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業務加速恢復,川寧生物:領跑合成生物學賽道,未來高增長
(報告出品方/分析師:東吳證券 朱國廣 周新明 徐梓煜)
1. 抗生素傳統業務格局穩定,後疫情時代需求恢復在即
川寧生物於2010年成立,2020年整體變更爲股份公司,主要從事發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屬醫藥中間體制造企業。
公司是抗生素中間體領域規模領先、產品類型齊全、生產工藝較爲先進的企業之一,牽頭制定抗生素菌渣無害資源化及抗生素殘留檢測系列國家、團體標準,承擔或參與了8項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技項目。川寧生物已經發展爲國內生物發酵技術產業化應用規模較大的企業之一。
1.1. 抗生素中間體產品種類齊全
公司產品涵蓋大環內酯類、廣譜類抗生素的主要中間體。產品主要分五類:1)硫氰酸紅黴素:可用於生產紅黴素、羅紅黴素;2)青黴素類中間體(6-APA、青黴素 G 鉀鹽):可用於生產氨苄西林(鈉)和阿莫西林;3)頭孢類中間體:(7-ACA、D-7-ACA、7-ADCA):可用於生產頭孢菌類藥物;4)熊去氧膽酸(粗品);5)輔酶 Q10 菌絲體。
1.2. 股權結構穩定,管理團隊背景強
公司實際控制人爲劉革新先生與一致行動人,其通過控制科倫藥業進而控制川寧生物,公司的控股股東爲科倫藥業。川寧生物擬公開發行股票22280萬股,佔此次發行後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爲10.02%。全部爲新股發行,原股東不公開發售股份,對股權結構影響不大。
公司管理層背景強,總經理鄧旭衡先生爲發酵學碩士,加入公司10餘年,帶領公司解決包括三廢整治、技術改造等多個改造和研發項目。
總工程師胡曉非、副總經理沈雲鵬、副總經理段勝國等管理層均在發交流中間體或環保行業經歷豐富,且管理層均通過易行投資、惠寧馳遠等持股平臺持有公司股票,彰顯管理層對公司前景的信心。
1.3. 經營穩步向好,有望從疫情中恢復
營收趨勢整體向好,有望從疫情中恢復。2019年抗生素中間體價格普遍同比有所下滑;2020年川寧生物進一步積極擴展市場,銷售量和產品市場價格回升;2021年由於生產經營所在地疫情防控政策影響,川寧生物10月基本處於停工狀態;2022年抗生素中間體產品價格有所上漲並維持高位;2022Q1-3營收與歸母淨利潤均保持良好恢復,同比增速分別爲15.8%和336%。
收入結構穩定,優勢產品穩步提升。
從結構來看,硫氰酸紅黴素、青黴素類與頭孢類中間體在收入結構中佔比相對穩定,硫氰酸紅黴素佔比第一。
細分來看,硫氰酸紅黴素銷售收入呈波動上升趨勢,該產品市場產品市場需求略大於供給,公司作爲國內硫氰酸紅黴素主要供應商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在2019-2022Q2,川寧生物硫氰酸紅黴素銷售收入與產品市場平均價格變動趨勢基本保持一致。
青黴素類6-APA的產品銷量下降,但是市場價格呈現上漲趨勢,業績總體穩定。青黴素G鉀鹽的收入呈現先高後低的趨勢,主要是由市場供求關係以及疫情停工停產影響。
盈利能力加強,毛利率與淨利率整體呈現上升趨勢。
公司2019年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因爲生產負荷增加使得設備維修費增加;2020和2021年低毛利率因爲中間體價格較低且疫情影響。隨着2022年疫情的恢復和中間體價格回升,公司毛利率快速修復,2022上半年毛利率達到28.6%。
費用率方面,隨着公司業務的恢復,財務費用率穩步下降;公司研發費用率較低,主要因爲中間體業務體量大,研發費用主要用在川寧上海合成生物學研究所,總體研發能力強,未來將加大研發支出。綜合來看,隨着公司費用率的控制和毛利率的恢復,淨利率有望維持高水平。
核心產品毛利高,優勢大。
公司主要的三類產品中,硫氰酸紅黴素、6-APA和青黴素G鉀鹽的毛利較高,且毛利佔比較大,而頭孢類中間體的毛利相對較低。由於頭孢類抗生素中間體下游產品主要用於注射,受到疫情影響,頭孢類中間體呈現總體供大於求的供需關係,因此毛利表現相對較差。
2. 國內外抗生素領域均保持穩定增長
