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線‧上-風機倒下會打到白海豚?無限上綱的環差審查

離岸風電即將進入密集施工階段,許多細部設計因與過去環評階段提出有所差異開發商依法提出環差審查。惟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個風場在環差階段被嚴格檢視,環評委員對變更內容的質疑,幾乎「無限上綱」,甚至揚言推翻過去環評審查,令風場開發商聞之色變,環評儼然成爲風電開發最大絆腳石

在環評會議上,有環評委員擔心離岸風機結構脆弱,遇上強烈地震後會有土壤液化,降低風機結構強度,若遇上臺風很可能會腰斬掉落,甚至砸到白海豚直言這樣的機率就跟「新竹電線杆倒下砸到博士一樣高」。

此番言論乍聽之下頗有道理,但實際卻令人啼笑皆非。臺灣海峽要發生大地震機率不像陸地上高,且遇到千年大地震後,又遇到超越風機承受範圍限制的強烈颱風,屆時需要擔心的不是海上風機,而是臺灣本島遭遇極端災難,如何協助災民重建,纔會是救災首要之務

目前我國領海新設離岸風機都需經過國家標準檢驗,2017年經濟檢局就已公佈Class T風力機等級,風機結構必須可以承受10分鐘平均風速達每秒57公尺的強風,這相當17級的強烈颱風,另我國處於地震帶上,標檢局也加強相關耐震要求,是以475年迴歸期所計算得出平均震度6級,作爲風機之耐震要求。

風機要進入設計建造與完工階段,都會經過國內外不同單位嚴格檢驗,甚至標檢局會親自派人檢驗,並交由能源局嚴資料,確保相關步驟皆合乎規定

最近中鋼中能、海龍2號及3號、沃旭大彰化東南西南風場,接連遭環評委員要求風機間距,其中海龍與中能等三座風場因變更風機大小與裝置容量,被要求間距必須保持一定距離

令人費解的是,沃旭風場提出環差內容僅申請變更施工方法,並不涉及風機變更,卻也被拿出來審議,甚至一路從專案小組纏鬥至了環評大會,最後是環保署出面打圓場,才讓部分風場過關。

若未來場場環評皆如此,要以今日之環差來否定過去之環評,不僅增加行政成本,也讓企業疲於奔命,甚至走上訴願等對簿公堂司法程序,對我國亟欲推動離岸風電政策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