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獨家專訪張藝謀 「開放外片配額未來無法預測」
張藝謀近日率新任「謀女郎」倪妮、佟大爲赴臺宣傳《金陵十三釵》,同時在臺北接受新浪娛樂專訪,被問及中、美雙方在WTO上關於電影產業的開放與協定,將如何衝擊中國電影產業?張導坦言「無法預測」,最理想狀態就是陣痛少一些,過渡快一點,對於電影產業高速成長帶來的亂象,他大嘆:「找不到好劇本,連好的劇作家都被提前買斷!」
新浪娛樂:導演過去像《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等作品,對影像顏色有特別的美學表現,《山楂樹之戀》似乎較收斂,這次的《金陵十三釵》是否在「顏色」上做特別的調配與呈現?
▲張藝謀攜新女郎倪妮以及佟大爲來臺宣傳《金陵十三釵》。(圖/博偉)
張藝謀:電影最後一個畫面,就是我06年底看到嚴歌苓小說以後的一個反應,就是一個這樣的畫面,我當時想到,後來就是很穿越的,四年後實現這個畫面。用小女孩的視線、視點,給了電影一個可能性,這是我喜歡拍這電影的主要原因。讓南京大屠殺這種類型、基本上固定不變的類型中,有了一抹色彩出現,而這個色彩是很短暫的,通過這小女孩的想像完成的,和戰爭是相悖的、相反的,是一抺珍貴的顏色,而這珍貴的顏色,存在於小女孩的記憶中。這種東西可能是很刺激導演的、獨特的感覺。
我們知道南京大屠殺這個題材,在兩岸三地導演中拍了很多年,未來的五十年可能會有更多的導演觸及這背景。但這樣的角度和這樣的色彩關係,我覺得(在十三釵裡)是比較獨特的,也很難得,所以我很在意這個。
新浪娛樂:相較過去一些拍攝南京大屠殺的作品,鏡頭處理上比較外放、寫實,這次《金陵十三釵》具有相對收斂的美感,這樣的思維是根據與尊重小說原着?還是你希望收一些,不要什麼話都說盡?
張藝謀:原本就是這樣,就希望以收斂的方式,因爲這個小說,它就是讓我強烈的感覺到,它是一個角落,在大時代背景下的一個角落,有一小羣人、甚至一小羣邊緣人她們的故事,從中折射出歷史背景下人性的故事,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用收斂的方式、不能用潑墨式,反而要用瞬間、一閃而過的感覺。
新浪娛樂:大陸電影市場正高速成長,您作爲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一路從農村走到國際,目前電影產業遇到怎樣的主要問題?資金似乎不是主要困難,哪是劇本人才缺乏?或是創作精神的改變?對於中、美雙方在WTO上關於電影產業相關的開放與協議,您認爲將對中國電影產業產生怎樣的衝擊?
張藝謀:當然現在大家都說「狼來了!」調整了這個新的比例(分帳)之後,它將來可能會再調整,因爲按照規定,市場逐步的開放,它的限額會再調整,目前這不是終極調整,一定會再調。談市場經濟的話,你一定最後是一個市場規律性的東西。大陸市場今天對於,甚至對於港、臺兩地也意味着很重要,可能許多港臺的電影人的收入,也主要以這個市場爲主,去獲取更多的資金,實際上,是一個共通的一個現實。我無法預測,我沒有那麼有遠見,我只是覺得需要好電影,需要從市場意義和藝術的價值上,雙重價值的好電影,這很難!全世界的電影其實大抵是可以分成兩類的,兩類當中當然有共通性,口碑和票房都好,這是所有人的目標,但很難做到。
首先我個人覺得是劇本荒,好劇本太少了!有人問我說接下來要做什麼?我說等米下鍋啊,我到處亂找米呢,說不定最後自己去種麥子,就是接不上。關於「原創」這件事很難說,所有的作品其實大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們從小說過來,我們就非第一原創,從劇本過來也非第一原創,但是沒關係,我覺得首先就是要好劇本,就算你翻拍,翻拍過去多少年的東西都沒關係,但就連翻拍的劇本都要好,要值得翻拍,被今天的80後、90後所喜歡,還要有時代的精神,又不丟掉原來的風貌,都很難。
所以我不覺得一定要寫原創的小說、寫原創劇本,或翻拍就不值錢,其實都不是的,就是沒有好劇本。我覺得是飛速發展的產業,它的需求量使許多許多人無法靜下心來,所以就比較「趕」,以符合硬體的發展。每天增加的銀幕數量、每天增加的電影院,它的需求量、產量,這種東西它要的特別多,就會特別揠苗助長,就會特別容易把某種需要打磨的東西,沒有時間,就迅速的上臺。
劇本荒 優秀劇作家被超前買斷
新浪娛樂:過去學院派教授的,好電影需要慢火細燉,但現在的態勢似乎無法這麼做?因爲產業推着,造成速食化?
張藝謀:比如說吧,我現在找作家,好的作家、好的小說家都被買了、都被買斷了,就是說很多公司都把她們簽了。很多作家,像歌苓,她現在連還沒寫的三部都被人買了!還沒寫,只說有個故事怎麼怎麼樣就被買,買未來的三部,買斷你未來的東西,這都是未來的市場能看到的…着急。所以我現在去找小說、找好的作家來幫我寫都找不到,甚至連槍手,幾個電視劇火了,找哪個寫的不錯的槍手,想找她幫幫忙吧,那些槍手都被分了,因爲需求量大。
張藝謀:演員我倒覺得沒那麼荒,目前以港臺中三地的演員陣容來說,當然我們說老面孔多、新面孔少,但是這些都還能應對現在的情況,因爲我們都還有很多不是大腕的演員,二線、三線的演員都還沒有出名呢,那是一個很龐大的羣體,還是可以有人出來,我們有很多演員四十多歲、五十多歲突然紅的,對吧,有機會就行!好劇本、好導演,就可以出好演員。
演員漲酬 取決市場機制
新浪娛樂:對於現在許多演員快速漲片酬的狀況,怎麼看?