抗生素全球市場整體處於低增長區間。隨着全球經濟逐漸復甦,人口總量持續增長以及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提高,全球醫藥市場規模保持平穩增長。
從終端市場來看,2021年全球抗生素製劑的市場規模在500億美元左右。抗生素產品和市場相對成熟,但由於臨牀治療對抗生素存在剛性需求,行業仍呈現低增長趨勢。
隨着我國經濟發展,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相關醫藥產品的需求逐步擴大。醫藥產業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較快增速。
國內抗生素市場仍在穩定擴展。
隨着政府對抗生素藥物分級管理等限抗措施的推行,我國抗生素市場增速在2017年出現明顯下滑,但仍保持增長趨勢。2020年抗生素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780億元,同比增速約4%。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全國醫保投入的擴大,我國未來幾年抗生素行業整體仍將維持較大需求,且隨着疫情管控的放開,2023年院端抗生素有望保持恢復態勢。
公司產品處於核心賽道。
抗生素中,頭孢菌素類、青黴素類抗生素爲最重要品種,佔到抗生素市場的70%以上。公司主要產品 7-ACA、6-APA、青黴素 G 鉀鹽爲 ?-內酰胺類中的頭孢菌素類、青黴素類抗生素的重要中間體,硫氰酸紅黴素爲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主要中間體。
3. 公司抗生素中間體龍頭地位穩固,需求恢復在即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或高等動植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具有抗病原體或其它活性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能干擾其他生活細胞發育功能的化學物質。
現臨牀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養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學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萬種。
抗生素品種繁多,主要分爲兩大類:?-內酰胺類和非 ?-內酰胺類,其中,?-內酰胺類品種最多,臨牀應用最多、最廣的一類。
公司已形成穩固的市場格局優勢。
建立起國內規模較大、種類較全的抗生素中間體生產體系,其中硫氰酸紅黴素、 7-ACA、 6-APA 產量均佔據國內市場主要位置,是國內乃至全球抗生素中間體市場的主要供應企業。
3.1. 硫氰酸紅黴素:格局改善,價格維持合理高位
硫氰酸紅黴素屬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是紅黴素的硫氰酸鹽,常用於革蘭氏陽性菌和支原體的感染;更多的作爲原料藥中間體用於生產紅黴素、羅紅黴素、阿奇黴素、克拉黴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硫氰酸紅黴素可作獸藥,用於革蘭氏陽性菌和支原體感染,國外廣泛用作“動物生長促進劑”。
另外,本類藥物一般只抑菌,不殺菌,但對於β-內酰胺類抗生素無法控制的支原體、衣原體和彎曲菌等有特效,是治療軍團菌病的首選藥,還可以治療艾滋病患者的弓形蟲感染。除抗菌作用外,還發現了許多具有新活性的大環內酯,如抗寄生蟲、抗病毒、抗腫瘤和酶抑制劑等作用。
硫氰酸紅黴素市場剛性需求大,短期內波動較小,一直保持着穩定高速的增長。
2020年全球硫氰酸紅黴素需求約爲9000噸/年,短期內市場依然需求略大於供給。從90年以來國內生產的硫氰酸紅黴素約60%用於出口,在主要的出口國家中,印度市場佔比70%,份額最高。
近幾年來,隨着國內需求旺盛一部分轉爲內銷,我國在2011年硫氰酸紅黴素的產能已經突破萬噸,但受環保等政策的影響,近年來多家廠商退出生產,生產端進一步出清。
