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商家"薅國家政策羊毛" 補貼政策出臺後突然漲價

來源:工人日報

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不僅可以擴大內需,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而且能有效促進消費市場繁榮,拉動相關產業的投資增長,同時可以加速淘汰落後產能,推動我國相關產業向更高層級邁進。這也符合我國綠色發展的戰略要求,有助於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剛領到的家電以舊換新資格券,觀望兩天就發現購物車的產品都漲價了……據11月11日澎湃新聞網報道,“雙11”前後,不少消費者稱,補貼政策出臺後,此前關注的商品突然漲價,補貼後的價格與補貼前差別不大,有的甚至更貴,有商家正藉機“薅補貼的羊毛”。同時,湖北、四川等地曝出不法企業涉嫌“騙補”“套補”,湖北省商務廳開出了針對家電以舊換新補貼“騙補”“套補”的首張罰單。

加到購物車時一個價,領了補貼券後卻大幅漲價,“優惠”後的價格與此前並無太大差別——人們不禁要問,國家給的補貼去哪兒了?優惠了誰?雖然一些商家聲稱臨時漲價是市場行爲、國家發放補貼沒有規定不允許價格波動,但衆多品類商品同時突擊漲價,耐人尋味。有地方針對騙補行爲開出罰單,也證實了部分商家“薅國家政策羊毛”確有其事。

今年年初,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要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讓高質量耐用消費品更多進入居民生活,惠及廣大企業和消費者。此後,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在各地加速推進落實。這幾天,適逢“雙11”網購熱潮,以舊換新補貼進一步激活了消費市場,拓展了消費空間。數據顯示,諸多品牌的成交量、成交額都相當可觀,消費者、商家、電商平臺都獲得了不少實惠。

如此現實語境下,旨在促進釋放消費潛力的以舊換新補貼,竟成了部分商家眼中的“唐僧肉”,讓人頗感無奈。從相關報道來看,這些商家“騙補”“套補”的手段並不複雜,有的先漲價再補貼,搞虛假折扣,實際售價與補貼前相差不大;有的重複售賣同一商品來騙取補貼;有的通過虛開發票等形式僞造交易進而騙補……國家花了錢,消費者卻沒有享受到多少實惠,更多的“真金白銀”反倒進了“中間商”的口袋,這顯然有違政策的初衷和暖意。正因此,有的地方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整治和打擊行動,取消了相關企業及門店參與以舊換新活動的資格;有的地方明確,商家不得對產品臨時提價、虛假打折、虛假標價、誘導交易、以次充好、虛報產品信息,違反者最高可處500萬元罰款。

消費品以舊換新,既惠企又利民。給消費者的優惠被商家“截胡”,提振消費信心、刺激消費的預期就可能被打折扣,如此挖國家政策的牆腳,某種角度上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眼前的進賬只是“吃了上頓”,那下頓呢?只有真正將實惠送到消費者手中,讓真金白銀的補貼落袋爲安,才能從消費端激活更多需求。

進而言之,這一輪以舊換新與我國經濟發展、產業升級、綠色科技、循環經濟以及民生福祉等都密切相關。從現實來看,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不僅可以擴大內需,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而且能有效促進消費市場繁榮,拉動相關產業的投資增長,同時可以加速淘汰落後產能,推動我國相關產業向更高層級邁進。長遠看,這也符合我國綠色發展的戰略要求,有助於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讓政策善意不被消減、消費者信心不被辜負,有關各方還需從發現的問題出發,查缺補漏,完善監管。比如利用數字化手段,及時準確掌握價格動態、交易流程,擠壓虛假折扣、重複銷售等行爲的空間;建立完善信息追溯和責任追溯機制,盯緊補貼流向的異常情況等。目前,有的地方已經着手搭建相關平臺以開展消費者資格覈驗、監管折扣券覈銷信息、監測補貼資金使用情況等工作。

總之,惠民補貼絕不能被“中間商賺差價”,每一筆優惠都應實實在在送到消費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