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元加盟費授矇眼識物 神童班是科學還是騙局?
(原標題:10萬元加盟費傳授矇眼識物 神童班是科學還是騙局?)
近來,一些培訓機構打出開發腦潛力的廣告,可讓孩子具備矇眼識物、超速記憶甚至過目不忘的特殊能力,類似的“神童班”受到一些家長追捧。
這些培訓機構有何“神技”?他們所宣傳的培訓效果能否實現?帶着這些疑問,中新網記者日前走訪了多家培訓機構。
資料圖中新社發 張暢 攝
“右腦開發”、矇眼識物、超強記憶力、過目不忘……你是否聽說過那些在家長羣裡神乎其神的“神童班”?
位於雲南昆明的一家民辦培訓機構,在網上打出“腦潛能開發”的廣告。記者諮詢後瞭解到,該機構主要從事“矇眼識物”和高速記憶培訓,爲期10天,每天授課7小時,收費19800元。而培訓原理,就是開發孩子大腦中的“松果體”。
所謂矇眼識物,即遮住孩子的眼睛,盲眼看周圍的事物,如分辨顏色、識字、形狀等等。而高速記憶,則能讓孩子閱讀一遍近千字的文章後,就能背誦至少70%的內容。
據該機構一位彭姓老師介紹,孩子的松果體一旦得到開發,不僅能做到“矇眼識物”,還能實現左右腦的協調配合,促進孩子專注力、記憶力、想象力提升。
圖爲雲南昆明一家民辦培訓機構出示的宣傳手冊。楊雨奇 攝
他介紹,人體大腦中的松果體是連接左腦和右腦的橋樑,不能自動開發使用。但只要能激活該區域,孩子就能擁有超強記憶力,並開發出第三隻眼,也就是閉着眼睛,也能感知到周圍物體的形態。
如何才能開發孩子松果體?其實課堂培訓的方式很簡單——孩子戴上能改變音波的耳機,聽一段由機構調試、具備特殊波頻的音樂,孩子進入睡眠狀態,輔之以老師引導,就能在腦波音頻共振的過程中,激活松果體。
據稱,這樣的方法被業內“屢試不爽”,並且無論孩子什麼體質,這樣反覆訓練10次,就能100%達到激發效果。
一旦學成,矇眼識物本領至少能保持到30歲
從培訓的過程和效果來看,在孩子正式學習之前,需先做記憶力測試,即孩子閱讀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後,能記住多少內容。
當完成了10天特訓後,再由家長驗收成果,看孩子現在閱讀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能記住多少。
按照老師的說法,只要接受特訓,孩子看完一遍、複述一遍、再看一遍後,能記住至少70%的內容。但文章的來源,需從機構給出的文章中選擇。
此外,孩子還將和老師共同爲家長表演矇眼識物的本領。彭老師承諾,這一項本領至少能在孩子大腦中儲存到30歲,而超強記憶力,則能受益終身。
圖爲雲南昆明一家民辦培訓機構展示出孩子矇眼識物的教學成果。受訪者供圖
加盟費10萬,3天上手“矇眼識物”課
面對如此“玄乎”的課程效果,若真如機構所言,那麼從事松果體開發的老師,是否也擁有普通老師所不具備的“神技”?帶着這樣的疑問,記者以加盟者的身份聯繫了北京某“腦潛力開發”培訓機構的業務員。
實際上,從該機構的網頁介紹中,並不能直接找到關於“矇眼識物”等課程內容,大多爲早教的課程介紹。
該機構一名鍾姓工作人員解釋:“因爲很多家長不相信了,所以機構不敢公開做,要做也是通過夏令營的形式,針對內部學員進行”。
而當了解到記者對矇眼識物等潛腦開發課程的加盟有明顯興趣時,鍾某表示,只要給出10萬的加盟費,就能在3天時間內,讓負責人學會“矇眼識物”的本領。且此課程的加盟事項只能直接和培訓機構的總負責人談,對加盟者的培訓也由總負責人親自教授,並表示能學習這個課程的只能是加盟人本身。
當記者質疑技能的真實性時,鍾某立刻稱自己就擁有這一技能:“你隨便給我一本書,無論德語或日語,我不用看,摸一下就知道這個書大概講了什麼。”
而加盟後機構的做法,目前“矇眼識物”培訓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發動內部進行早教的學員參加冬、夏令營,在其他省市一邊旅遊一邊上課。
“大概10余天,你收50個學員,每個人收2-3萬的學費,能掙到錢。”這位老師說。
圖爲雲南昆明一家民辦培訓機構展示孩子和老師矇眼識物的學習成果。 受訪者供圖
另一種形式被鍾某稱爲“游擊戰”,他介紹這類人員沒有固定的培訓地點和課程,準備進入一個城市前,先做宣傳,等學員湊夠5、6個,每個人收取3-4萬的培訓費,租一間酒店就上課,上幾天就去下一個城市。
鍾某建議記者選擇前一種培訓方式,“你主要做早教培訓,中間夾雜矇眼識物的課程,賺的穩定也更多。”
專家?:“松果體”和記憶力沒任何關係
被各大培訓機構捧上神壇的“松果體開發”到底有沒有效果?近年來,不斷有媒體曝光此類培訓,並揭露真相。
類似的“腦潛力開發”科學嗎?對此,延安大學神經外科教授周志武也給出了完全否定的答案,他說,“科學上並不存在任何專門開發孩子腦潛力的技術。”
對於所謂“松果體”激活腦潛能的說法,周志武解釋說,連接左右大腦橋樑、協調兩半球成爲一個整體運作的,並非是松果體,而是胼胝體。
至於松果體,它的存在也非作用於記憶力。周志武介紹,松果體主要在人類性發育方面發揮作用,若松果體提早發育,則會導致孩子性早熟。此外,松果體另一功能是充當人體“生物鐘”,如分泌褪黑素等助眠,與記憶力毫無關係,也不具備任何特殊功能值得被開發。
而所謂“矇眼識物”等類似的潛能開發,周志武稱,目前還沒有科學依據能證明人類有這些特殊能力,更無從談及開發和利用。
在周志武看來,家長不可拔苗助長,過早給孩子太多的學業壓力,應當順其自然,在合適的年齡段做合適的事情。
類似培訓機構的存在,有網友質疑,是否是監管上出了問題?
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廣州市律協教育法律業務委員會主任餘蘇律師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主要分爲兩種,一種主要針對文化課培訓,以提高語文數學成績爲目的,這種機構需申請辦學許可證,方可公開招生。
而“腦潛力開發”性質的教育機構,打的是素質教育培訓的擦邊球。餘蘇解釋,類似的機構不具備辦學資質,若具備盈利性質,則只需在當地工商局做公司登記即可。因此,對培訓內容的監督,可能不在教育部門的管轄範圍之內。
但這並不意味着,類似的教育機構能遊離在“法外之地”。餘蘇稱,如果機構的宣傳內容缺乏科學根據,且效果最終沒能實現,那麼機構就存在虛假宣傳的性質,違反廣告法相關規定。
而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
換言之,若教育機構存在誇大教學效果等行爲,餘蘇律師建議,家長應通過“消協”維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