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滄極地拍出真善美
陳維滄在西藏拍攝經幡漫天飛舞的景象。經幡表達對大自然的敬畏,也爲自己消災解厄,保佑闔家平安。(陳維滄提供)
2012年陳維滄在北極拍攝到小北極熊從洞口冒出頭來的難得畫面,達成了英國BBC花了15年都辦不到的事。(陳維滄提供)
從事攝影旅遊25年,陳維滄4探南極、5訪印度新疆、6到北極、7至西藏、3度赴非洲,還遠征喜瑪拉雅山,乃至達爾文研究物種起源的加拉巴哥羣島,一場場驚人的壯遊之旅充滿挑戰與高風險,很難想像這是77歲的陳維滄享受的退休生活,近期他從20多萬張照片中精選出數百張,出版了第一本攝影集《縱橫極地》。
書中記錄令人震懾的南極拉森冰棚、船隻在怒海破浪的驚險瞬間、南極企鵝的生長環境、小北極熊初探世界的珍貴畫面,及藏族天葬儀式,陳維滄從中追尋真善美、增長人生智慧,他說:「我在壯遊中藉攝影『修行』」。
爲了攝影去旅遊
陳維滄原是貿易公司的負責人,白手起家,卻在50歲那年、事業頂峰之際急流勇退,交棒給家族,之後成立了川流文化教育基金會,投身環保公益、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之餘,也開啓他的壯遊攝影之旅。
有別於一般人夢想的遊山玩水退休生活,陳維滄揹着15公斤的攝影器材,身穿5公斤重的禦寒衣物,像苦行僧似的上山下海,接受炙熱酷寒的試煉,「把吃苦當吃補,是我退休生活最大的樂趣」,而這一切只因對攝影的狂熱,「別人爲旅遊而攝影,我是爲了攝影去旅遊。」
探訪靜寂的極地
陳維滄年輕時就愛攝影,退休後開始土法煉鋼自學拍照,爲了拍出不同於「到此一遊」的旅遊照片,他選擇人煙罕至之地,受南極遼闊寂靜又敞亮藍白的色調吸引,曾4度造訪;北極冷冽的凍原蒼涼,卻孕育了北極熊、紅狐等生物,「看了會讓人感動掉淚。」
「在天寒地凍的極地,最容易讓人領受單純的接納,任何惱人的事、欣慰的事、驚喜的事、全都掏空了,內心一片空白。」
盼喚醒環保意識
有耐性、自認勤能補拙,加上一點好運氣,陳維滄在7天內拍到小北極熊探出地洞,和母親「親親」的親暱畫面,陳維滄說,英國BBC紀錄片《極地熊寶貝》的製作團隊花了15年跟拍,仍沒拍到小北極熊初探世界的影像。
過於專注的結果,陳維滄常忘記身處危險之中,凍傷、滑倒和雪盲全遇上了,一次全神貫注拍攝海鳥,沒注意到自己落單,差點被身旁齜牙咧嘴的海豹攻擊。
拍攝過程中,陳維滄一面親領自然之美,另一方面觀察到極地環境在變化,如因覓食困難消瘦的北極熊、南極冰棚因暖化而崩坍,極地的生存環境日益艱難,他希望透過自己的照片,喚起外界對環境保育的重視,「有朝一日,如果牠們變成美麗的傳說、從大地永遠消失,人類只能從照片中去追憶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