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要我鍛練”變爲“我要鍛練”(特寫)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孫龍飛
《 人民日報 》( 2024年10月21日 第 15 版)
“腳要站穩,胳膊擺直,眼睛盯住……”走進安徽省合肥市師範附屬第二小學(以下簡稱“附小二小”)射擊館,體育教師張磊正爲學生講解射擊動作要領。四年級學生宣智超穩穩端着激光步槍,動作有模有樣。“練射擊提高了我的專注力,心更靜了。”宣智超說。
今年春季學期,合肥市在部分中小學試點每天一節體育課,秋季學期開始在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推廣。這一做法得到學生歡迎、家長點贊。綠茵場上,孩子們有更多時間踢球了;體育館裡,不同班級的學生打乒乓球、練武術、跳啦啦操,收穫了健康和快樂。
從過去的每週3至4節體育課,到如今每天一節體育課,改變的不只是課時。不少學校引入特色體育項目,形成“一校一品”。在附小二小,足球、武術、射擊等項目納入課程體系,並增加了花樣跳繩、飛盤等新興項目,爲不同學齡段學生提供更多選擇。
附小二小的校訓中,“愛鍛鍊”排在首位。從體育課到大課間,再到課後體育活動,學生們參與熱情極高。該校校長孫朝蓮表示,學校體育教學成果豐碩,射擊隊在安徽省錦標賽中4次獲得團體冠軍。
“學校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斷豐富體育課和體育活動內容。”孫朝蓮介紹,2023年,附小二小學生體質健康抽測優良率達到86.69%。
合肥市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校加入探索與創新的行列。在包河區,不少學校引入智能健身器材。學生跟着屏幕中的“數字人”做運動,會得到一份詳細的評測報告,運動效果有了數據反饋。
針對體育教師師資不足的問題,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學濱湖教育集團主動與高校合作,引進優秀大學生輔助教學。在該校校長張偉看來,“這樣一來,中學體育師資得到了有效補充,體育專業的大學生也積累了教學經驗,實現了雙贏。”
對於老城區裡建校早、場地小的學校來說,拓展體育活動空間是關鍵。早在2012年,合肥市六安路小學阜南路校區就與一牆之隔的合肥市老體育場簽訂合作協議,體育場內的羽毛球館、游泳館和田徑場可供師生使用,解決了“鍛鍊去哪兒”的難題。
來到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桐城路校區,由舊房拆改重建的籃球場內賽事正酣。當活動場地、體育課時有了保證,學生們從“要我鍛練”逐漸轉變爲“我要鍛練”。“孩子們的身體更結實了,團隊意識也更強了。”八年級學生家長張芸感慨,“願每個孩子都與體育運動爲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