張藝謀:我覺得這沒辦法,這好像這行業某種不正常的現象,但你怎麼辦呢?所謂的漲片酬也是跟市場需求有關,還是市場決定,對吧?否則自己漫天要價,沒人給、給不起,可能就要不起來。
新浪娛樂:您拍《十三釵》前後籌備四年,遇上這些年大陸電影高速成長、產業提升,對拍這片是否有幫助?有什麼優缺點?
張藝謀:如果說優缺點,是我們的投資較大,它比一般的電影投資大,因爲投資比較大,對我的心理影響,我自己看,壞處是就要把這電影拍得有某種商業性,有某種主流電影的姿態,讓它有更多的人看,這是我認爲在藝術上,有某種包容、妥協,當然需要,因爲投資大,你不要讓人虧本阿。換個角度來說,如果《金陵十三釵》投資不是很大,回收成本完全沒問題的話,我可能就拍得更文藝,更文藝的話,意謂着在藝術性、價值性上更高,也許,我們只是這樣設想。
大型投資給導演帶來的責任,這就是你要考量的。我們永遠談的兩個點:商業、藝術,所有人的發言都是關於這兩個點的平衡,能融會這兩點的電影就是佳作,全世界每年都不見得有一部這樣的佳作,兩邊都特別棒,這是天才!我們誰能做天才?我覺得很難,這真的是運氣。
最媚謀女郎開機後崩潰
新浪娛樂:倪妮被臺灣媒體喻爲「最狐媚謀女郎」,當初角色設定及演員挑選上,是不是已預先做好設定?
張藝謀:在演員挑選上我們就有這個傾向,像跟周冬雨相比來說,有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就是有某種嫵媚、某種成熟,其實這跟她的年齡相比是超齡的。對我來說,她的表現是一步一腳印走過來的,是完全達到預期的,因爲我是跟着演員兩、三年一起走過來,看着她完成。她在初期拍攝時還不適應,但到了中後段就表現的很好,尤其她跟克利斯汀貝爾的那場戲,就隔天她要出發的那場戲,幾個對話,我覺得那些戲臺詞都很好,她和貝爾兩人就配合的非常好,我很喜歡那場戲,那段她的表現,就已經很像一個很老到的演員了。
她在開機之後不久,其實曾一度崩潰、哭得亂七八糟,就演不出來,她擔心延誤了大家、浪費大家精力,就有這樣的雜念,自己認爲很失敗。演員一定會經歷這樣的階段,尤其新演員,所以那天我明知道這段我不會用,還是硬讓她演,貝爾也很敬業配合的演了幾十篇,直到她釋放出來,不管這釋放是什麼、哭得很厲害,這就是釋放,我認爲演員一定要過這一關,過了這關就重生。
新浪娛樂:倪妮怎麼看待獲封「最媚謀女郎」這稱號?
倪妮:最媚可能是因爲角色吧,因爲玉墨在這電影裡的感覺比較風情一點,但是我本身其實跟片裡的玉墨差距很大的。我覺得自己比較隨和、自然一點。
邀貝爾演出 張藝謀:要找就找大腕
新浪娛樂:找克利斯汀-貝爾這麼一位大明星演出,是爲了美國市場還是爲營造指標性的意義?
張藝謀:當時我們要找一個外國演員,我跟江志強說,要找就找大腕,而且不只是個明星,還要是個好演員,我當時就提出這個,還問我們是不是付不起片酬。他說不一定,好萊塢這些演員如果演一箇中國文藝片,又是跟你合作,未必會開天價,我說那我當然願意跟大演員合作!因爲最重要的不是先考量市場,最重要的是講英文這部份,因爲這部份我自己不懂,所以我需要演員說明我。
新浪娛樂:佟大爲過去的角色及形象,似乎給人較爲憨直老實的感覺,在《十三釵》成了英勇軍人漢子,演繹上是否特別思考表現方式?
佟大爲:這次特別幸運跟張藝謀導演合作,導演在演這戲的時候真的是一點一點幫着我,把身上一部份不是這角色的東西給拿掉,最後留下的東西,就是比較像「李教官「的東西。這對於做演員這個職業來說,其實挺幸運的,因爲有些人可能演了一輩子,就擅長專門演一種戲路。
張藝謀:基本上我對大爲在這戲是「無爲而治」,我跟他說戲其實說很少。如果我教倪妮是加法,那對大爲就是減法,基本上劇本已將這個角色寫得很好,我就是教他放自然,幾乎對他不說,不要她刻意演。大爲可能不是很清楚哪個方向,我其實要求的是他維持基本的狀態,然後結合你這個人,就有了!
佟大爲爆破戲未報備 妻看片哭溼衣袖
新浪娛樂:佟大爲拍爆破後墜地身亡的戲時,有沒跟老婆報備?
佟大爲:沒有,呵呵,我幹危險的事都是後來纔跟家裡講,一般男人不會在吃苦前跟家裡報備,吃完苦後沒事了、危險也過去了纔講。我老婆看這戲時,從八個士兵戰死開始哭到最後,看片時什麼東西都不讓帶,也沒帶紙巾,她就拿我的衣袖去擦,擦了一整部片的眼淚,整個衣袖全都是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