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經抒懷靜心 許悔之以筆墨傳達
許悔之結合詩的創作與多年抄經、習佛的成果,近日以手墨展《你的靈魂是我累世的眼睛》呈現。(本報系記者鄧博仁攝)
「古往今來最欣賞的書法家是臺靜農」,在詩人、資深出版人許悔之眼中,臺靜農在長期的監視、壓抑中,透過筆墨傳達出的「拳打腳踢」,一如自己曾長期陷在強迫的,感受不完美的思想裡,然而多年來抄經的習慣成爲他的自救法門,近日他的首次手墨展《你的靈魂是我累世的眼睛》,分享了自己這些年來以一名抄經人追求美好的學習痕跡。
「不是悟,而是自己透過一次次抄經,很慢、很深刻地去理解,而讓心感覺有力氣。」13歲開始讀《金剛經》,年輕時就開始喜歡收藏紙、筆、墨、硯,許悔之近年纔有感,一切都像是長期的準備與蘊釀,年輕至今格外欣賞的書法家臺靜農,許悔之所見的是每個字都像是「拳打腳踢」,充滿了力氣,這種「書寫時既是抒懷又是身心安靜,自我降服」的精神,讓他彷彿「在圈住我的世界,找到破口」的心境得到共鳴。
日、韓寺院興《心經》
從書法,許悔之看見的亦是佛法與漢字的普世價值,他指出:「每個漢字都帶着原始的意義,每個人的理解與時代的轉變。」如《世說新語》中「哪得生寧馨兒」,「寧聲」爲「如此」之意,可見過去沒有的說法也在逐漸增生、轉變。他也指出,若到日本的西芳寺,也時興抄《心經》,到韓國則會看見寺院裡最珍貴的禮物是以古老刻版讓人拓下《心經》帶走,「這是佛法的可貴也是漢字的可貴」許悔之說。
漢字傳承時代意義
「漢字是奇瑰的寶藏,帶着長期對世界共同的認知與理解。」許悔之指出,漢字的另一可貴性便是共通性,是沒有文化界線的交流以及彼此的理解,所有的文化交流裡,互相理解便是善意與友好的方向,他認爲,擺脫政治立場,漢字所代表的文化,具有超越的、普世的美好。「一如鳩摩羅什譯的《金剛經》會讓人感動」漢字也傳承了一代代的時代意義,「當不斷有人與之對話,就會長出新生命」許悔之認爲,漢語文化是東亞重要的文化母源之一,是人類共同的瑰寶。
許悔之不諱言曾經習氣重、焦躁,但在抄經、書寫的過程中,漸漸能以平等、恭敬的心看自己和衆生,隨時以清靜的心去做想做的事,一如自己在出版工作上「專心地做每一本書,若每個作者都是修行的菩薩,則編輯便是護法」;一如自己推出手墨展,乃是「以藝爲佛室」,形式之外,奉上的都是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