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爲了“專注力”放任孩子的壞行爲、跨越育兒底線

讀過幾本育兒書,我記得書上說,在孩子游戲時不要打斷孩子,不然容易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但是生活中遇到一些衝擊眼球的場景,書上說的是啥都拋之腦後了。滿眼、滿心都是所見。

既然我們知道打斷孩子不對,爲什麼控制不住自己要阻止孩子呢?

比如看見1歲孩子用尿和泥巴,然後用手抓。看見孩子跑進水坑,然後使勁蹦,衣服、褲子、鞋子被水坑裡的水溼得透透的。2歲小孩子要拿菜刀學媽媽切菜。把醬油、醋倒得滿地,然後把麪粉加進去。

媽媽看到這一幕,不揍孩子就是好媽媽了,能保持心平氣和的心情和孩子一起玩的媽媽,有,但太少了。

之所以我們會打斷孩子,有3個原因:

1.亂:孩子把家裡弄得一團糟,尤其麪粉、調料滿身滿地都是,愛乾淨的家長肯定受不了一片狼藉的場景。

2.髒:孩子把自己弄得髒髒的,容易讓病毒和細菌侵入身體。考慮孩子健康,會選擇儘快把孩子清洗乾淨。

3.危險:涉及到孩子安全的動作、遊戲、行爲,肯定是要阻止的呀!不能拿孩子的安全作賭注。

有時候事過,自己冷靜下來也會反思:自己的行爲是否被稱之爲打斷了孩子,是否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我覺得家長要設置一個底線,只要不跨過這個底線,都可以選擇讓孩子繼續遊戲,家長也不用焦慮。比如孩子小的時候,我設置的底線就是不能做危險的事情。孩子大了以後,我設置的底線又增加了社交禮儀品格等相關的要求。

當底線和專注力發生碰撞的時候,要以底線爲先。這時候也是教孩子規矩的好時機。當然,告訴孩子什麼是正確的以後,如果孩子還想繼續玩之前的遊戲,也是可以的。畢竟我們要教孩子規矩、告訴孩子正確的行爲,而不是要阻止孩子做遊戲。

所以,別怕影響孩子專注力,就放任孩子錯誤的行爲。也別想着等孩子玩完再和孩子說他哪裡做錯了。小孩子對有些事情的記憶是一閃而過的,所以,錯了就馬上指正,這樣孩子印象更深刻。

對於孩子把家裡弄得又髒又亂,我覺得既然已經又髒又亂了,不如滿足孩子玩的需求。家長也沒必要因爲孩子的行爲而生氣。但是我們有義務告訴孩子,在哪裡玩、玩什麼。

比如孩子把麪粉盛出來玩,我們要不要管?我會允許孩子玩麪粉,但不是無限量。孩子第一次玩麪粉,開心地玩完以後,我會叫孩子一起來收拾殘局。然後告訴孩子,下次想玩麪粉一定叫媽媽盛出來。因爲麪粉髒了,就不能做好吃的包包了。媽媽也會拿大盒子給寶寶玩麪粉,這樣清洗盒子就可以了。

一兩歲的寶寶是可以聽懂媽媽的話。只要媽媽和寶寶好好說,寶寶下次想玩麪粉就會提前叫媽媽,而不是拿着麪粉袋子玩。

培養孩子好習慣、好品格就是0-6歲。如果在培養孩子好品格的關鍵期,放任孩子的不良行爲,縱容孩子的壞品格,6歲後家長就會爲不停糾正孩子的這些壞行爲和壞品格而費盡心力。

總結:不要因爲孩子弄得一片亂就阻止孩子的玩耍。在孩子玩的這個事兒上,家長也要設置底線。當底線和專注力發生碰撞的時候,以底線爲先,教孩子正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