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敵虧損 三洋紡桃園廠15日起停產

中美貿戰加上新冠疫情牽動全球紡纖供應鏈移往東南亞,在客戶下單轉向東南亞各國下,國內紡纖廠面臨生存考驗;繼大東、宜進之後,11日宣佈停牌的三洋紡,12日舉行重大訊息說明指出,旗下桃園廠產能規模成本結構本來就已不利生產,今年又受疫情衝擊,客戶下單觀望,營運狀況雪上加霜,董事會因此決定桃園廠將從11月15日起全面停產。

由於三洋紡在國內的生產基地只有桃園,在停產後等同宣佈退出臺灣的紡纖生產行列。三洋紡累計前十月合併營收2.77億元、年減23.28%,累計前三季稅後淨損2.78億,與去年同期獲利8,518萬相比「由盈轉虧」,每股稅後虧損達6.03元。

三洋紡表示,桃園廠主要以生產聚丙烯纖維-PP爲主,依第三季報,停產項目營收爲6,950萬元,佔當年度合併營收30.99%,營業毛損爲3,114.2萬元。公司指出,桃園廠今年來就持續縮編,從年初近200名員工縮減到目前只剩50多人;由於產線一直縮編,導致客戶下單觀望,訂單變得更少,形成惡性循環,董事會因此決議停產。後續處理方面,三洋紡指出,桃園廠停產後將配合法規分階段縮減人力,所有訂單全部以委外生產方式處理。

由於去年收購以寢具銷售爲主的威爾斯,三洋紡指出,至第3季寢具業務已佔營收比達48%,年底更可望超過五成,因此,未來寢具將成爲三洋紡的主要營項。爲找尋替代紡纖生產營項,三洋紡正持續評估拓展新業務,目前尚未有定案

爲提升營運資金及改善財務結構,三洋紡12日董事會也通過辦理現金增資私募普通股4千萬股,引進大立高分子工業、順鎂興業策略性投資人;此次私募參考價爲11.33元,實際私募價格爲5.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