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場貨架被清空 教授:這次疫情讓人更珍惜街坊小店

姚孟昌英國倫敦大學法學博士輔仁大學學士法律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週三(18日)宣佈,新冠肺炎臺灣確診病例破百,新增23例幾乎都是由歐美境外移入。這消息引發國人新一波搶購潮,從口罩酒精消毒水改爲衛生紙泡麪罐頭民生物資

其中還見有心人故意散播謠言,企圖擴大民衆恐慌情緒。無論美式實名制會員制賣場或非實名制大賣場,貨架一掃而光,結賬大排長龍。即使有行政院長出來喊話說貨很多,不怕買。可是隻要跑一趟大賣場, 單單看到人潮也會心慌慌

反觀住家附近的小店卻呈現另一種景象。裡面泡麪、罐頭、衛生紙一應俱全,跟大賣場中一片世界末日的情景大相逕庭

顧客買了日用品, 還可跟店裡老闆聊上幾句。老闆說,貨架空了,打個電話就能補貨。老闆也說,他早有預期大賣場會缺貨,店裡多備些麪條、罐頭等食品,就是要讓街坊鄰居,特別是老人家有東西可以買,生活不會受到影響。

一場中國新冠肺炎,改變過去大家歌頌全球化習尚。當人們涌入跨國外資大賣場搶購,卻不見得買到東西時,轉身看到街邊巷口一家小店,裡面民生物資一應俱全,價格實惠,豈能不感慨?

家樂福商品被一掃而空。(圖/ETtoday攝)

災癘橫行中,原來能幫到自己,能讓自己安心的,就是這家鄰居的小店。到店裡跟老闆及鄰居聊上幾句,大家還可相互打氣、共度難關。

源於上世紀末的全球化,試圖建立一個跨國分工、單一面貌的世界。在這浪潮中,許多陪伴我們長大的小店關門,許多具有地方人文特色的產業走入歷史。

然而,一家小店,養活一個家,造福一個裡。一個獨立經營的小店家,自力更生、勤奮實作,就是形成公民社會的堅實單元。當各國紛紛閉關抗疫時,人們醒悟到原來生活在小國寡民、雞犬相聞、彼此相顧的社會,就是幸福。

這次疫情,讓人更珍惜街坊鄰居的小店家,更願意用自己的消費,讓臺灣的小農小作坊小商店得以存活,進而增加本土就業人數與人們收入。

每一次的消費,都是爲自己想要的世界作出選擇。每一次的消費,也在爲子孫形塑他們未來生活的環境。讓臺灣人有工作、有收入、有尊嚴, 就從改變我們日常消費做起吧!

熱門點閱》

► 別被新增二十病例嚇到 醫:撐過逃難潮 醫療可負擔

► 莊奕琦/疫情最大的殺傷力 當高階人才大量傷亡

臺積電淪外資提款機 謝金河國安基金護盤先盯臺積電

► 劉大年/疫情使外銷受阻 須避免農產品價格崩盤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作者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