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蠅館,守護美食“最後一塊淨土”
作者:張末
原創:深眸財經(chutou0325)
“還有半小時就開門了!”
在長沙的巷子內的拐角處,熙熙攘攘的人佔據了這個本就不大的道路,他們自發地在這家湘菜館門前排成長隊,還有不少人拿着行李箱在等候。
“環境一般、店面較小,一般藏於小巷中”,他們稱這些店爲“蒼蠅館”,是正宗的當地特色美食,爲了這吃上一口“正宗的當地特色美食”,他們不惜付出更多的時間。
他們大多是年輕人,雖遊客較多,但也不乏本地居民,那麼爲何這些年輕人紛紛涌入蒼蠅館?
愛吃蒼蠅館的人,有一個共性特點:會吃。
二十年前,裝修高端的西餐廳是人們的心頭愛;十年前,熱門的網紅餐廳是餐飲新風尚。如今,人們只想在不起眼的街角小巷,嘗一口地道好味。
在人均消費力不斷上漲的幾十年內,餐廳的潮流趨勢卻一路向下,按正常邏輯來看,似乎難以理解,倘若是放到餐飲業的發展來看,似乎更爲簡單明瞭——連鎖化、統一化的餐廳正佔據了餐飲業的半壁江山。
01被磨平的味蕾
歸根到底,蒼蠅館受到喜
愛的原因,離不開它的口味。
民以食爲天,食以味爲先。古往今來,不乏與美食相關的記載,而餐廳作爲食物與人的載體,口味理應最爲重要。
“爲何現在飯店的口味千篇一律?”生活在北京的琪琪,是一位不會做飯、更沒時間做飯的東北女孩,吃飯這件事對她而言相當懊惱。
吃遍了“千篇一律”的外賣和餐廳之後,經過本地朋友推薦,琪琪愛上了蒼蠅館。“便宜、味道好吃,雖環境相對差了一些,但巷子裡的小店總有一股煙火氣,如果不用排隊的話我一定是常客。”
與之對應的是,琪琪個人對如今餐廳“千篇一律”口味的不滿:我認爲我們的味蕾越來越被同化了,本土美食的獨有性、特殊的口感,背後承載的記憶與文化都在工業的發展下逐漸被磨滅掉了。
在城市中,不乏跟琪琪一樣想法的人,這些想法趨同的人造就了蒼蠅館的爆火,但蒼蠅館的崛起背後更多的是預製菜的推波助瀾。
那麼,口味同化原因的根本是什麼?
在城市中,平價美食的選擇逐漸狹隘。
蒼蠅館的流行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由於一線城市擁有大量外來務工人民,爲了符合大衆口味,多數餐廳會在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口味中取中間值。
外地人民的涌入加速了餐廳連鎖化的進程。比如,杭州餐廳樓外樓早在1998年就開始餐飲連鎖化,1995年就開始設食品廠研究起真空包裝菜。
在連鎖化背景下,食品口味逐步單一化。杭州就因單一化的口味和有限的選擇,被戲稱“美食荒漠”。
預製菜是口味同化幕後的一大推手。在餐飲業標準化的生產流程中,預製菜統一的口味標準磨平了消費者的味蕾。
關於口感問題,從預製菜走入公衆以來就飽受爭議,在去年就有“不能讓預製菜統一餐廳味道”的熱門話題,消費者們指責預製菜進軍餐館導致“鍋氣”都消失了。
“預製菜不好吃也不安全,如果在餐廳吃到一個預製菜,以後都不會再來了”“預製菜雖好,但每年315都提醒我們更應該側重食品健康安全”“不健康、不安全,吃飯只吃現炒菜”。談預製菜色變,是大多數消費者的反應。
今年2月,江蘇省消保委發佈了《預製菜消費調查報告》,指出目前預製菜市場存在菜品質量不盡如人意、菜品口味有待提升、菜品標識不詳細、菜品種類單一、物流配送及提貨問題多等方面問題,62.32%的消費者表示“預製菜品口味一般”,3.32%的消費者覺得“預製菜口味較差、不好吃”。
蒼蠅館則多以口味出圈,在大衆點評查看了長沙十家有名的蒼蠅館後,發現這十家蒼蠅館雖評分不高,但好評主要集中在口味,差評主要集中在環境和排隊時長。