硫氰酸紅黴素市場川寧生物佔據優勢。硫氰酸紅黴素爲純發酵提取得到的產品,無法人工合成,新進入企業需面臨較高的准入門檻。公司產能3000餘噸/年,產能市佔率約爲44%,產能略低於東陽光。
由於近年來硫氰酸紅黴素需求大於供給,其市價穩步攀升。
硫氰酸紅黴素市場價格自2017年開始上升,2018年底達到頂點之後,2019年價格下降爲300元/kg。而自從2019年底以來,受到新冠疫情和帶量採購政策的影響,硫氰酸紅黴素價格不斷攀升,且價格有望維持高位。
3.2. 頭孢菌素中間體:供需平衡,需求端有望疫後加速恢復
頭孢類醫藥中間體分爲頭孢母核中間體和頭孢側鏈中間體。由不同的側鏈中間體與母核中間體的C3位及C7位結合形成不同的頭孢抗生素。
根據產品問世年代與藥理性能的不同,頭孢菌素可劃分爲五代產品。現階段我國市場中,第二代與第三代產品是市場中的主流。
我國頭孢注射劑基本均在醫療機構使用,其整體規模佔到市場份額的80%以上,口服頭孢藥品市場佔比不足20%。
我國公立醫療機構是頭孢藥品的最主要市場,2019年度我國公里醫療機構頭孢類藥物市場規模爲791.88億元,2020年爲572.88億元,2021年爲569.46億元。
2020年頭孢藥物市場規模大幅下滑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響,2021年疫情常態化防控後,頭孢市場規模降幅收窄,與2020年度市場規模基本相當。
當前全球頭孢類醫藥中間體的大部分生產已轉移至國內,川寧生物是行業內頭孢母核中間體7-ACA的重要生產廠家之一,受到2022年底疫情放開政策的影響,預計終端頭孢需求有望提升,市場空間穩步提高。
3.2.1. 上游中間體市場格局穩定
頭孢黴素上游中間體主要分爲:7-ACA、D-7ACA和7-ADCA。其中7-ACA和D-7ACA是以臨牀注射類爲主的抗生素中間體終端產品,7-ADCA是以臨牀口服類爲主的抗生素中間體終端產品。
7-ACA和D-7ACA:7-ACA是頭孢菌素關鍵性中間體,已成爲當今國際抗生素市場的主角。而頭孢菌素品種幾乎均爲半合成產品,故7-ACA是合成頭孢菌素的關鍵性中間體。而D-7ACA則是7-ACA的下一步產品。7-ACA和D-7ACA最終產品主要包括臨牀注射使用的注射用頭孢曲松鈉、頭孢他啶鈉、頭孢呋辛鈉以及頭孢唑林鈉等。
7-ADCA:7-ADCA是一種重要的頭孢類抗生素中間體,是傳統的合成頭孢菌素三大母核之一,其下游的系列產品主要有頭孢氨苄、頭孢拉啶、頭孢羥氨苄等抗生素的中間體。
公司產能爲全國最大:2018年全球7-ACA等中間體行業需求量爲6000多噸,國內產能接近8200噸,公司7-ACA、D-7ACA和7-ADCA合計擁有3000餘噸/年的產能,市場佔有率爲37%,爲行業龍頭。公司具有規模和成本優勢,但值得注意的是,7-ACA市場總體供大於求的現狀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7-ACA行業總體供大於求,格局穩定。
新一輪擴產使7-ACA價格在2017年以前階梯式下跌,至2017年處於歷史低谷期,2020年價格逐步回升。環保政策不斷收緊,對行業中小產能的企業形成打擊,公司具備完善的環保處理設施和處理能力,且具備規模和成本優勢,長期來看能維持較爲穩定的市場佔有率。
7-ADCA國內貨源緊缺,市場需求量大,後續價格有望保持穩定:以7-ADCA爲原料合成的頭孢類藥物較7-ACA爲原料合成的頭孢藥物銷量高,最近十年我國7-ADCA行業開始逐步發展,逐漸形成替代進口7-ADCA的趨勢。
我國以青黴素工業鹽爲起始原料採用化學法生產7-ADCA,該工藝環保處理成本高。2019年響水爆炸事故後,行業內廠家停產安全檢查,國內7-ADCA貨源緊缺,國內廠家停止報價,7-ADCA後續價格有望保持穩定。
川寧生物此間通過持續技術研發,攻克了全流程發酵酶法生產7-ADCA生產技術,並於2020年實現了7-ADCA的量產。
3.3. 青黴素中間體:6-APA價格持續改善,下游阿莫西林疫後需求有望修復
青黴素是抗生素的一種,是指從青黴菌培養液中提製的分子中含有青黴烷、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並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青黴素是世界上第一個應用於臨牀的抗感染類藥物,已成爲全球廣泛應用的一線抗菌藥物。
