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接3.03億元罰單 支付機構“入冬”
針對第三方支付違規問題,今年依舊延續了往年的嚴監管態勢。11月24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年內央行已對支付機構開出至少59張罰單,罰沒金額達3.03億元,是去年總額的2倍,其中有近半罰單涉及到“雙罰”,有機構員工最高被罰65萬元,除了機構層面的處罰,監管對違規責任人的處罰力度也在加大。
罰沒總額翻倍
雖然罰單數量較去年有所減少,但今年的罰單金額卻呈現加碼趨勢。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年內第三方支付行業已收到至少59張監管罰單,被罰沒金額合計3.03億元,刷新往年罰單總額新高,是去年總額的2倍。
罰單總額刷新高主要是由於大額罰單的增多。具體來看,59張罰單中,包括1張億元級罰單、5張千萬元級罰單以及10張百萬元級罰單。其中,商銀信公司涉16項違規行爲,於4月29日被央行一次性罰沒1.16億元,刷新支付罰單最高紀錄。此外,包括銀盈通支付、開聯通支付、新浪支付、裕福支付等機構也因反洗錢問題被央行開出千萬元級罰單。
除了鉅額罰單外,也不乏有機構淪爲罰單“常客”,海科融通公司就是其中一家。根據央行披露,該公司在近兩個月已被央行處罰3次,所涉問題主要包括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法律規定,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嚴格落實商戶實名制,未按規定建立特約商戶信息管理、檢查等制度,未按規定設置收單賬戶等。
比較來看,2019年央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共開出103張罰單,罰沒金額合計超過1.32億元,涉及55家支付機構,其中包括2張千萬元級以上罰單、11張百萬元級罰單。整體來看,儘管處罰頻次高,但是處罰金額也較爲“穩定”,大多在百萬元之內。
“罰單減少、處罰金額增多,反映出支付行業從重從嚴監管的態勢。”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處罰金額、頻次等來看,年內支付罰單具有如下特徵:一是處罰頻次增加,伴隨着監管頂層制度的日益完善和監管科技水平的精進,違規機構的“小動作”已難以藏身;二是金額屢破新高,對於違規情形惡劣、違規次數較多的“累犯”型機構,監管通過重罰表明其根治亂象的決心。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59張罰單中,有23張罰單涉及到“雙罰”,且隨着機構罰單金額的增多,央行對支付機構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也在加大,如商銀信被罰的案例中,該機構涉及違約行爲的員工共被罰65萬元,此外在新浪支付被罰案例中,該機構員工共被罰35萬元。
蘇筱芮認爲,今年支付機構“雙罰”趨勢顯著,從被處罰的個人類型來看,既有管理層如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也有業務部門負責人,涉及風控、運營等關鍵部門,表明監管的靶向性和精準性正不斷提升。
“近年來,第三方支付一直是着重監管的重點,出現過億的鉅額罰單,一方面警示了行業內遊走在灰色邊緣的衆多機構,另一方面也是對過去一段時間發展過快所出現問題的糾正。”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認爲,在不同階段,可以看出監管也會有不同方向的重點:如最開始着重整治無證經營支付業務行爲,而現在逐漸過渡到細化管理支付機構的收單業務、反洗錢建設等方面。
違反反洗錢規定、銀行卡收單管理辦法等,確實是支付機構違規“重災區”。11月18日,央行反洗錢局副局長王靜還曾表示,“強監管恐怕是央行將來在一定時期內要執行的基本政策。今年反洗錢監管罰金預計將超2.15億元”。
支付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處罰結果來看,客戶身份識別、按照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等環節成爲支付機構最容易出現的反洗錢問題。
監管痛罰下,支付機構反洗錢不力痛點何解?蘇筱芮建議,一是提升合規意識,建立基本合規制度,暢通跨部門協作,明確分工的同時將責任落實到人;二是加強風控水平,靈活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提升合規工作效率;三是適時調整策略,加大商戶巡檢等工作力度,防範外部風險蔓延。
“反洗錢是一個綜合建設的過程,不僅僅是業務中,更包含在整個反洗錢體系的建設中,如制度、軟硬件、人力等方面。支付機構相較於其他金融機構在反洗錢方面的建設經驗和人才儲備都有所不足,不管是相關制度的建設還是理念的形成,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黃大智進一步稱。
收單業務見頂
監管趨嚴、機構違規成本增高的另一面是支付機構還將面臨主營業務天花板見頂、業績增長難的壓力。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不少支付機構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經營困局,甚至有機構因爲債務纏身被法院多次列入“被執行人”。
“對於支付機構而言,監管的加強和業績增速的放緩使得支付機構原本賴以爲生的支付收單業務的天花板開始見頂。”在王蓬博看來,爲了更好地實現自身進一步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支付機構開始進行SaaS、智能營銷、數據分析、金融等一系列增值服務的拓展,預計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支付機構向綜合型的產業服務商進行轉型;此外,字節跳動、攜程、拼多多等企業在獲得支付牌照後,可能會重新引發移動支付市場的競爭。國內市場的成熟也將推動支付機構進行海外業務的拓展。
黃大智同樣認爲,從支付行業當前的局面看,C端格局基本固化,即便實現互聯互通也很難打破格局。更多的機會可能在於伴隨產業互聯網的發展而出現的B端服務。對於中小支付機構,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足,一方面要打磨更好的產品,能夠爲行業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要做好服務,用差異化的產品加更好的服務取勝,而非價格戰。
蘇筱芮則指出,目前,數字人民幣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衝擊已引發市場熱議,支付機構需要未雨綢繆,提早謀劃,在商戶機構綜合服務解決方案上不斷完善改進,有針對性地做好用戶留存。
“對於中小支付機構來說,首先要第一時間找到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以此爲依據進行後續發展戰略的制定;其次,中小支付機構也需要不斷加強自己對於核心優勢場景和客戶的深度挖掘,提高對於場景和客戶需求的理解程度,以及自身產品的競爭力。”王蓬博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