在產量和口味的博弈中,資本毫無疑問地選擇了前者,消費者則死守後者。
與消費者不滿預製菜相反,餐廳則是另一幅場景。2022年中國連鎖餐廳行業報告顯示,我國預製菜行業的銷售渠道85%以上面向客戶端,集中於小吃快餐店、連鎖餐廳店、主打外賣的餐飲店、團餐等場景。
蒼蠅館則是消費者認爲的“最後一片淨土”。
“沒有網紅、沒有擺拍打卡,這些開了幾十年的小店,講究的就是口味和如何讓客人吃飽”琪琪告訴筆者。
預製菜不僅佔領了外賣,連消費者日常“下館子”也有概率吃到預製菜。有業內人士表示,平時我們去餐廳其實也很少能吃到現做的菜,大約60%都是急凍預製菜,尤其是在一些小有規模的連鎖店和家常菜飯館中。
有企業公開表示過,其菜品實現了95%的預製化,看起來很高檔的黑松露河蝦仁、松鼠鱖魚這些菜品,並不是門店大廚精心烹飪的,也是隻需要經過簡單加熱的預製菜。
蒼蠅館的崛起,則是消費者對餐飲工業化的反抗。消費者的需求也反饋到B端,餐廳爲了擴大產量,也不斷向消費者“妥協”,推動預製菜創新。
預製菜行業目前更偏向平穩發展,這也造成多數企業的一個通病:在創新上“穩中求變”。以口味上來說,餐廳的口味決定了預製菜的口味,研發方向也根據市場暢銷度進行調整。
02真假蒼蠅館
在一篇叫《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蒼蠅館子》的文章中說道:“蒼蠅館子的特徵有三,一是好吃,但不一定好吃死了;二是好髒,但不一定是髒死了;三是好便宜,但肯定便宜死了”。
爲了降低成本,蒼蠅館的老闆一般都會身兼廚師和採購商。其一,因爲店面較小,老闆身體力行;其二,開蒼蠅館的店家,多數遵循着產品爲王的理念,本着“怎麼更好吃”的原則去做。
但是被打上“網紅”標籤的蒼蠅館,從早期主要依靠口口相傳的傳播方式,直到在互聯網爆火,體驗到互聯網的魅力之後,部分蒼蠅館也走向了商業化營銷道路。
簡單來說,你在大衆點評上看到的蒼蠅館可能已不是“真的”蒼蠅館。
第一,蒼蠅館的廚師可能並非記憶中的廚師。
走訪長沙某三十年老店,有知情人士告訴深眸財經:開了確實很久了,老闆原來是廚師,賺了錢以後,就另外招人了,味道也和以前的不一樣了。
第二,市面上部分所謂的蒼蠅館,可能是利用互聯網平臺所打造,那些開店不久,並非老字號的“假蒼蠅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隨着互聯網發展,如大衆點評、抖音等互聯網上的營銷廣告也開始入侵蒼蠅館。部分擅用流量的商家,把自己標榜成蒼蠅館、網紅店。對於食客而言,面對“蒼蠅館50強”之類的榜單難以辨別。
目前蒼蠅館子掀起的浪潮,讓一些人看到了一條快速獲利的道路。
在最早一波蒼蠅館出圈後,通過營銷手段打造人設的蒼蠅館層出不窮。這些“假蒼蠅館”他們只需找個租金便宜,深入居民區的轉讓店鋪,經過簡單裝修,通過幾輪營銷後,就能成功登上各大榜單。
商家通過短時間內大量刷好評,增加曝光量,塑造“假口碑”,一家“網紅蒼蠅館”就此誕生,不知情的消費者就掉入了所謂的“營銷陷阱”。
繼蒼蠅館火爆出圈後,也有商家開始嘗試本土化連鎖。
成都老一輩成都人熟知的“甘記”肥腸粉。據第三代傳承人甘樂介紹,因國內不允許註冊姓氏商標,故“甘記”註冊爲“甘食記”。2018年,甘食記肥腸粉被列爲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在全國開了20多家連鎖店;冒椒火辣也已是成都知名餐飲品。
那麼,曾經的蒼蠅館連鎖化會對原來的口味有影響嗎?
其實並不會影響口味。以長沙本土商家笨蘿蔔湘菜館爲例,爲了保持統一出品,其廚師都是統一培訓。
03工業化浪潮下,蒼蠅館的邊界在哪?
