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病患應立即進補?營養師破迷思:這天才適合
病人或家屬常關心創傷後應補充什麼,例如可否額外攝取雞精、魚湯,甚至保健食品及營養品等。(示意圖/ Shutterstock )
創傷(trauma)是指體表或體內組織遭受外力傷害,造成皮膚或其他組織被破壞的現象。舉凡意外事故、開刀等都是常見的創傷類型,而意外事故中又以交通意外爲大宗。根據交通部統計2022年1-10月發生交通事故受傷人數爲403,877人,可見創傷的人數之多。
●常見的迷思:馬上開始補充營養品
在醫院,病人或家屬常會詢問創傷後可以補充什麼,最普遍的問題就是,是否可以額外攝取雞精、魚湯,甚至其他的保健食品及營養品等。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人體反應創傷、生理壓力的刺激,會改變代謝、激素、免疫和營養素的衡定,產生高代謝狀態,而高代謝狀態又分爲衰退期(ebb phase)及漲潮期(flow phase)。在創傷發生的1-2天爲衰退期,基礎代謝率、體溫、氧消耗量下降,心跳及心輸出量增加,此時以血液動力學穩定(hemodynamically stable)爲主,腸道營養(enteral feeding)可待血液動力學穩定後再開始。
接着進入漲潮期後,提供適量的熱量和蛋白質,可以減輕肌肉蛋白的分解,並改善負氮平衡,而病人往往因爲住院食慾欠佳,較常吃粥或湯品等熱量密度低的流質食物,容易造成增加熱量、蛋白質不足的缺口,市售常見的雞精每100毫升有熱量30大卡、蛋白質8g,對於創傷後熱量及蛋白質的補充可說是杯水車薪,相較之下高蛋白的營養品,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幫助傷口癒合,卻常被忽略的營養素:鋅、硒
除了熱量與蛋白質要充足外,維生素A、維生素C以及微量元素鋅(Zn)、硒(Se)也值得我們注意。維生素A參與細胞的分化,是維持上皮組織完整重要的營養素,如果缺乏維生素A將會干擾傷口的癒合,而維生素A多存在肝臟、魚類(魚油)、蛋、胡蘿蔔、南瓜、番薯及深綠色蔬菜。維生素C耳熟能詳的功用是抗氧化,其實它還參與了膠原蛋白的生合成,是促進傷口癒合的組成分子,所有的水果和蔬菜多少含有維生素C,不過有些蔬果的含量比較高,例如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和一般的綠色蔬菜。
鋅是穩定酵素結構的成分,部分酵素參與了DNA和RNA的合成,使得細胞增殖,與傷口修補有關;一般來說富含蛋白質的飲食也會富含鋅,鋅的最佳來源是瘦肉,特別是牛肉、其他紅肉和貝類。植物來源則是堅果、黃豆和全穀類。
最後提到硒,硒被併入酵素中,成爲硒半胱胺酸(selenocysteine)的成分,也是硒蛋白(selenoproteins)的必要成分之一,硒蛋白不僅和細胞增殖相關,也有抗氧化能力,適合創傷跟心臟手術額外補充,全穀類跟堅果都是硒的良好來源。
●提升免疫力的營養素:精胺酸、麩醯胺酸、n-3脂肪酸
大手術後往往伴隨着感染的風險,提高免疫功能可減少感染導致的併發症,目前熟知的免疫營養素有精胺酸(Arginine)、麩醯胺酸(Glutamine)、n-3脂肪酸。精胺酸爲非必需胺基酸,但創傷期間由於體內精胺酸供應不足以滿足生理需求,又被分類爲半必需胺基酸(即條件式胺基酸),精胺酸對創傷和術後患者有幫助,可能是由於精胺酸增加一氧化氮(NO)的產生,改善了微循環的血流(microcirculatory blood flow)和T細胞的功能。
補充精胺酸還能爲傷口部位的膠原蛋白合成提供基質,而精胺酸多存在於全穀類、堅果、海鮮等。麩醯胺酸是人體含量最豐富的胺基酸,被認爲是高代謝狀態下必須的胺基酸,也是腸道黏膜細胞的營養來源,燒傷(>20%)和創傷的病人建議額外補充。因目前要透過飲食中補充麩醯胺酸有限,仍以營養補充品爲主。n-3脂肪酸包括EPA及DHA可調節免疫、抑制發炎反應,跟精胺酸一樣,被認爲對於嚴重創傷及手術後的病人是有好處的5。n-3脂肪酸的良好來源包括鯖魚、秋刀魚、鮭魚、亞麻籽油、芥菜籽油和核桃等。
近年來營養科學的快速進步,各式保健食品五花八門,挑選合適的補充品,搭配均衡飲食,勿聽信謠言,多方詢問醫師及營養師,纔是快速康復又省荷包的根本之道!
本文轉載自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