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濤:論後疫情時代“文化創意產業”反擊戰的基本策略
曹海濤:論後疫情時代“文化創意產業”反擊戰的基本策略
上層建築屬於精神享受,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當人們滿足生理、安全等基礎需求後纔會考慮社交需要、社會尊重和自我實現等精神需求,因此,反過來說,當人們面對生存危機和世界性的災難時,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往往被排到了後面。
這幾年,是文化創意產業受到沉重打擊的年頭,無論說是天災、還是說是人禍,註定了這個產業進行自我沉澱和重新塑造!
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最早出現於1998年的《英國創意產業路徑文件》,它被定義爲:發源於個人創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夠通過應用知識產權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的產業。
文化創意一般是指以文化爲核心元素,融合其他各個領域,形成融合促進,利用不同載體和展現形式而構建的創意和創新的文化現象。文化創意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工藝與設計、雕塑、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件和計算機服務等方面。
2020年,新冠疫情是對文化產業的巨大危機和挑戰!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示,根據對全國6.0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調查,2020年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8514億元,比上年增長2.2%。
分行業類別看,在文化及相關產業9個行業中,新聞信息服務營業收入9382億元,比上年即2019年增長18.0%;創意設計服務15645億元,增長11.1%;文化消費終端生產18808億元,增長5.1%;內容創作生產23275億元,增長4.7%;文化投資運營451億元,增長2.8%;文化裝備生產5893億元,增長1.1%;文化娛樂休閒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3個行業分別下降30.2%、11.8%和6.9%。
2021年伊始,文創各行業開始迅速恢復。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5498億元,同比增長40.4%,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20.9%,兩年平均增長10.0%,高於2019年一季度增速1.7個百分點,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文化及相關產業9個行業營業收入全部實現正增長。其中,創意設計服務、文化消費終端生產、文化傳播渠道同比增速分別增長45.0%、46.2%和50.0%,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8.9%、11.4%和1.3%;受去年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文化娛樂休閒服務,一季度實現強勢反彈,同比增長101.8%,但兩年平均仍下降9.2%;其他行業均呈現較快增長。
文化新業態快速迸發。
文化新業態特徵較爲明顯的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8461億元,同比增長39.8%,比2019年一季度增長61.5%,兩年平均增長27.1%,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7.1個百分點。其中,多媒體遊戲動漫和數字出版軟件開發、互聯網廣告服務、娛樂用智能無人飛行器製造、可穿戴智能文化設備製造等4個行業營業收入兩年平均增速均超過30%。
東高西低現象仍然明顯。
東部地區實現營業收入19690億元,同比增長41.1%,兩年平均增長10.2%;佔全國的比重爲77.2%,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
世界文創看中美,中國文創看北京!
文創產業是一個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說得直白一些,只有在物質經濟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和國家人民基本物質需求已經被滿足時,大力發展文創產業纔會有所成效並極具意義。需要強調的是,文創產業是國家甚至國際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是人類從物質邁向更高的精神追求的伴生產業。
文創產業目前主要集中在美國、英國、日韓和中國。粗略估計,美國佔文創產業市場總額的 43%,歐洲佔34%,亞洲、南太平洋國家等佔19%。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的文創產業佔GDP的統計中,微軟、谷歌等計算機巨頭都被統計了進去,這也強化了文化創意產業這個大的概念,所有的創意類、藝術類、軟件計算機類都屬於文創產業。
北京的文化產業在總體規模、企業綜合實力、居民文化消費、國際文化貿易等多項指標上繼續領先全國,其一直髮揮着全國文化中心的示範引領作用。2019-2020年度,北京地區共有75家企業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入圍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
文創產業在中國,逐漸形成了北方的北京、天津,東部的南京、杭州、東陽,西部的成都、西安,南部的廣東、深圳等聚集效應。當地政府在稅收、政策補貼、產業鏈整合、人才引進方面逐漸形成了長期的文化生態。
拋開疫情,最近五年文創行業究竟怎麼了?
近五年,文創產業的發展與2011年之後的文創產業發展的黃金5年相比,慢了許多。影視行業的停滯不前、互聯網領域的不斷修正、音樂行業的舉步維艱,軟件行業的叫好不叫座,加上資本領域到文創產業的進一步冷眼相對,整個產業的景氣度有所下降。
國家的產業景氣度近幾年主要集中在芯片研發製造、新能源汽車、光伏、大衆消費和醫藥上,也因此,對其他非文創產業的過多政策扶持、資本青睞和社會認可,讓之前紅極一時的文創產業發展勢頭受到了不小的制約。
文化創意產業到底有沒有周期性?