近年來青黴素市場相對萎縮,但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隨着新醫改和新社區合作醫療等惠民政策的實施,青黴素憑藉價格優勢或將成爲基層臨牀用抗生素的首選,青黴素類化學原料藥規模或將會進一步擴大,其市場前景被看好。
6-APA行業壁壘高:6-APA是生產半合成青黴素類阿莫西林和抗生素氨苄西林(鈉)的重要中間體,是重要的出口品種。它一般採用生物發酵法一體化生產,生產環節投資大,污水處理量大,環保要求高,同時當前產能過剩,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限制新企業進入該行業,因此6-APA行業具有較高壁壘。
6-APA行業供需:6-APA市場需求約爲30000噸/年,國內企業中產能較大的是聯邦制藥,產能約爲24000噸/年,威奇達產能約爲7000噸/年,但尚未滿產,川寧生物產量約爲6700噸/年,市場產能佔有率爲18%,實際產量高於威奇達,爲行業內的主要生產廠商。
6-APA行業價格長期市場價格處於波動態勢:6-APA 下游最主要的終端產品阿莫西林在 2020 年度受疫情影響有所下滑,2021 年銷售額超過疫情前銷售水平,市場份額佔比達到 60.15%。長期來看,6-APA 市場供大於需的基本面尚未得到明顯改善,產 品市場價格存在波動的風險。
4. 公司成本、技術、環保等優勢領先,是長期發展有力支撐
公司依託在抗生素等產品生產過程中的技術優勢,已成爲國內生物發酵技術產業化應用規模較大的企業之一。
公司通過自主創新在生物發酵領域的菌種優選、基因改良、生物發酵、提取、酶解、控制和節能環保等領域都具有核心技術,掌握了高產量菌種製備技術、500立方發酵罐製備與優化設計、生產線高度自動控制、陶瓷膜過濾技術、納濾膜濃縮技術、丙酮重結晶工藝、複合溶媒回收工藝技術等。
4.1. 公司發酵、回收、再利用技術優勢領先,規模效應明顯
公司通過多年發展,在微生物發酵抗生素中間體整體生產製備技術已經達到成熟水平,擁有30餘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物發酵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在發酵、回收、再利用技術優勢領先。
1)發酵法生產抗生素中間體國內企業差異不大,公司單體發酵生產技術國內領先。
公司具備高產量菌種製備技術、生產線高度自動控制、陶瓷膜過濾技術等生產技術,且採用獨創的500立方發酵罐優化設計,爲生物發酵生產抗生素中間體領域領先的發酵罐,解決了超大發酵罐的設計建造、發酵液溶氧供給、無菌控制、營養傳質和相關配套設施的瓶頸難題,大幅度提高了單批產量和效率。
2)在回收上,提取回收技術鏈保證設備高效和高壽命生產,且降低後期三廢處理費用。
3)在菌渣處理上,公司將菌渣處理爲有機肥料,且解決了廢料燒苗、鹼金屬超標等一系列問題,降低三廢費用的同時實現創收。
4.2. 公司所在地具備多項成本優勢,生產成本低於內地
公司地處新疆伊犁,在成本端擁有天然優勢:
1)原料方面:發酵原材料爲玉米,公司所在地靠近玉米產區,且光照充足,玉米蛋白含量較高,整體生產成本相對低於內地生產企業。
2)人工方面:新疆地區的平均用工成本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3)能源方面:公司建有火力發電廠並且靠近煤炭產地,且整個新疆地區煤炭、能源成本相對較低,電力成本具有明顯優勢;
4)地理方面:伊犁具有適合生物發酵的溫度、溼度等氣候條件,適宜的氣候條件能夠提高發酵水平。
5)技術優勢:公司發酵技術領先,且採用獨創的500 立方米發酵罐,收率和規模效應出衆。
6)自產自銷優勢:伊犁政府計劃與公司合作經營20萬畝玉米田項目,將使用公司菌渣生產的有機肥,有望實現年產20萬噸玉米。項目落地在即,完成後將進一步降低公司原材料玉米的成本,實現毛利率提升。
4.3. 環保優勢是發酵類企業基石,公司是其中佼佼者
近年國家環保政策日益趨嚴,尤其是對重污染的發酵類企業管控明顯加強。在環保管控收緊的大背景下,公司從2015年開始進行環保改造,通過研發試驗、升級優化、創新合作、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設備等形式,並進行大量環保上的自主創新,解決了抗生素尾氣異味治理等行業公認的環保難題。
