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在臺灣》你是我見到第一個要去澎湖的人
澎湖海邊(圖:zouzou)
我一直在想。
這一趟去澎湖,到底有沒有什麼收穫。
放假前去交外宿申請單,老師告訴我,你是我見到第一個要去澎湖的人。
臺北花蓮高雄墾丁人都會比較多,而且也一直想去澎湖。
小時候第一次聽到《外婆的澎湖灣》是三年級,剛剛轉學,放學後學校裡放的,每天都會有。後來在車裡的車載CD上又聽到了,真的好激動。只是當時不知道歌名。
慢慢了解了這首歌,也知道了澎湖灣,但是這是個遙遠的地方。
這次有機會了,爲什麼不去呢?
只是,各個地方都準備的很倉促,說走就走。
#去澎湖的路
放假前兩天決定走澎湖,放假前一天才發現從高雄出發的臺華輪沒有合適的時間,而且船票也不便宜。所以決定搭飛機,但是沒有雙十的航班了,只好十一號飛。
十號我們在臺中沒有訂上酒店,最後只好訂了彰化鹿港的一家民宿。晚上從臺中坐車一小時去鹿港。
那一家民宿很有臺灣味道,佈置裝橫也是上世紀的風格,有好多好多老闆在各地旅遊收集的印章,就買了一個本,蓋了些印章,寫了些話。
外垵漁村(圖:zouzou)
第二天十一號再返回臺中,乘車往臺中清泉崗機場。
臺中的機場,島外線和島內線的登機牌辦理是分離的,執飛島內的,只有三家航空公司。島外線多往香港、澳門和越南的胡志明市。
的確,島內的機場掰着指頭都能數得過來,而且基本都是螺旋槳的小型飛機,也算是「島內特色」。
下午三點的飛機,四點左右就到了澎湖馬公機場,從滑行起飛到着陸滑行,一共四五十分鐘,但是陸路到高雄或嘉儀搭船就需要在海上三個小時。
飛機着陸的那天,天氣很好,很晴,沒什麼風。馬公機場很有澎湖島的特色,比臺中機場更新。機場就在澎湖本島上,公交車還算是比較方便。等車,去預定好的民宿。
可能是公交車搭錯方向,因爲是環線,哪個方向都能到,只是,繞遠了。到民宿之後就將近六點了。
#望安和七美
澎湖日落很早,六點多天就黑了。開民宿的是一個白了頭髮的阿婆,民宿也是她的家,家裡只有她和一個念國小的男孩。
老闆娘很熱情,說明預定網站後就帶讓小男孩我們去了房間。
後來阿婆來敲門,問我們需不需要租車、訂船票,有沒有帶駕照。然後把我們領到一樓客廳坐下,拿出一張澎湖地圖給我們推薦路線和景色。
澎湖本島南邊有兩座小島很出名,也是旅客常去的地方。
她說可以幫我們預定船票和租電動車(因爲我們沒有帶駕照,不能租機車)。決定讓阿婆幫我們租,聯繫之後告訴我們,十三號和十四號澎湖的天氣不好,會有風浪,建議訂十二號的。
只好這樣。
澎湖街上。(圖:迴旋異夢)
十二號早晨八點半,按照約定時間坐上了往望安和七美兩個小島的船。船不大,屬於中小型快艇。
全速前進後船艙裡的噪音是真的大。
先到了望安,因爲沒有駕照,也無法租小島上的機車。只好讓旅遊大巴車載着去逛小島。望安沒什麼太有特色的地方。只感覺島上最高峰的視野還不錯,雖然只有海拔五十多米。
不過,倒是長着大片的仙人掌。在《外婆的澎湖灣》中有說道仙人掌,當時還疑惑爲什麼在海島上會有仙人掌,直到真的見到了。
然後就又搭船往七美島。同樣是旅遊大巴載着我們。在七美有許多漂亮的景色,比如最著名的雙心石滬,以前用來捕魚,現在慢慢成了景觀,兩顆心連在一起,很像愛情吧。
還有有着和臺灣版圖很相近的玄武岩石「小臺灣」。
自然的侵蝕與風化永遠在繼續,我們誰也不知道,許多年之後,這裡的海水或許還是如此般碧藍,這兩處絕美的景觀,是否還會存在;島上的居民,是否還會繼續在這裡生活下去。
就像任何一處瀑布,在侵蝕作用下最終都會後退然後走向消失。
#澎湖灣邊
回到本島後的晚上,在馬公市區閒逛。於是就突然有了文章一開始的問題。
十三號上午就騎電摩托往澎湖北線。
北線算是路程最遠的,往返要七十公里。一般也很少有人走到盡頭。因爲電車需要不斷充電,所以基本在每一個有充電樁的地方都會停車。
澎湖水族館對我來說可能是比較無趣的,因爲基本所有的水族館都大同小異,甚至連表演都是換湯不換藥。去過幾個之後就不再想去了。但是爲了電車充電,還是去了。