2014年,王健林無錫萬達城奠基儀式上表示,房地產是週期性的行業。房地產快速發展週期也就是五六十年。中國的房地產快速發展大概還有二十年,萬達雖然以房地產起家,但不希望跟房地產一樣成爲週期性的企業,更希望基業長青,所以纔會尋找能夠長期可持續發展的行業,也就是文化旅遊業。因此,在王健林看來,文化創意產業沒有周期性。
有着這種思想的人不在少數,很多人認爲文創產業是靠人腦的,是創意爲主,因此沒有周期性。
其實,文創產業例如廣告、 設計和建築設計,特別是軟件業的週期性波動都非常大。文創產業的週期性隨着產業本身、政策導向、國際局勢等一直在不斷的發生重大變化。
目前文創產業的問題:
脫虛向實絕對不是脫離文創產業!
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門錯誤地理解了國家關於“脫虛向實”的指導思想。脫虛向實,本是指脫離實體經濟的投資、生產、流通,轉向虛擬經濟的投資。脫虛向實的指導思想本是對金融的無序擴張和氾濫不穩定的整治和疏導,但在實際政策落實中,一些機構、部門和媒體錯誤地認爲文化創意產業本身是虛擬的、是非實體的、是假大空的,這種錯誤思想的蔓延造成了從投資端、產業投入端、政策制定端、各方參與端、輿論端等對文創產業的長期發展的極其不利。這種誤解的真正解除亟待自上而下的明確和定調。
同質化,還是同質化。
目前有一個普遍的說法,即中國不少城市的文創發展之路雷同點頗多,每個人在中國的文創城市都能看到五種東西:一個老火車站爲核心的舊城區,一個高鐵站爲核心的新城區,一個網紅打卡必去的步行街,一個吸引外地遊客必來、必買的仿古建築街,和一個打着文創旗號的方便麪15元一桶、礦泉水10元一瓶的文化旅遊景區......從某種角度上看,這也是文創產業發展的可悲之處,創意變成了抄襲,文創變成了標準化,城市變成了老三樣!
主題公園、藝術家小鎮、文化街區、文化基地,網紅打卡地,儼然成爲了文創城市發展的標準化必備和套用的固定模板。
需要進一步強化知識產權的保護!
打擊盜版一直是文創產業的重頭戲,從網文,到影視劇,到音樂,到遊戲,到IP,到衍生品,盜版好像一直是屢禁不止、愈演愈烈。
近幾年,在主管部門和輿論導向大力支持以及各企業持續不斷的維權下,知識產權的環境得到了初步淨化。
我國在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建設和保護力度上一直在加強,在2021年1月1日實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規定了6種知識產權類型,並規定了知識產權的民法保護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了知識產權犯罪的有關內容,從而確定了中國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制度。
但是,互聯網的發展讓知識產權的保護難度進一步加大,新技術的發展讓網絡盜版隱蔽性更強,維權難度加大。互聯網廣告流量的巨大利益成爲了知識產權盜版問題的始作俑者。同時,不少的互聯網用戶在版權意識、觀影渠道的規範化上還有待提高。
如果產業鏈只有一兩個環節賺錢,是活不久的!
影視行業在這個問題上十分突出,即好像“所有人在給演員打工”!目前,影視行業的大公司中除了芒果超媒等這樣的集資源、資本於一身的龍頭之外,其他大部分屬於“煎熬”階段,中小影視公司就更艱難了,天天在各種三角債中打圈圈;看着表面無限風光的視頻平臺,很多時候也是賠本賺吆喝,高昂的成本和太多的變量一直讓幾大巨頭平臺不斷在盈虧平行線上拼死掙扎;至於電視臺,這麼多年一直難逃那句玩笑話“要不是國家養着,很多都堅持不住了”。
還剩誰了?剩的是頭部的演員!限薪令再怎樣果決,也難擋市場化的選擇!沒有頭部的演員,平臺不認,觀衆不認,廣告主不認,翻過頭來倒逼各方想方設法在合法的框架下通過“各種手段”滿足演員的需求,久而久之,有多少的類“鄭爽事件”,從業者們都心知肚明......
當整個產業鏈上只有一環可以賺大錢時,這個產業就危險了……這麼多年來,各種限薪、加大製作環節佔比等都未能有效解決產業鏈盈利結構問題,說明了問題的根源:隨着互聯網和科技手段的快速進步,這個時代太突出個性了、太突出彰顯了、太突出傳播了、太容易在產業發展中形成過渡競爭的內捲了,後果就是窮單位富領導、窮村富鄉紳、窮廟富和尚的惡性循環。
既然是時代的問題、市場的問題,想要解決,抓手只能是政府。我認爲,政府的抓手有兩個:第一,文化是思想、是人心,所以不能純粹的盲信國際市場中的“資本”機制,而重中之重是引導正確的價值取向、真正的優秀文化價值觀和正確的社會認知,引導大衆識別真正的偶像定義和偶像文化,在基礎教育、媒體、輿論、社區教育和職業教育等中實行“文化內涵”培養。再直白些,政府要讓大衆的文化事業真的有“文化”!第二,政府要以真金白銀的加大文化創意在劇本、創意、製作中的獎勵、補貼和投入,政府如果力度上不來或者只是喊口號,產業發展只能又被迫全面迴歸市場機制中去說話!