在環保政策不斷收緊的趨勢下,公司競爭力凸顯。生物發酵行業對廢水、廢氣、廢渣等的排放要求一直相對嚴格,公司先後引進集成國內外先進分子篩/疏水性活性炭、MVR、特種膜、噴霧乾燥等關鍵技術裝備,具有先進的環保處理工藝技術。公司環保系統佔地面積300餘畝,佔廠區總面積的25%以上。公司憑藉在超大單體發酵罐和環保技術上的優勢,放大生產技術有望爲後續產品持續賦能。
自環保處理技術全面研發升級以來,公司發酵尾氣異味治理系統各項指標正常穩定,去除率保持在95%以上,淨化尾氣出口VOCs在1ppm以下;45000噸/天廢水經處理後達到回用標準,可回用於熱電原水、各車間循環冷卻水等;菌渣中抗生素殘留值降低到未檢出水平(中國藥典液相色譜法),同時菌渣經無害化處理後作爲生產有機肥的原料,實現了資源化循環利用。
5. 領跑合成生物學賽道,未來可期
5.1. 合成生物學市場前景廣闊,孕育無限生機
合成生物學通過構建生物功能元件、裝置和系統,對細胞或生命體進行遺傳學設計、改造,使其擁有滿足人類需求的生物功能,甚至創造新的生物系統。
A、G、C、T四種鹼基構成了蘊含無限可能性的DNA,而合成生物學藉助A、G、C、T的編碼形式,通過整合系統生物學、基因工程、機械工程、機電工程、信息論、物理學、納米技術及電腦模擬等,構建具有生命活性的生物元件、系統以及人造細胞或生物體。
合成生物學這幾年的發展,主要受益於基因編輯技術的長足進步和基因測序成本的大幅下降,這也使得合成生物學成爲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合成生物學憑藉其明顯的成本、環保、技術壁壘優勢,正獲得資本的青睞,並逐步應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
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合成生物學優勢凸顯,合成生物學底物原料通常爲澱粉及其他含糖物質,這有助於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根據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統計,生物製造產品平均節能減排30%~50%,未來潛力將達到50%~70%,因此收到了廣泛的關注。
2021年合成生物學獲得了資本市場的關注,合成生物學領域2021年全年投融資總額約180億美元,差不多是2009-2020年所有年份的投融資總額。
根據BCG報告,合成生物學可能會很快顛覆傳統行業,生物製藥等行業正受到影響,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行業受到影響,主要取決於合成生物學在該領域中的規模化生產和成本優勢。
合成生物學行業快速擴容,預計到2024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89億美元。
根據CB Insights數據,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約爲53億美元,主要集中於醫療健康、科研和工業化學品方向,其合計佔比約88%,與2019年相比,2024年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89億美元,2019-2024年CAGR約爲28.8%。
5.2. 依託成熟的發酵平臺、領先的環保控制技術和先進的放大工藝平臺,川寧生物搶先登陸合成生物學賽道
選品、研發與放大生產是合成生物學破題關鍵,選品決定了未來市場空間,研發體現的是團隊科技硬實力,放大生產是產品走向市場的通行證。
合成生物學往復雜了講,是將生物系統定向改造成高效細胞系統,通過“設計——構建——測試——學習”的模式不斷改進、迭代生物元件,從而達到利用改造的生物系統合成目標產物的目的。往簡單了講,就是“選品——研發——放大生產”的投資路線。
公司出了已進行放大生產的抗生素中間體等項目外,還儲備了多款重磅產品。
公司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平臺、酶催化技術平臺持續圍繞保健品原料、生物農藥、高附加值天然產物、高端化妝品原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領域的上游菌種和中試生產工藝的研發,不斷拓寬業務邊界。