然後就去了澎湖跨海大橋,連接澎湖本島和西嶼島的大橋,長度三四公里。橋不寬,四車道而已,但是有橫風。
其實大橋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就在上橋之前吃了午飯,給電車充了電,就出發趕往下一個地方二崁聚落了。
島上垂釣的漁民。(圖:Vickyqin琴)
二崁聚落是個古村落,居住的很少有年輕人,他們大部分祖籍都是大陸的,或者在大陸生活過,或者還有親戚在大陸。
最後十公里,到了北線的最頂端,西嶼燈塔,中間還有一段盤山路。到了才發現,這沒有充電樁。
趕着日落前來到這裡。燈塔旁邊就是軍營,因爲路程遠,來這裡的人很少,只有三三兩兩騎機車或者開私家車來的,所以很安靜。
靜靜等着日落,但是風很大。
日落很美,沒有云,很遼闊,只有一個太陽被大海吞噬。
要往回趕路了,距離民宿三十五公里。路上天就黑了,電量撐到了二崁充電樁,吃了晚飯,又繼續趕路。
澎湖晚上的風是真的大,晚風輕拂澎湖灣,在澎湖的一年裡至少有半年不會有。尤其在跨海大橋上,風大到聽不清自己說出來的話。
在大橋橋頭又充電一小時,然後一口氣回到了民宿。
又去最東邊看日出,不到五點就出發了。天還黑,一路上在慢慢泛白。
到達後發現,通往一座無人島的潮汐步道,因爲大風關閉。在等級圖上,九級大風是不建議前往。
離日出還有二十分鐘,和昨天下午一樣,等待日出,只是等待的只有我們。日出似乎比日落要隆重一些,風更大,也有云來捧場。來時風光無限躊躇滿志,卻潦草離場,清醒的最荒唐。
早餐一碗皮蛋粥,一個包子。
隨後來了張雨生和潘安邦紀念館。終於瞭解了潘安邦和外婆的感情,也理解了《外婆的澎湖灣》。
「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
回程的那天晚上澎湖和臺灣島的風都很大,飛機晚點四十分鐘,到機場後又搭公交車將近兩個小時回到學校。
感覺從那晚之後,晚上就開始變得涼爽。
#澎湖的收穫
現在我又總在想,到底有什麼收穫?是看到了處處絕美的景色?還是身心得到了放鬆?
這一趟可能可能真的說不上有一路很棒的景色,也絕對沒有身心放鬆,反而回來的下個週末需要緩一緩。
那這一趟到底有什麼意義?
人總應該多經歷點什麼,如果一趟旅程由旅行社爲你打點所有,你只需要按導遊的計劃行進,一路美景,在導遊推薦的地點打卡,在每一處景色的名字前拍照。
的確聽起來很輕鬆。但是總會覺得失去了些什麼。
有很多有意思,很刺激甚至讓你產生無助與恐懼的感覺和經歷,只有自由行纔會有吧。
我感覺很溫暖的就是在客廳,阿婆打開燈,拿出一張地圖,戴上老花鏡,坐在桌子旁幫助我們規劃路線,然後爲我們訂船票和租車。
當然一路上也經歷了很多的無助、迷茫甚至恐懼。
比如九號訂不到十號的航班,就連十一號的也是預訂了最後兩張,剛剛好。
十號那天,天馬上就要黑了,還沒有訂上酒店,站在路邊,一輛輛機車從旁邊匆匆掠過,我甚至已經打算去便利商店的桌子旁趴一晚上。
十二號的晚上,一直處於擔心電動車會不會在路上沒電。風真的很大,在澎湖大橋上,甚至車子都很難直線行駛,我們誰都不敢說話,說話也聽不到,也不敢想別的。
我偶然轉頭望了一眼大海,雖然風很大,但是海面卻顯得很平靜。那天正好月圓,月光很白也很亮,照在海面上,能看到微微泛白的起伏,平靜的背後似乎可以吞噬一切。
這讓我突然對大海有了恐懼。腦子裡也想了很多,如果我沒把握好方向車子朝着欄杆撞去;如果我的心理被大風和這出奇的平靜擊垮,突然要放棄,會發生什麼?
最後還是走到了橋頭,在風中陪着電車充電,至少沒有橋上風大。
這一趟真的很不輕鬆,身體不輕鬆,錢包不輕鬆,心靈也不輕鬆。但是我還是會在旅途中選擇快樂。
因爲這些經歷,不論是溫暖的還是疲倦的,都在讓我變成一個獨立的人。
(輝灰hui/陸生)
(本文來源:柚子鋪臺灣交換生服務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