚婚、晚育的趨勢有關,尤其生產年齡越來越高,直接影響早產的機率,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育禾婦幼中心婦產科醫師蘇河仰表示,高齡產婦因爲代謝能力差,供給寶寶營養能力也會比較不穩定,是造成寶寶體重較輕的原因。此外,高齡產婦血壓較高,容易造成子癲症、子癲前症,甚至是血管爆裂而腦出血,或全身水腫、肺水腫等,這些狀況都容易危及媽媽生命,因此就要面臨「犧牲寶寶救媽媽」的風險來終止妊娠,提早讓寶寶出生,降低母嬰風險。
把握黃金育齡期 降低母嬰風險
蘇河仰指出,寶寶因週數不足,容易引發各種併發症,在腦部發育、視力、聽力、腸胃消化能力等,都可能因爲器官還未發育完成而失去功能,或是很弱,尤其若未跨過27周的「生存門檻」往往都很危險。提醒有意生兒育女的民衆,務必要把握黃金的育齡期,對母親與胎兒健康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