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時佔位費”不能是糊塗賬

原標題:“超時佔位費”不能是糊塗賬

近段時間,新能源車充電被收取高額“超時佔位費”的現象頻引爭議。經走訪多區停車場,本報記者發現對於佔位費的收取,普遍存在提示不清、標準不一的問題,不少消費者吐槽一不留神就遇見“充電刺客”。

時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佔有率一路走高。面對有限、緊張的充電樁資源,一些品牌或場地運營方開始收取“超時佔位費”,有利於約束“霸停”現象,提高充電樁的使用率,本無可厚非。誠如記者調查所示,此項收費之所以引發爭議,不在於收費本身,而是收取標準不透明、藏貓膩。有的場站隻字未提,直到車主駛離充電車位結賬之時,才發現賬單上多出這麼一項;有的雖有通知,但字體如螞蟻般細小不說,還藏在碩大二維碼下面的犄角旮旯裡,很難注意到;還有的現場和線上提醒“兩張皮”,標準互相打架讓人摸不着頭腦……凡此種種,都讓消費者頗感錢花得不明不白,給人暗中宰客之嫌,招致差評並不奇怪。

在商言商,企業收取“超時佔位費”屬於市場行爲,並不違反法律強制性效力規定。但合規收費,也需以合法合理的方式進行。且不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白紙黑字寫得一清二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收得稀裡糊塗,動輒“上不封頂”,顯然有違透明誠信的市場規則。事實上,充電“超時佔位費”,完全可以收得規範化、人性化。比如,一些運營方對佔位費的收取標準做了醒目標註,超時佔位15分鐘則發送短信提醒,同時提供“因不可抗力因素而無法及時挪車”的申訴渠道等等,都很值得借鑑。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車保有量已近2500萬輛,與之相伴的充電運維服務等市場前景可期。換個角度看,“超時佔位費”提出了一個好問題,那就是如何完善配套服務,健全市場規則,讓新能源汽車行業更好發展。除了充電相關“痛點”,二手車流通標準體系不健全、保養市場亂象多等問題也不同程度掣肘行業發展,汽車後市場的規範化、品牌化、專業化水平還有很大進步空間。規範交易規則,營造誠信市場,提升服務水平,新能源車才能用得更順心。(雨馨)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