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通膨紀實

圖╱本報資料照片

1980通膨大事紀

1979年4月17日總統蔣經國召集財經首長會談,聽取經建會的簡報後指示密切注意物價發展,此時臺灣通膨率才7.3%,隨着國際油價狂漲,儘管政府採行了若干穩定方案,但終究是螳臂擋車,二次石油危機不久便兵臨城下了。

1974年的石油危機捲起千堆雪,前所未見的災難漫天蓋地而來,數年後當大家以爲天下太平時,不料,產油國食髓知味接連調漲油價,1979年6月油價大漲25%,影響所及,臺灣鐵公路客運票價、電價、計程車費率陸續調漲,年底通膨率已逾10%。

那個年代,讓人頭痛的不只原油,國際政治也紛亂不已,蘇聯入侵阿富汗,中東情勢緊張,油價等原物料行情扶搖直上,原已偃旗息鼓的通膨於1980年又捲土重來,不幸的是9月又爆發兩伊戰爭,油價再漲,我國進口的原油每桶升至31美元,一年漲了1倍,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全球,經濟學家苦無良策。

過去,通膨與景氣是正向關係,景氣擴張時,百業繁榮,物價自然就上揚,雖有通膨卻也是好事,因爲通膨會帶來繁榮。然而,自能源危機以來,法則已變,通膨非但不會帶來繁榮,還會帶來衰退,這也是經濟學家稱此爲停滯性通膨的原因,1974~1975年能源危機期間,美、日、德、英出現衰退,1980年這第二次能源危機同樣把多數國家捲入衰退的行列。

臺灣差不多也是如此,根據當年統計,1974年臺灣的通膨率47%,而經濟成長只有1.1%,1980、1981年經濟成長7.1%、5.7%,通膨率爲19.0%、16.3%,情勢慘淡,想逃也逃不掉。

國際政局動盪,原油狂漲的1980年,臺灣被迫每幾個月就調漲一次油價、電價、鐵公路票價,當然爲顧及國人的生計,行政院也大幅調高軍公教薪水,以讓大家鈔票變薄之際,也能變多一些,以維持基本購買力。從1973年初到1980年初,這七年之間我國消費者物價(CPI)漲了138%,爲方便國人消費,央行於1980年2月發行面額500元、1,000元的大鈔,此前面額最大的就是100元,因應通膨,政府也推動「新勤儉運動」,五菜一湯的梅花餐在這一時期廣爲流行。

二次石油危機自1979年6月~1981年2月,我國總計調升電價四次,調漲鐵公路客貨運票價三次,還有數次調高油料費、石化基本原料費率。面對這類輸入性通膨,有兩種方式因應,一是由政府出面補貼來穩定物價,一是讓市場決定價格,兩者各有優劣。以1980年政府如此頻繁調漲油、電價格看來,政府沒有太多的干預,而2022~2023年最近這一波,政府花費了可觀的預算來穩住物價,除了以2,500億增資臺電,撥補500億給臺電,目前還在爭取千億預算給臺電,平穩的通膨,背後的代價不小。

美國首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薩繆爾森(Paul A.Samuelson)曾提及在美國要降低一個百分點的通膨率,代價是3,600億美元,從美國、臺灣的經驗看來,政府幹預物價應適可而止,勢不可爲則不需爲,所該盡力者,打擊囤積居奇,協助貧窮家庭,足矣。

小檔案■1973年阿拉伯輕原油年初僅2.24美元,年底升至5.11美元,1974年OPEC油價已達10.7美元,此爲第一次能源危機,1979年油價再度上漲,1980年中油進口油價升至30.7美元,1981年又升至35.0美元,此爲第二次能源危機。

小檔案■2022年初俄烏戰爭,油價大漲,在政府凍漲、緩漲的電價政策下,由臺電吸收升高的成本,致2022年臺電虧損2,675億元、2023年又虧2,485億,爲此政府2023年增資臺電1,500億,2024年再增資1,001億,另外2023年撥補500億,至於2024年正向行政院爭取撥補1,000~1,5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