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臺最大養殖烏魚區「竹北濱海」陷困境!缺工又減產
竹北市拔仔窟養殖烏魚子品質佳,爲米其林餐廳指定使用,新竹區漁會及竹北市公所等單位11日舉辦烏魚產業文化推廣活動。(邱立雅攝)
竹北拔仔窟養殖烏魚子每年10月進入收成季節,今年產量約在8萬尾左右。(邱立雅攝)
竹北濱海的拔子窟爲北臺灣最大烏魚養殖區,每年11月爲烏魚子產季,不過因受到氣候因素,產量較10年前大降5成,如今更面臨人才斷層困境,因養殖烏魚年限長、風險高,導致青年無意願投入,新竹區漁會總幹事童錦傑盼透過政府政策協助,讓青農更容易承租或自有生產空間來發揮。
目前拔子窟內養殖戶約有10戶,每年烏魚產量約10萬尾,每年11月爲烏魚產季。竹北市水產養殖產銷第1班班長許豐立指出,通常烏魚在10月收成到11月中結束,在還沒收成之前,盤商幾乎都包下漁獲,不過因爲氣候變遷因素,近年產量較10年前減少5成,今年新竹縣市粗估產量10萬尾,其中竹北就佔了8萬尾。
童錦傑介紹,新竹縣拔子窟是個小而美的烏魚養殖區,緯度高,周圍有相關研究機關協助包括水產試驗所、食品研究所甚至工研院等,讓烏魚養殖進入智慧養殖領域,如今養殖烏魚已不再放藥,而是採天然無毒方式養殖。
不過近年來竹北烏魚子養殖面臨兩大問題,童錦傑表示,其一養殖烏魚子年限長、風險高,目前水產養殖班員平均年齡超過70歲,沒有第2代願意承接,漁會也想辦法培養有熱忱的養殖系學生,希望政府能透過政策協助,讓年輕人無論是承租、自有,都能擁有自己的養殖空間來發揮。
再者是通路問題,童錦傑表示,經過政府跟漁會輔導,烏魚養殖已打入縣內營養午餐,去年就造福千名竹北地區學子,營養午餐吃得到在地烏魚。但通路仍需多元拓展,童錦傑認爲還需要透過打造自有品牌、開發即時產品、提升混養技術,來彌補產量的不足。
另外,童錦傑也期待政府能協助全臺數百個農漁會,成立北中南合法的聯合加工代工廠,讓農產品能就近送往加工廠,而不須遠赴南部加工,減少碳足跡、增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