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重點不是錢,而是將心比心!
最近看到媒體及社羣網站上,關於產婦黃女士指控北榮婦產科名醫陳志堯醫療失誤導致胎兒死亡的新聞有感,古代小說中,常有故事主人翁不論是遭受好友背叛或陰錯陽差誤友爲敵,爲報弒父不共戴天之仇,執意手刃至愛也要血債血償的橋段。將心比心,只要是人,就不可能不會受到頓失親人而陷入情緒漩渦影響,無法如常人超然理性對事。輿論總會西瓜偎大邊,誰人多勢衆,大衆媒體就簇擁着一起鞭笞少數意見。即使算不上人命,胎兒亦是孕婦體內的一條生命,任何事只要是碰到下一代,說替孩子找真相循公道是反射,筆者就看過還是醫生告醫生纏訟多年的案件,如果沒有好好溝通,或事情發生後未以同理心善後,在家屬情緒高點灑鹽的結果,就會換來不理性的對待。再者,醫病間有嚴重資訊不對等的狀況,致使兩者間溝通並非在同一平臺上,因爲不解,所以質疑,常見一方總有專業傲慢認爲自己是權威,不願(懶得)多作解釋,認爲一來對牛彈琴;二來多說無益(防衛心態),誤會越發不可解。當晚婚已成社會趨勢,高齡妊娠的醫療經驗值越來越多的情形下,難道希望當自己或自己的太太高齡懷孕,若出事聽到都是因爲女體子宮不好、人老珠黃,然後當作是媽媽跟孩子的原罪嗎?這件事從來就不是討論病人的體質先天優良還是劣等,而是「注意義務」的問題,高風險病例賦予高度注意自是當然。而處理高齡產婦就是要特別注意畸胎死胎的可能性。2、30年前優秀的醫學系人才都願意投入5大科,覺得這是懸壺濟世的使命,人力也相對足夠。過去醫病關係與現在不同,病患對醫師的尊重不可同日而語。時代改變人並無法抗拒,以前社會上很多的職業結構都改變,很多觀念也會改變。(例如:過去學校老師要體罰學生,家長還會鞠躬道謝管教;現在呢,少子化社會多出孝子孝女,敢動學生一根寒毛你就等着立委來開記者會、學校召開教評會,或是法院相見吧)。住院醫師身分等同學生,學習怎麼會是一種工時?若學習不精、醫術不佳,將來可是會「殺人」的。以往父執輩的醫師,擔任住院醫師連續30幾個小時不休息是常態,這也是學習、訓練。就像國高中生考試前開夜車、天天讀書,是爲了自己成績好,怎麼會有理由討論工時?醫師月領10多萬元,享受高薪的同時,付出相對代價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是一種磨練,也似其他行業的學徒制,熬過去就是自己的,各行各業都一樣。不能只想享好處卻拒絕接受試煉,醫師工作性質特殊,「怕熱就不要當下廚房」,否則就不要當醫師,去做別的工作。電影《Die hard 4》(終極警探4.0)主角布魯斯威利說:「要當英雄,要拯救別人,是要有代價的。」英雄就註定是犧牲自己照亮別人的,要相信自己心中的價值,要有容忍誤會、默默付出的能力,時間會證明,不需要立刻反擊或澄清的。
如果又有醫生抱怨錢少事多責任太重,不知道是不是由於上一代當醫生生活太優渥,給您們過於夢幻的期待,還是您們都是爹寶媽寶,唉,不是拿相對卑微的行業例如你們忿忿不平的砂石車司機爲例去比擬你們,而是,這是個講求「公平」與「法治」的社會,不然您以爲公務員怎麼會甘心月領個三五萬、六七萬,才污個幾千幾百塊就要以貪污治罪條例判個七年或十年以上的重罪?這就是每一種職業的責任,這就是法治價值秩序。2000萬又怎樣,你自己也會跟男朋友說要娶,請拿兩百萬來「買斷」贖身哪,那是一種對自我價值的尊重,說了也不代表以後和解就是以此數字的,雖然心裡會os叫對方去吃米田共,但這就是不懂談判技巧了。總得要讓對方宣泄一下,人家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做人成功,又看到寶貝遺體被裝在垃圾袋,一時怎麼叫她倒帶回憶醫師的好,然後理性接受。
這件事必須透過不斷的溝通協調,這也是醫療事故補償機制與新醫糾法設定和解前置的精神所在,更爲何宜由社工處理這樣的事情,會提到錢,也是因爲這是唯一能補償慰問病家傷痛的方法。畢竟胎死不能復生--合不合理容後再議。我始終相信,人是相對的,你體恤他/她,對方回去自己多少也會想的。其實,不是誰會吵誰就有糖吃的,回敬給主流意見。我們臺灣人民以後生病會自己去填海的(當然家裡人都是醫生的我,這樣講很沒說服力)。
●作者伊莉,前成大醫院醫療糾紛關懷小組成員,現任中央研究院法制科人員、東吳大學法研所碩士班、未來潛在高齡產婦族羣。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