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未來發展看選民的投票選擇
選舉是一時的,也是一門兼具感性及理性的學問,選舉的恩恩怨怨隨着選戰結果出爐而轉眼成空,我們端由內心心境看待選舉,從不同層面自然有不同的考量及顧慮。每一位選民都有不同的期待,當然也有不同的失望,進而產生不滿與憤恨的情緒,不是不去投票,就是陣前倒戈;但是我們必須要看大局、看長遠,當計天下利,想清楚事情的後果及可能引發的後遺症與副作用,我們往往忽略事件所造成的影響而只顧眼前,最後得不償失,悔不當初,但都已經無法改變。就舉臺灣與大陸間的服貿及貨貿爲例,臺灣方面非但沒有發揮既有的優勢,善用ECFA,反而錯過失機,因朝野鬥爭及意識形態,虛擲時光,斲喪競爭力,致使發生臺灣最擔心的事,中國大陸與南韓將完成簽署FTA協議,這對臺灣必然帶來相當嚴重的傷害,已經不是一黨一派之事,由於南韓是臺灣的主要競爭對手,而中國大陸是世界各國都積極爭取的市場,但臺灣並沒有好好把握機會,面對全球化下區域經濟整合影響,臺灣恐難避免被邊緣化的命運,這就是大家看近不看遠所必須付出的沉重共業,自經區的議題亦是如此,臺灣民衆真的應當好好思考,什麼是對臺灣最有利的事。
南韓並不是沒有顧忌,但是南韓明確知道必須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並將加入TPP談判;南韓的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才能找出活路,特別是南韓貨品貿易結構與臺灣相近程度高達77%,同樣屬於出口導向爲主,對外貿易自然佔經濟成長的絕大部分,但南韓民衆卻願意爲了長遠目標,顯然臺灣必須自省,我們是否過於短視而忽略長遠未來發展。這種心態同樣也反映在選舉選情上,每個人心中都有委屈及不滿,也都有各自主張的合理性,但是我們倘若爲了出一口氣,到頭來反而是和臺灣的未來過不去,和自己未來發展作對,投下一個充滿變數的選票,許下一個不確定的未來,臺灣的未來如何設想?
這話又從何說起,舉例來說當臺北市有一個自稱沒有政黨作後盾的無黨人士,府會關係堪憂、責任政治難以明確、柯P與綠營間的矛盾將展現在許多攸關兩岸議題及人事安排和佈局上,它等於宣告許多綠營人士的政治生命提前結束,搞出一個造神造素人的運動,而忽略政黨政治的本質,臺灣的發展立刻投下一顆不確定的變數,這難道不是選民應當在投票前考慮清楚的嗎?同樣的情況亦出現在許多縣市,藍營選民倘若以不投票或改投他方認爲就是給藍營的教訓,恐怕將會事與願違,這並非是恐嚇選民,而是必須負責認真告知選民後果,這個難聽的實話纔是負責任的表現。
臺灣實在經不起折騰,更無法陷於不確定的想像,藍營比綠營好在哪裡?可預測性及安定穩重感,這應當是選民最安心的保證。筆者必須指出,對大部份的市民(無論是哪個城市的市民)來說,生活是最實際的。政黨之間的對決也好、候選人之間的針鋒相對也罷,乃至於媒體上名嘴之間的鬥嘴,都只能視爲是選舉過程中的花絮,選舉真正的主調應該是要看未來的市政掌舵者能夠帶給市民什麼樣的生活;而且重要的不只是所謂的願景,更是紮紮實實的施政作爲,選民必須要長遠清楚地認清,我們必須選出一位具有國際視野及妥善處理好兩岸城市發展的領航者,而不是被空泛的願景及沒有說清楚講明白的兩岸關係給呼攏過去。
總之,筆者懇切希望選民不要被民調給誤導,被謊言所欺騙,人生數十寒暑,來去匆匆,之所以認爲藍營選民必須且一定要歸隊,因爲國民黨一直以來雖飽受批評但卻重視人性的基本價值,總是帶給選民的是一股穩定和諧的感覺,透過大陸與南韓將完成簽署FTA協議,更對臺灣的未來感到憂心,此時此刻更需要一個可以處理好國際及兩岸議題的候選人,因此縱使藍營選民有再多的不滿與怨懟,相較起來也都微不足道了;深盼藍營選民必須歸隊,尚可有一拼的可能;否則國民黨選輸事小,臺灣未來整體陪葬下去將是難以挽回的遺憾。
●作者劉性仁,北市,博,中國五權憲法學會成員。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