在餐飲工業化浪潮下,蒼蠅館陷入了矛盾之中。
一方面商家能夠降本提利,在極度內卷的餐飲中,人工費用是餐飲業的主要成本之一,預製菜不僅加快了出餐速度,也讓統一了出餐標準。另一方面,對於消費者而言,刻在飲食文化中的獨特性不可磨滅,在消費文化主義盛行的今天,溫度型餐飲企業成爲人們的“心之所向”,像主打服務的海底撈、被讚譽“人民企業”的胖東來都是例子。
那麼,在這場餐飲的工業化浪潮下,蒼蠅館的邊界在哪?
首先從大環境上來說,預製菜的發展勢不可擋,蒼蠅館面對預製菜餐廳來說,環境和出餐效率都無優勢。
當大衆餐廳的成本端減少,那些銷量一般靠本地居民光顧的蒼蠅館,由於利潤較低,關店率將越來越高。
對於預製菜滲透進大衆餐廳,某商家對此表示:這是沒辦法的事情,餐飲競爭本身就激烈,物價和人工的進一步上漲,嚴重地壓榨了店內的利潤,使用預製菜簡單方便,最重要的是利潤高。
對商家而言最重要的是,使用預製菜能夠有效節約人工費用,比如,在配菜上,可以減少後廚的工作人員,節約人力支出費用。
與此同時,在現代化城市建設的背景下,蒼蠅館在城市的生長環境逐步惡化。
蒼蠅館要想發展需具備獨特的生長土壤:社區密度高、街道狹小、縱向生長。具備此特徵的城市,所屬的區域位置大多是老城區。
由於人口過多、房屋老化,密度較高的老社區大多擁有安全隱患。在大規模推翻重建老社區之後,蒼蠅館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在過去的幾年裡,城市中有許多老舊社區和餐廳,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比如廈門老思明的湖濱片區;滬上知名網紅蒼蠅館江西飯店,隨着上海舊改收官,這家店已搬離;2016年,成都華興正街新集場巷片區改造項目,讓開了30餘年的雨田飯店在內的諸多商戶均搬遷了。
作家吳鴻寫在《舌尖上的四川蒼蠅館子》中說道:“一個城市的變遷一定會讓很多有特色的手工勞作或者餐館消亡的。因爲吃這個東西很奇怪的,它不像其他東西,就算是同一家館子,因拆遷換一個地方去經營了,儘管還是那幫廚師,還是那些作料與做法,客人多少會發生變化,人們的感覺都會發生變化,覺得不如從前。”
隨着城市建設的更新迭代,以及復古潮迴流,多個城市中有代表性、年代感的大街小巷已被開發成商業區。好比長沙的西長街改造,曾經古樸的老房子和店鋪成爲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具備網紅、潮流文化屬性的商業街。
在時代發展中,餐飲小店順應着趨勢變化,完成從到店用餐,到手機外賣點餐的時代跨越,其變化的是運營思路和更人性化的服務模式。
那麼,蒼蠅館古早的點菜方式和服務模式,在這個時代意味着什麼?最終是否會被替代?
跟不上時代發展所需的餐廳,終究會被時代的浪潮拍倒,即便是當今的蒼蠅館,在大衆視野中的店鋪也寥寥無幾,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無論是自發性宣傳,還是人爲性運營,都沒有脫離互聯網平臺。
也就是說,真正走入我們視野裡的蒼蠅館,仍然是吃到了互聯網紅利,對於不熟悉當今互聯網法則的蒼蠅館來說,在當今持續走高的消費中,由於利潤較低,要麼退場,要麼向成本更低的預製菜妥協。
商業和藝術是否相違背是一個千古議題。但蒼蠅館的火熱,實則是順時代而行,隨着預製菜、外賣、中央廚房、去廚師化之後,也許蒼蠅館子會越來越少,但正如琪琪所說的一般:“我們的味蕾越來越被同化了,本土美食的獨有性、特殊的口感,背後承載的記憶與文化都在工業的發展下逐漸被磨滅掉了。”
無論工業化浪潮如何席捲餐飲行業,文化永不磨滅。美食不僅是滿足口腔之慾,還承載着文化,鏈接着記憶與情感,而蒼蠅館就作爲其中的載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