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精準發力穩增長化風險

今年以來,面對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內部預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等不利因素,黨中央、國務院抓住重點、主動作爲,一攬子針對性增量財政政策舉措精準發力、提質增效、協同推進,有效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爲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和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財政政策適度加力。2024年安排財政赤字規模4.06萬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3.9萬億元,發行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持續保持較高支出強度,爲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優化落實稅費優惠政策,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僅1月至8月,我國支持科技創新和製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累計減稅降費及退稅金額超1.8萬億元,進一步激發了企業創新活力。積極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措施,大大激發了消費潛能,有效提高了國內需求。

加強基層“三保”和重點領域保障支出。2024年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超10萬億元,有效填補基層財力缺口,兜牢了基層“三保”底線。10月份我國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累計達到34931億元,以更大力度支持基本民生保障。

積極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從2024年開始,我國將連續5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於化解地方債,再加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地方化債資源累計達到10萬億元,有效推動地方債務治理由應急處置向主動化解轉變,緩解了化債壓力,拓展了政策空間。

看到成績、成效的同時,也應關注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比如,地方政府債務局部風險和隱性債務風險仍存;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擴大可能帶來財政負擔;財政政策與其他政策的協調配合方面仍有待加強,政策之間的協同效應有待提高;預期管理效能和質效有待提升;等等。爲了能夠有效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應多措並舉,系統提升財政政策效能。

繼續加力增效。短期內積極的財政政策應乘勢而上、繼續加力,充分利用政策空間,通過擴大預算安排,扭轉經營主體信心和預期,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優化支出結構,明晰財政保障先後次序,確保重點支出應支盡支;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關鍵作用,切實起到擴投資促消費功效。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係;健全預算制度和稅收制度,優化稅制結構。

健全預期管理機制,進一步發揮財政政策在引導微觀主體心理預期和市場行爲方面的積極作用,全面提升財政政策的預期管理效能,減少預期偏差、預期扭曲和預期混亂,形成預期改善和高質量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完善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監管體系和防範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範圍,適當擴大用作資本金的領域、規模、比例。管好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確保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安全、規範、高效使用。嚴格落實地方化債方案,切實降低債務風險。做好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加強財政政策與貨幣、產業等政策的協同,強化政策統籌,避免合成謬誤和分解謬誤。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立勇 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