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款灣區專屬重疾險及跨境醫療險上市 監管認爲“跨境保險通”試點尚不成熟丨大灣區跨境保險「深觀察」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周妙妙 深圳報道
五年前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支持粵港澳保險機構合作開發創新型跨境機動車保險和跨境醫療保險產品,爲跨境保險客戶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賠等服務。
如今,這一建議已從紙面落入現實,大灣區保險市場互聯互通加快提速。
大灣區跨境醫療險市場通過創新產品和服務,加速整合灣區內醫療資源,滿足跨境就醫訴求。跨境車險首創“三地保單一地購買”模式,實踐“等效先認”政策,區域內保險機構加強合作,優化理賠等服務。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廣東監管局數據顯示,目前廣東已有19家公司42款灣區專屬重疾險及跨境醫療險上市,累計爲15.34萬人次提供健康及跨境醫療保障1697.53億元;2023年共有3.15萬港澳機動車享受到了“等效先認”政策便利。
對於何時可以開展“跨境保險通”試點。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官網,其在對一份提案答覆中表示,“跨境保險通”涉及法律法規、金融監管、消費者保護等多方面因素,現階段直接開展試點的時機尚不成熟。金融監管總局將積極對相關問題開展研究論證,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穩步開展探索。
42款灣區專屬重疾險及跨境醫療險上市
近年來,隨着一系列政策向大灣區專屬產品提供個性化設計,一批批跨境醫療保險產品輪番上市,推動大灣區醫療資源加速融合,優化跨境保險服務。
2020年,原銀保監會發布有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身保險產品有關工作的通知,就跨境醫療險產品的銷售區域、保障區域、費用釐定做出詳細規定;同年,中國精算師協會亦在其發佈的《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20)編制報告》中新增粵港澳大灣區多病種重疾表;並在2024年初擬再次新增大灣區專屬經驗生命表。據瞭解,生命表素有壽險業“靈魂”之稱且十年一變更。
在一系列專屬規則、政策支持下,醫療險市場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大灣區專屬產品,據廣東保險業2023年度新聞通氣會透露,目前,廣東已有19家公司42款灣區專屬重疾險及跨境醫療險上市,累計爲15.34萬人次提供健康及跨境醫療保障1697.53億元。
伴隨着一批跨境醫療保險產品輪番上市,保險機構和醫院展開合作熱潮,推出各類創新的“保險+服務”模式,助推大灣區醫療資源加速融合,同時爲跨境保險客羣提供便利化的理賠服務。
近日,深圳新風和睦家醫院宣佈與保誠保險簽署戰略合作,保誠保險將爲到該院求診的合資格客戶提供醫療費用直付服務,成爲繼羅湖醫院集團和中國人壽(海外)合作試點深港跨境商業保險直賠業務後,又一官宣落地醫療費用直付業務的機構。
業內人士認爲,大灣區跨境醫療保險落地直賠直付等創新服務,能大幅提升香港保險理賠效率,滿足早期赴港購險熱潮下內地居民持有的香港保險服務訴求;同時,爲持有保單的香港居民在內地就醫提供了更多便利。
保險醫療機構合作整合跨境醫療資源、優化理賠流程並非個案。據國任保險官網消息,去年年初,國任保險與香港大灣區醫療集團聯合推出國內首款集家庭醫生、跨境門診、住院、線上問診、健康管理服務於一體的創新醫療保險,旨在打造首個“跨境診療通”,爲跨境醫療提供保障,打通跨境理賠支付。
“三地保單一地購買”、“等效先認”先後落地
除了跨境醫療險創新發展之外,跨境車險也實現了跨區域合作,首創“三地保單一地購買”模式;“澳車北上”、“港車北上”等政策先後落地,推動跨境車險制度創新,保險公司“等效先認”業務加速發展。
2018年,港珠澳大橋通車,這條總長約55公里的超大型跨海交通路線,不僅僅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加速形成,也對跨境車險服務提出新的要求。
以往,跨境車主需在粵港澳三地購買三份車險。爲解決“買險難”這一痛點,保險公司開始創新跨境車險服務模式。例如,2018年,平安產險聯合了香港、澳門的兄弟公司制定了“三地合作”一站式跨境車輛保險服務方案;太平財險也實現了三地保險一地投保等。
儘管“三地保單一地購買”解決了跨境車主“買險”難題,但這一模式並未實現制度上的突破。
2020年4月發佈的《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首次提出實施“等效先認”政策,指出對經港珠澳大橋進入廣東行駛的港澳機動車輛,將跨境機動車向港澳保險公司投保責任範圍擴大到內地的第三者責任保險保單,視同投保內地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2023年,隨着“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相繼落地,車主向港澳保險公司投保“等效先認”保單,受保範圍將可擴大至內地的法定汽車第三者責任保險。
這進一步要求保險公司設計一套新的產品服務方案,包含合同、承保理賠實務規範、再保與服務合作協議等一系列內容。據中國太平官方消息,該司已連續成功承保“澳車北上”“港車北上”第一單。
據中國太平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地保險公司通過創新合作,港澳產品的責任覆蓋到內地區域,內地保司負責承擔理賠服務,進一步滿足跨境車主對理賠服務的訴求。
“跨境保險通”試點時機尚不成熟
儘管粵港澳大灣區跨境保險不斷推出創新產品和服務,但查勘、理賠等服務效率依然有較大提升空間。
例如,因粵港澳三地法律法規、監管標準差異較大,如何解決信息數據和客戶隱私安全問題能夠跨境被不同的保險機構共用使用,仍是難題。
同時,目前,“跨境保險通”的落地時間依然不確定。近年來,有不少業界人士呼籲推進大灣區保險互聯互通業務。畢馬威中國顧問李慧瓊曾建議積極研究跨境銷售保險產品的可行性;中國太平董事長王思東此前整理了一份關於推進“跨境保險通”的提案。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對這一提案進行了回覆,表示現階段直接開展“跨境保險通”試點的時機尚不成熟。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表示,“跨境保險通”指的是港澳保險機構無須在內地設立商業存在,可直接向內地消費者跨境銷售保險產品。這與《保險法》中對保險業務經營主體的要求以及對境內保險投保的要求存在衝突。此外,港澳的保險監管政策、產品費率、產品銷售等政策與內地存在較大差異,如果在不設商業存在的前提下在內地銷售保險產品,可能不利於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因此,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稱,“跨境保險通”涉及法律法規、金融監管、消費者保護等多方面因素,現階段直接開展試點的時機尚不成熟。
不過,在支持大灣區保險市場互聯互通方面,金融監管總局迴應,其支持和鼓勵內地保險公司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開發新型跨境醫療險產品,爲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消費者提供跨境就醫和理賠結算的便利。內地保險公司可通過與港澳地區保險機構或第三方機構合作,爲赴港澳地區就醫客戶提供就醫安排、賠款直付等服務,同時內地保險公司也可爲港澳地區保險公司赴內地就醫客戶提供就醫安排和理賠款墊付業務。
其積極推動粵港澳三地保險機構合作提供跨境車險服務試點,實現“三地保單、一地購買”,車主可直接向當地保險公司提交內地交強險投保資料,由粵港澳三地保險公司相互提供投保服務,爲粵港澳三地跨境通行帶來通關便利。
同時,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建設工作。下一步將加快推進相關工作,爭取保險服務中心早日落地,爲合法持有港澳人身險保單的大灣區內地居民提供售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