成也資本、敗也資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十幾年,我國文創產業經歷了資本流入流出的大幅震盪!
我國文創產業近期的第一波快速發展得益於2009年10月30日的中國A股的創業板開啓,逐步迎來華誼兄弟、華策影視、藍色光標、光線傳媒、奧飛動漫等文創企業IPO及各路資本對大文化的趨之若鶩。隨後,我國政府在2012年將文創產業作爲支柱產業的第一次定調,以及互聯網等科學技術加速了原來作坊式的文創生態。
2013年到2015年,伴隨着中國A股創業板的觸底反轉和全面槓桿牛市的到來,文創企業們的資本狂歡盛宴幾乎一時間並迅速地走向了高潮。跨界併購、借殼上市、接踵而來的文化企業IPO以及在一級市場上VC、PE對文創產業投資的全面鋪開,將文創產業的資本流入一路帶到了頂峰。
但時過境遷,這些積極因素目前已經大不如以前那樣號角長鳴。
自2016年5月,中國證監會禁止影視、VR、遊戲、互聯網金融等的跨界併購開始,文創產業的資本化進入了上升後的調整期。2018年,范冰冰的稅收事件帶來了整個產業的進一步規範和整理,幾乎所有的文創企業陸續在稅收、信貸、投融資、人才引進、業務開展甚至政策補貼上受到或多或少影響。2020年的史無前例的全球新冠疫情大爆發,更是給中國的文創產業帶來了不小的生死考驗。
2021年5月中旬,以“市值管理”爲名的多家上市公司捲入操縱股價案件,中國A股的中小企業們又一次不得不經歷了資本市場上所謂“妖魔鬼怪”的被迫現身與監管洗禮!也因此下面的這句話值得人反思:自從資本市場不斷建設並發展壯大以來,大家一致強調投資者教育,而其實,上市公司教育和市場從業者教育更是首當其衝!
是啊,在文創企業的發展中,創業者和從業者能否在資本的浮躁中守住內心深處的平靜和純潔,至關重要!
拯救文創行業靠什麼?
最根本的三觀問題不能錯!
文創產業是代表意識形態,意識形態一直是政府管控的是重點,也因此,文創產業從根源上看,思想問題絕對不能出錯!其實,在中國的文創各領域中,規模比較大的基本上都是互聯網公司,但這兩年互聯網公司一直在合規和風險管理上出現了不少的問題。近期,互聯網幾大巨頭因爲違反《反壟斷法》,被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接連處罰,很多人誤以爲罰完就是靴子落地,而其實,隨後其他幾大巨頭也開始受到接連處罰,這是否足以讓文創產業裡面的巨頭真正低頭認錯、甘願受罰?
如果文創企業們沒有深刻理解深層的意義,這才只是個開始。
懲罰之後,事情能徹底解決嗎?首先要知道文創鉅頭錯在哪?其次要知道主管領導在幹什麼嗎?
合規的認知和價值觀不能錯!即文創企業成爲金融企業之後,企業正統的金融底層三觀不能變!認知的錯誤實質上是對合規管理的漠視以及對企業長期發展風險管理的不負責。
二是,文創企業做大後不能不聽話!何爲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四部委聯合行動,這是讓整個文創產業裡面的互聯網行業在進行集體反思。首先要求正視金融嚴重問題和整改的嚴肅性!要認真整改違規的信貸、理財、保險等金融服務,去風險!其次是要嚴格管控流動性風險。也因此,市場上再有輿論或者風聲去否定或者嘲笑巴塞爾協議等風險管控的最底線,都會被認定爲對風險管控的藐視。
抓住大文化、大趨勢:文化+科技,文化+消費......
2012年,我當時多次強調,文創產業想要成爲朝陽產業,務必要理解並貫徹大文化這個理念!何爲大文化?大文化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動力。企業發展缺乏靈魂,缺乏生機,缺乏存在感,是因爲缺少大文化這一核心要素,企業原有要素融入大文化,使得要素和及產業鏈升級後產生新的動力!
請注意,5G、人工智能等科技賦能等帶來的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升級是未來幾年發展的重點。但這僅限於文化展現形式的升級和科技化,並不能有效加速文化創作和影視製作本身的再次爆發。真正的文創產業和科技的爆發式結合,恰恰是文化、科技形成消費轉型升級的巨大市場。例如,蘋果手機從實質上看是設計和科技的合二爲一形成的上癮型消費品。暢想一下,未來的無人駕駛汽車裡面是否會形成人們移動化娛樂的新式升級呢?
