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山海經》挑戰武俠新寫法

資深編劇作者郭箏以《大話山海經挑戰武俠新寫法。(遠流出版提供)

左手編劇,右手小說,郭箏是《赤壁》的編劇之一,也寫過不少電視劇本;1984年在《中國時報》副刊上發表的〈好個翹課天〉則讓郭箏聲名大噪,如今年屆花甲的他,援引《山海經》發展奇幻武俠小說《大話山海經》系列,寫作手法是過去較少見模式,他說:「現在寫東西是爲了給自己交代,重複就沒意義了。」

本名陶德三的郭箏,祖父爲知名學者陶希聖,也是蔣介石文膽,郭箏猶記得小時候祖父興致來了會講《西遊記》、《水滸傳》等故事,要說自己寫小說受到的啓迪,他表示「章回小說對我影響很大,幾乎能找到的我全看過。」以《山海經》作爲奇幻武俠小說的起點,則是從劇本開始。

2008年,韓國導演金鐘學想要拍一部奇幻、神怪題材電影,爲兼顧大陸市場而輾轉找上郭箏,「我當時建議,以大陸的審批制度,若沒有沾上中國經典的邊,神怪題材不可能過關。」儘管電影不了了之,但郭箏已把手上材料寫成了劇本;4年前這個故事又被大陸投資方買下,計劃拍成電影的同時也希望原創IP由小說先行,郭箏便發展成一系列7本小說。

「我嘗試巴爾札克的『人間喜劇』式寫法,不是像《哈利波特》一系列同一個主角,也不像《楚留香》雖是單元式仍是同一主角。」在《大話山海經》裡,可能第一部裡的酒樓洗碗丫頭,卻成爲第五部的主角。主角與配角的轉換,更似真實人生場景,而這樣的寫法也挑戰閱讀習慣

「我特意不編號讀者隨便拿一本開始看,7本看完可能和另一個讀者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挑戰讀者也自我挑戰,郭箏打趣編劇算是「炒冷飯」,唯有寫小說是「給自己交代」。雖是援引《山海經》,他卻設想崑崙山衆神聚會場合,更像是現代的企業總部,開會時各說各調。「也藉此思考,《山海經》的諸神,何以沒有進到佛、道教系統?或許就因爲一盤散沙,沒有組織纔打不過別的宗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