公司的多殺菌素、輔酶Q10、紅沒藥醇和麥角甾醇等4個產品已進入小時階段,神經酰胺處於研究階段。
6. 募投項目及募集資金情況
公司此次擬公開發行不超過22280萬股A股普通股股票,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00%。本次募集資金中,1)2億元將用於上海研究院建設項目,增加公司在合成生物學方面的研發能力;2)4億元將用於償還銀行貸款。
公司依託募投的上海研究院項目,重點打造合成生物學技術平臺和酶催化技術平臺。
本次公司募投項目上海研究院的建設將爲合成生物學和酶催化技術平臺提供實體依託,公司上海研究院的研究創新性和先進性在於計算生物學、自動化智能化的高通量工業菌種構建、高通量篩選、多尺度大數據指導下的生物過程優化等來實現工業菌種和酶的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快速高效研發。
上海研究院作爲公司的高端研發創新平臺主要從事高端生物製品新菌種的構建和小、中試工藝的開發,所開發的新菌種和小試工藝包將對接公司的技術轉化中心進行更大中試和大規模放大。結合公司本部和未來疆寧生物擁有的產業化平臺和訓練有素的多年發酵經驗的產業工人優勢,從而迅速完成研究院技術的承接轉化和規模生產。
7. 盈利預測與估值
7.1. 關鍵假設和收入拆分
1. 硫氰酸紅黴素:隨着硫紅價格走高,公司硫氰酸紅黴素業務收入在2022年快速修復,且價格有望維持。預計2022-2024年收入增速爲32%、10%、10%。
2. 青黴素類:青黴素類產品市場格局穩定,2022年受到疫情影響大,2023-2024年預計穩定恢復。預計2022-2024年收入增速爲-3%、10%、10%。
3. 頭孢類:頭孢類受到疫情影響大,隨着疫情防控打開,預計2023年終端需求有所恢復。預計2022-2024年收入增速爲5%、15%、8%。
4.合成生物學:公司紅沒藥醇等合成生物學項目落地在即,2023年有望提供8000萬收入,2024年提供1.4億收入。
5.其他業務:輔酶Q10菌絲粉、熊去氧膽酸、及其他業務在2022年有所反彈,2023-2024年預期保持穩定增長。
7.2. 可比公司估值
抗生素中間體方面,我們選取了2家與公司業務相同的企業作爲可比公司:
1)健康元擁有7-ACA(含 D-7ACA)業務;
2)富祥藥業擁有β-內酰胺酶抑制劑、碳青黴烯類抗菌藥物中間體業務。
合成生物學方面,我們選取了2家合成生物學領域上市公司華恆生物和凱賽生物作爲可比公司。公司2022年PE估值預計爲27倍,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7.3. 盈利預測
我們預計2022-2024年總營收分別爲36.7/41.8/46.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14%/14%/11%;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1/5.1 /6.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270%/25%/27%;
基於公司1)抗生物業務價格觸底有望反彈,且隨着放開需求快速恢復;2)紅沒藥醇等合成生物學項目落地在即;3)合成生物學依託4大底盤平臺,後續管線豐富;4)估值低於行業均值。
8. 風險提示
上游原材料漲價風險:公司上游原材料存在漲價風險。
合成生物學項目研發風險:公司合成生物學項目研發存在失敗風險。
合成生物學項目銷售不及預期風險:公司合成生物學項目落地後,存在銷售和放量不及預期的風險。
市場競爭風險:7-ACA、6-APA等中間體產品壁壘相對較低,存在價格波動和競爭加劇風險。
核心技術人員流失風險:公司合成生物學項目研發高度依賴技術團隊,存在覈心技術人員流失風險。
報告屬於原作者,我們不做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謝謝!
精選報告來自【遠瞻智庫】
遠瞻智庫-爲三億人打造的有用知識平臺|報告下載|戰略報告|管理報告|行業報告|精選報告|論文參考資料|遠瞻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