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肝患冒8cm腫瘤難動刀! 「射頻消融」阻斷血流全清除

射頻消融目前最多運用肝癌治療。(圖/長庚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80歲劉先生,是慢性C肝患者健康檢查發現右葉有8公分腫瘤,因不適合手術治療,接受兩次栓塞治療後,還有很大部分的腫瘤存活,經都普勒超音波檢查發現有一條很大直徑動脈供應腫瘤,於是醫師先將供應血管做射頻消融阻斷血流後,再做多針同時消融,完全消除了大腫瘤。術後病人接受了C肝口服病毒治療,目前恢復良好。

2019亞洲腫瘤消融學會25日起至27日在嘉義長庚醫院舉行,共有300多位國內外專家與會,大會除邀請副總統陳建仁院士於26日上午就我國癌症防治及成績進行特別演講外,專家們也在會中討論各種不同的射頻消融方式,以及在各種先進的科技技術輔助下治療不同器官的腫瘤。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盧勝男表示,射頻消融(RFA)或稱爲電燒,其運用原理是在超音波的精確導引下,將電極針插入腫瘤部位,電極針再釋放出射頻能量,這些射頻能量經由離子激化轉換爲熱能,進一步促使局部組織的凝固性懷死,而達到治療的目的。我國每年約有1萬例肝癌新案,其中約1/6是選擇射頻消融作爲首次治療方式;一部份復發腫瘤的個案也可以接受射頻消融。

▲2019亞洲腫瘤消融學會25日起至27日在嘉義長庚醫院舉行。

盧勝男指出,射頻消融是一種微創治療,外表只有針孔,而且局部損傷也很少,對早期肝癌而言,完全消除腫瘤的成功率約86%,局部再發率與合併症則小於5%,可見射頻消融在肝癌治療上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不過,雖然在超音波導引下將電極針插入腫瘤似乎很簡單,但還是有一些困難的病例,例如超音波看不到腫瘤部位、沒有適當的進針途徑、周圍有易受傷的組織如腸子膽囊等,就需要較高的技術或科技的協助,才能達到消融的效果

爲提高射頻消融的治療品質,目前醫學界有諸多的新技術和新科技,盧勝男提到,隨着醫療科技的不斷進步,消融腫瘤的範圍從最早的半徑1.5公分,已擴大到目前的4公分左右,未來可望將腫瘤區域完全消融,而無殘存的腫瘤細胞

肝癌號稱國病,盧勝男提醒,肝炎病毒的傳播力很強,國人仍須注意飲食衛生,篩檢是發現肝炎最好的方法,肝炎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倦、胃口差、噁心、嘔吐、黃疸、右上腹悶痛、茶色尿等。B、C肝炎的患者是肝癌的高危險羣,國內肝癌有8成是發生在B、C肝炎病患身上,因此更應定期接受篩檢,及早診斷治療,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