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慶輝/花蓮強震 震出自媒體與新媒體的無縫聚合
▲花蓮強震,震出了驚恐與悲傷,也震出了新媒體與自媒體的無縫聚合。(圖/記者張一中攝)
那個晚上,2月6日23時50分42.6秒花蓮強震之後沒多久,你應該也看到以下這兩個非媒體人的直播,如果你看了,你應該也按讚了、留言了、分享了。Shude Shang在地震當下23:58的直播,創造了124萬的觀看次數、1.5萬人的心情圖示、1.8萬則留言、11,760次的分享;盧志鬆的深夜做了長達一個小時的直播更是驚人,有369萬次的觀看、5.1萬人的心情圖示、5萬則留言、43,922次的分享!(至完稿爲止)
再看下面這兩張截圖,是大家熟知、各家新聞媒體獲取新聞的重要來源──《爆料公社》。來自災區大量的圖片、影片、訊息,更運用其百萬社員的力量,彙集、傳遞訊息,徵求支援、募集資源。而這些,都做爲各大媒體的素材,見諸在各大媒體的報導中。
這又是一次傳播生態變革的經典案例。我們搞媒體的都已心知肚明,那個晚上跟後來,我們用盡了我們的專業、投入多少資源與人力去搞直播,都沒有這種素人直播的成效。而在災難發生的初期,我們確實得大量依賴社羣平臺、佈署我們無法即時獲得的報導素材。
面對天災,我們沒有重量,只有謙卑;面對傳播的變革,我們更沒有重量,只有謙卑的接受你不再是傳播的絕對角色,你只是其中小小的一環。
其實,社羣平臺的崛起,並不見得是弱化了新聞媒體的存在。反而,因社羣的聚合互動,讓新聞媒體得到新的動能、新的運作模式。從新聞產出來說,更能掌握第一時間無法廣泛掌握的細節;從經營管理來看,它降低了獲取新聞素材的成本;對新聞傳遞而言,它提供更綿密的擴散網絡;從行銷的角度來看,你有什麼創新的作法?
Facebook新的演算法,迴歸親友互動優先的初心,確實正排擠新聞網站的觸及、影響新聞網站的流量。但務實的來看,所謂「自媒體」或社羣互動已然是傳播的重要一環,新聞媒體不可能抗拒這個大趨勢,要思考的是如何「新聞媒體+自媒體」,把傳播與行銷變得更有效率且更低成本。甚且,更要創造「新聞媒體+自媒體」的新商模,創造新的定位與價值。
好文推薦
蔡慶輝/Connect!媒體的初心不能變,初衷要變►►►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蔡慶輝,ETtoday新聞雲共同創辦人,現任社長。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