近一年來,最大的文創產業IPO的事件要數泡泡瑪特,而泡泡瑪特的突然崛起與其動漫人物的消費化、市場化息息相關。文創企業很多時候需要把自己的生態做好,而不是習慣性地只是去專心做IP、做產品,IP的變現和市場怎能如甩手掌櫃一樣交給第三方?當然,盲盒概念本身以及泡泡瑪特公司近期也是爭議不斷,其上市幾個月來,一直面臨着業績放緩、股價縮水和競爭加劇等諸多問題,也因此,對於文創產業來說,永遠少不了要提醒的那句,“要做可持續發展的佈局和經營,纔是王道”!
謹慎最致命風險:道德、法律和財務!
2021年開始,代孕的負面風波形成了社會上較大的道德和輿論質疑,隨後綜藝節目引發的“倒牛奶”事件又將娛樂業的整體道德形象進一步摧毀。
文創產業不僅是靠創意吃飯的,大多數情況下,其本質的“眼球經濟”倒逼文創產業去宣傳、去推廣、去“做秀”。這種文創產業的眼球經濟往往會放大事情和問題本身,即社會或者輿論對公衆人物、事件、產品的極度關切形成了公衆監督,讓一切事物暴露在太陽之下,這樣一來更強化了文創產業的所有從業者本身不能犯錯,一旦犯錯就很容易演變成砸了飯碗的大錯。
近些年,接而連三的已上市的文創公司因爲財務造假、虛假陳述、披露不合規等問題受到處罰,印紀傳媒、暴風集團、樂視網等讓很多的從業者、合作者、投資者悔恨不已,當然,人生的路很長,失敗之後的文創企業的破繭重生、鳳凰涅槃更值得期待,但願這些創業者最終可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負大衆曾經的跟隨和信任!
最近,明星張若昀父親被限制高消費,知名導演高希希被限制高消費,華誼兄弟的老闆王中軍、王中磊被限制高消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面是產業不斷被整理、治理,一面是法律和財務問題不斷被引爆和蔓延,文化圈的大佬這幾年不是三角債纏身,就是不敢回國,不是各種轉行,就是身陷囹圄.......
究其原因,幾乎無一例外的在道德、法律和財務管控的風險上出現問題,而這些,尤其對於輕資產的文創企業來說,傷一發而動全身!
所有的戰略失誤,都是心態惹的禍!厚積薄發,少出問題,剩者爲王!
這幾年文創圈子不少的朋友間聊的真心話是:姐妹,你欠多少億?兄弟,你呢,你欠多少億?太難了,太難了,太難了......是啊,要不樂觀一點,心態早崩了!
與此同時,這個產業還有一點是最致命的,就是:熬夜!
文創圈哪有真正是上午10點前能聚齊的呢?想談事的哪個不是半夜趕場呢?這個產業的核心就是創意,而創意需要深度的創作和靈感的碰撞,大多數的極度創業者和執行者幾乎都是在晚上尋找靈感和迸發的思路!熬夜、抽菸、上火,這三樣夾在一起更是對身體和精神的深度摧殘!
度過危,纔有機!
文創新業態正不斷涌現:網絡直播、直播電商、短視頻、在線音樂等文化科技融合的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融媒體新技術新平臺集中亮相,網絡遊戲產業正高速健康發展。
數字經濟賦能文創產業!數字技術是最爲重要的技術之一,它徹底改變了社會交流交往的方式,改變了藝術與文化的呈現形式。熬過之後纔有春天,大浪淘沙後笑看誰是勝者爲王!
堅守本分,守正不一定要出奇!
《孫子兵法》之“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最近幾年,“守正出奇”這類思想在中國各類商業思維的培訓中大行其道,,“守正出奇”指正道而行、守法經營。突破思維、出奇制勝。就是主要的時間去想“正”的事情,同時也要用一定的時間研究變通。既不墨守成規,又有創新和新思路。
對於文創企業來說,創意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創新和點子,但這絕對不是讓文創企業的經營者一味的追求與衆不同。企業家出事了的原因往往是“想要出奇”,而不出奇才能讓企業活得簡單、活得長久。換句話說,天天想着“出奇”的人,“守正”就會忘掉。本分就是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爲誰創造什麼樣的價值,依靠誰活着,自己的職責是什麼。
總結
中國的文創產業就像一片片小草,它廣闊無垠,又極具生命力,而在每一次狂風暴雨之後,它都會變得更加堅強!但是,對於每一顆小草即每一位文創參與者來說,每一場暴雨都是其渡劫升級的生死考驗!
伏爾泰說: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我會說:世界的車輪飛奔時,每個生命都在給它以力量!
來源:曹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