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推住宅免費健診、無障礙補助 唐峰正:先查違建誰造成的

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圖/記者陳韋帆攝)

記者陳韋帆/臺北報導

北市政府推出「無障礙設施改善與補助計劃」,包含住宅免費健診」、總工程經費45%、最高107萬補助。UD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唐峰正對這項政策指出3大盲點並提出建議,包含「違建是誰蓋的」、「查驗建築師與原設計的不同」、「無障礙團體是否應參與」,同時建議,原有便利通道外,是否考慮增設,否則這項政策對於高齡社會始終欠缺考量

臺北市建管處表示,爲協助原有住宅改善無障礙友善環境以利身心障礙者、高齡者、孕婦、推娃娃車菜籃車及其他暫時性行動不便者等使用,推出「臺北市原有住宅無障礙設施改善費用補助執行計劃」。

項目包括集合住宅共用部分之「室外通路、避難層坡道及扶手、避難層出入口、室內通路走廊及升降設備等」。補助比例以總工程經費45%爲上限,最高每案可補助107萬元。另自即日起建築物覈准用途爲集合住宅或住商混合且供住宅使用比例達1/2以上者,即可免費提出申請原有住宅無障礙設施健檢。

對於此政策施行,唐峰正指出以下三項盲點,一、「集合住宅」部分,唐峰正表示,除非有違章二工纔有可能造成阻礙,所以應該先找出原因,而非無條件補助。二、建物建造時,本就有原建築師簽章負責,檢查的建築師卻又不同,是否應偕同或找原建築師查驗?三、既然是要設計給予行動不便的人使用,無障礙團體也應加入勘查,否則執行上會有困難。

唐峰正說,此項政策是出於美意,但面對高齡化社會,脈絡不太完整,首先,原本住宅依照法規早就有一處「便利通道」,所以打通只是解決違章或二工問題,應想辦法解決「設計不良」甚至多規劃一條通路。他舉例,「設計不良」在臺灣最常見的,就是讓輪椅、娃娃車通行的斜坡道路設計迂迴冗長,讓通過的人必須承受更遠的路程

另外,臺灣已屆臨高齡化社會,所謂的理想、友善空間並非僅有殘障步道電梯,必須全面考量「水平」、「垂直」、「人」、「行」、「車」、「避難」、「指引系統」等。唐峰正解釋,舉例而言,水平與垂直就如同此次北市府所要打通的斜坡步道,還必須考量高度坡度長度方向等。

還要達到輔具尺寸與高度考量、修繕,最後硬體無法做到的,也要有「人」幫忙,纔是完整的設計。唐峰正說,若延伸至北市府公宅,目前可能也只有興隆公宅可修正做到,建議應多與無障礙團體討論對策,以面對「高齡化」社會到來所產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