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首次非國慶閱兵 宣誓維護戰後和平秩序
本報訊
曾舉行過多次國慶閱兵的新中國在2015年打破常規,選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的日子進行閱兵,傳達出豐富的意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日就中方將舉行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答記者問時表示,在北京隆重舉行紀念活動,包括舉行紀念大會、閱兵式、招待會和文藝晚會,習近平主席等中國領導人將出席。
中方還將邀請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參戰國、亞洲國家和其他地區國家領導人、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負責人、爲中國抗戰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或其遺屬出席中方紀念活動。
▲2009年10月1日,中共舉行建政60週年大閱兵。
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王法安說,中國今年的閱兵表明,中國將在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的同時,開創更美好的人類未來。中國致力於維護二戰以後建立的和平國際秩序,而邀請外國領導人等參加閱兵式將在國際上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出席此間全國兩會的許多代表委員們對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會否舉行閱兵式,早有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是一個「老僑民」,1995年從西班牙歸國的他聞此消息,表示「非常振奮」。
「對於全體中華兒女而言都是振奮人心的事件。」他說,「作爲一名歸僑,我的切身體會是,只有祖國強大了,海外的中國人才有地位,祖國的強大才是最好的靠山。」
在安徽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劉麗看來,「不管有沒有經歷過那段戰爭,每一位中國人的抗戰記憶不會隨着時間久遠而淡忘。」
劉麗是位80後中國農民,她的祖父母輩親人中不少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
「閱兵絕不是宣揚仇恨,而是讓人們重溫和銘記歷史,並在國際上展示中國實力,以更好地維護當下的和平。」她說。
閱兵作爲一種展示國威軍威的形式,其規模和時間選擇的不同釋放出不同的現實意義。二戰期間,莫斯科紅場閱兵的浩大聲勢鼓舞了蘇聯軍民抗擊侵略、打擊納粹的士氣。在國際正義力量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年後,中國將用一場閱兵紀念這得來不易的成果。
中國曆來正視自己二戰亞洲主戰場的地位,強調全民族抗戰的性質,並再三申明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部分。2014年中國用立法形式確定了兩個與抗戰直接相關的國家級紀念日,分別是9月3日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和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說,這其中的一個理念就是尋求同世界更緊密的聯繫。抗戰既是中華民族全民族的,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部分。通過強調抗戰,能增強中國與世界其他愛好和平國家和人民的交集。
分析人士稱,從中方擬邀請的外賓來看,涵蓋了二戰反法西斯同盟、亞洲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國家與地區、維護戰後世界秩序的國際組織等,此次活動的國際性意義和維護戰後世界和平秩序的意味甚大。
全國政協委員、海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尹卓說,如果打破二戰後現行國際秩序,可能今後就會有新的戰爭策源地出現。
70年前,中國與蘇聯、美國、英國等國家組成正義聯盟,通過緊密合作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在當今世界,中國也能通過與國際社會的合作求得解決一系列問題的道路。」公方彬說。
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裡,世界見證了中國軍隊的國際擔當。中國已成爲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王新俊表示,中國軍隊爲維護世界和平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中國軍隊是一支熱愛和平的軍隊,這一點越來越多地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
如今,中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公方彬表示,這次閱兵能爲中國的發展提供更多力量感和正能量,讓民衆看到國家、軍隊的進步之快,喚醒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力量,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國防建設投入相對於經濟發展來說欠帳較多,截至去年中國國防費連續4年保持了適度增長。閱兵式將爲世界提供一個觀察中國軍事實力與軍容軍貌的窗口。
中國的上一次大型閱兵式在2009年10月1日國慶60週年時舉行,其展示的武器裝備,不論是大型預警機、巡航導彈,還是新型戰略導彈、雷達和無人偵察機,都是現代戰爭的標誌性裝備,體現瞭解放軍從機械化向信息化邁進的歷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