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張“畫像”,看銀行如何破解科技企業融資難題

想象一下,如果每家科技企業都像“大衆點評”裡的餐廳一樣對應一個評分,企業科創能力、風險水平都一目瞭然。銀行還何愁找不到、看不清科創企業的難題?

科技型企業大多輕資產、高成長,常常會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遇到資金短缺的問題。這意味着,商業銀行需要“看懂”企業,並根據其不同發展階段的差異化金融需求,提供精準適配的金融產品。

目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46.3萬家,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這些企業行業各異、發展階段不同。作爲超2.4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聚集地,深圳是大多銀行科技金融的“創新實驗室”。

中銀科創誇騰系統,正是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在科技金融服務之路上的創新產物。初創科技企業與量子相似,都具有不確定性,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誇騰”便取自“量子”一詞的英文quantum。中銀科創誇騰系統旨在搭建一套新的科技企業綜合評價體系,爲每一家科創企業勾勒出一張“精準畫像”,通過系統信息和評分就能讓業務人員“看懂”科技企業的科技實力及風險水平,以此來打開服務科創企業更廣闊的大門。

“看懂”新質生產力

商業銀行支持新質生產力,首先要解決找不到優質項目、看不懂科技含量、難以把控技術關聯風險等困難,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痛點。

一方面,科技型企業的淘汰率較高,存續時間低於傳統企業的平均值,這是客觀規律。另一方面,科技型企業的行業差異大,專業技術壁壘高,產品盈利模式與傳統企業有很大不同,導致銀行更加難識別企業是僞科技還是真科技、硬科技。

調研發現,在科技金融業務方面,各大商業銀行在客戶准入思路上有所不同。

常見思路是“以產品找客戶”“廣撒網”篩選符合產品准入標準的科技型企業。近幾年,商業銀行的科技金融創新產品如“雨後春筍”,但這一模式的缺陷是會“錯殺”一些實際上有潛力但不符合產品標準的優質企業。

另一種思路是,從客戶出發,看清摸透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及風險水平,再去匹配相應的科技金融服務。這一模式可有效提升對科技型企業的服務覆蓋面,但是考驗銀行對科技型企業的識別能力。深圳中行正是這一思路的探索者。

該行在傳統評價體系基礎上,創新從“第四張報表”看企業,通過綜合評分方式,從科創企業的人才隊伍、科技資質、知識產權等維度對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進行量化評價,實現“看得清”“摸得透”。

“誇騰系統”便是基於這一科技金融思路的產物。據悉,通過該系統,深圳中行目前已對深圳地區12萬家科技型企業進行“一企一畫像,一戶一策略”的數字孿生建模。

“量化”科技創新能力

如何將企業的創新能力轉化爲看得懂的數據指標?今年1月,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通知,推動搭建科技型企業信息服務平臺,彙總企業工商登記、資質認證、股權質押、投融資等基礎數據,穿透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的資金來源和投向等信息。由此可見,監管部門也正積極推動這一難題的破解。

據悉,深圳中行誇騰系統的搭建也是困難重重,科創金融與綜合經營部高級經理吳平凡介紹稱,企業的科創能力要實現量化評價,關鍵要建立起科學、客觀的創新積分評價指標及權重,能準確量化企業內在技術競爭力和外在市場競爭力。爲此,深圳中行開展了多種嘗試。

最終,基於中國銀行總行與科技部發布的“創新積分貸”成果,深圳中行結合深圳“20+8”新興產業集羣佈局,完成從知識產權到行業/產業的管理分類,從產業再倒推出企業名單。根據企業的研發效率、穩定性,研發人員規模、專利引用情況等維度對企業進行打分、排名,最終形成了科技評級、誇騰分、風險分三模型及專屬風險策略,能夠直觀看到企業在行業內的評級、科技能力和風險水平,從而挖掘出具備高成長潛力、硬科技實力的科技型企業。

“誇騰建立了12個維度的科技型企業畫像,包括6個智能模型和6個規則模型,模型結論包括企業的科技能力評價、綜合能力評價(誇騰分)、風險評價、企業行業和技術挖掘、企業規模預測、匹配產品預測。智能模型包括企業的融資、補貼、團隊、輿情、產品線索、合作情況。這些畫像支持我們可以爲每一個科技型企業,提供定製化的服務方案。”吳平凡說道。

提升“投早投小投科技”能力

對於商業銀行,服務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支撐“投早投小投科技”,建立與和客戶間的互信,是通過打破信息不對稱建立起來的。

目前,誇騰系統已成爲深圳中行客戶經理進行企業畫像篩選、貸前營銷、授信發起、貸中審批、貸後管理的有效工具。

應用“誇騰系統”後,深圳中行首先能解決對科技型企業“敢貸”難題,企業已預先通過大數據篩選,能判斷出一家企業是否具備真科技、硬科技,一定程度上能降低銀行信貸審批信息不對稱問題。

其次,傳統信貸經營模式中,銀行對科技型企業的服務,存在投放成本高、服務不精準等低效率問題。而深圳中行能精準定位科技型企業,提高銀行審批和服務效率。

現階段,監管部門還希望引導和培育更多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深圳中行曾與南山區政府合作推出全國首個線上批量化“見投即貸”的聯動產品“西麗湖科創貸”,幫助一家專注生物藥口服遞送技術研究的初創企業解決資金燃眉之急,也助力另一家聚焦腦機接口技術研發的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幫助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目前兩家企業均實現了營收的大幅度增長。

“比起其他銀行,通過系統我們能評估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哪怕企業暫時收入不穩定,我們也敢於貸款。”深圳中行科創金融與綜合經營部總經理餘楊解釋道,“其實‘敢願能會’是破題關鍵,‘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是一個結果,不管企業是大是小,是初創還是成熟,我們都能找到一些真正有科技實力的企業。”

商業銀行在科技金融領域的創新探索,是適應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需求的必然選擇。通過創新科技型企業評估體系,降低銀企信息不對稱,深圳中行能夠更好地服務於科技型企業。目前,該行科技金融貸款餘額近2000億元,服務科技型企業客戶近5500戶。“既能爲科技人才、科技創新成果、初創企業提供‘孵化器’式的多元服務,也能爲蓬勃發展中的科技企業提供包含‘投、貸、債、保、租’的綜合金融服務,點亮每一個科創夢想。”這是深圳中行科技金融的發展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