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一直逢馬必反吧?
有需要這樣一直逢馬必反嗎?媒體報導,總統馬英九日昨前往金門,視察料羅港碼頭整建工程和金門醫院建設,期間金城鎮長石兆瑉贊馬總統爲「金門現代恩主公」,爲此,民進黨金門縣議員陳滄江相當不以爲然,批判官員將馬屁當蛋糕,需要進行人格改造工程才行。
陳員質疑,馬英九到底給了金門人什麼?金門當地每年需要上繳50億的稅款,但要蓋一條金門大橋,卻竟然要地方政府自籌3分之1,且向中國大陸接水的問題,中央政府至今也遲遲未能同意,形容馬是「恩主公」,簡直是頭殼有問題。
坦白說,這種政治問題其實很簡單,對一般在地民衆而言,有感、無感與否就只須檢視中央補助多少基層建設與經費,對金門當地而言,補助款從過往新臺幣三十餘億增加至九十餘億,當然就是種「照顧金門」的象徵,其次,大型工程需要地方政府「自籌」部分經費的規定,「一臺車禿全臺灣」都是「亦復如是」,陳員如果不是「爲賦新詞強說愁」,就是刻意要誤導金門民衆。
至於向中國大陸的接水問題,由於事涉國家安全主權、權利義務及雙方供需穩定等因素,馬政府認爲須要進行更縝密、周延的規劃,誠實來說,不論是從法理情,還是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特殊的互動歷史關係而言,馬政府當然都「站得住腳」也應該這樣做,陳員以「非藍即綠」的對抗心態看待此事,其實並不厚道與健康。
換言之,其實陳員所指涉的「恩主公角色」爭議,其實一方面應從更大的歷史宏觀角度及金門當地的人民感受檢視外,另一方面,亦可從民進黨過往主政八年期間,究竟對於金門投入多少建設經費比較得知,陳員實無需無限上綱以「逢馬必反」的負面心態出發。
然而,陳員所言亦不是全無省思檢討空間,諸如金門當地民衆後送臺灣醫院醫治,乃至往生大體送回金門的交通運輸安全與經費分攤比率問題,也確實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一起好好檢視改進,切莫讓金門民衆成爲「次等、二等」公民纔是正辦。
●作者胡文琦,臺北,文史工作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