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六小虎”,就要涼涼了
近期,AI圈有傳聞說,在整體融資困難,估值又不斷推高的大背景下,一些大模型創業公司變得舉步維艱,進退維谷,其中備受大家關注度的“六小虎”中的某兩虎,甚至已經放棄基礎大模型研發,轉向了AI應用。因爲,再不轉型恐怕“六小虎”們,就要涼涼了。
小虎們如果真這樣做,某種程度上意味着它們開始主動走下AGI牌桌,從星辰大海的宏大敘事,轉向現實接地氣的茶米油鹽。沒辦法,還是那句老話,形勢比人強,當前環境下,賺錢活下去纔是最大的王道。K哥就來聊聊我的觀察和思考。
01
大模型創業公司的生態圖譜
隨着AI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大模型的崛起,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和老牌大廠都擠進這一賽道卡位,不僅推動了技術的進步,也塑造了新的產業格局。K哥粗略將這一領域的主力軍分爲三類:
1、大模型“六小虎”
一開始,國內AI江湖只有“五小虎”的名號,即智譜AI、月之暗面、minimax、百川智能、零一萬物5家AI獨角獸企業。從團隊背景、技術優勢、融資能力、市場估值等各種維度評估,它們都處在行業的第一梯隊。直到今年6月,前微軟全球副總裁姜大昕創辦的階躍星辰加入戰局,成爲資本市場新寵,一輪估值20億美元的新融資,也將它送上“AI獨角獸”的寶座,“大模型六小虎”的新格局自此奠定。
在“六小虎”中,智譜AI被稱爲最具“openAI氣質”的國內AI公司,產品包括智能客服和知識圖譜等應用,在B端市場有較好的應用,目前已有逾1000家企業客戶。
月之暗面,推出的Kimi以出色的長文本處理能力見長,並通過社交媒體和視頻平臺,在激烈的用戶爭奪戰中搶佔先機。
Minimax專注於圖像識別和計算機視覺技術,推出了主打生產力工具的產品海螺AI、AI陪伴產品“星野”,懷揣着打造類似小紅書、B站社區形態的夢想和野心。
百川智能,打法較有差異化,更注重醫療健康領域的大模型研發,以醫療AI爲核心業務,並推出了多款AI醫療產品。近期,也開始在C端發力,基於創始人深厚的搜索技術背景,推出了“更懂搜索”的AI助理產品“百小應”,值得期待。
零一萬物由科技圈資深大佬李開復創立,還積極佈局應用端,堅持主張在To C市場發力,其在新加坡設立的子公司已推出多款面向消費者的應用產品。
階躍星辰雖然是小虎中的後起之秀,但它推出的“Step系列”通用大模型,讓業內人士眼前一亮,其Step-2萬億參數MoE語言大模型,更是國內首家發佈。
2、AI新勢力
除了"六小虎"外,國內AI創業陣營還涌現出面壁智能、秘塔AI和deepseek等發展勢頭良好的新秀。
面壁智能由知乎CTO李大海創立,其產品“小鋼炮”系列在端側AI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還根據自身發展的經驗總結出了“模型的知識密度不斷提升,平均每8個月提升一倍”的面壁定律。
秘塔AI也實力不俗,主打AI搜索,其產品“秘塔翻譯”和“秘塔寫作貓”,也都有不俗的市場表現,成了背靠螞蟻集團的後起之秀。
DeepSeek則是一款致力於深度學習算法研究的模型,具有670億參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深度學習模型之一。其在性能上已經對標國際知名的Llama2,並且全面開源。
3、老牌科技巨頭
當然,阿里、百度、騰訊、字節、華爲、訊飛、商湯、崑崙萬維等老牌科技巨頭,也從不會缺席任何有潛力的新賽道。阿里的通義千問、百度的文心一言、騰訊的混元助手、字節跳動的豆包大模型、華爲的盤古大模型,以及科大訊飛的星火大模型、商湯科技的SenseChat大模型、崑崙萬維的天工大模型等。不僅在技術上形成了深厚的積累和強大的壁壘,還通過自身龐大的用戶基礎和豐富的數據資源,進一步強化了它們大模型領域的競爭力。此外,這些老牌大廠在人才和資金上的優勢,也是那些尚處創業階段的科技新貴們所不能比擬的,也讓它們在AI領域的地位更難以撼動。
02
從“基礎大模型”轉向“AI應用”:
AGI理想很美好,但是活下去更重要
1、基礎大模型訓練,非常燒錢
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在採訪中被問“如果你今天拿到的錢是最後一筆錢,你會怎麼花這筆錢?”時,他很坦誠地回答:“ 我希望這個永遠不會發生,因爲我們未來還需要很多錢。” 楊植麟說的是大實話,基礎大模型訓練確實太燒錢了。
據馬斯克估算,GPT-5的訓練大概需要3-5萬張H100,單單芯片成本就超過7億美元,約合50億人民幣。這僅僅只是訓練成本,還不包括人力薪資、數據採購、基礎設施建設等其他費用。如此高昂的成本,也只有少數巨頭公司和獲得鉅額融資的創業公司,纔敢參與進來,持續玩下去。對於大多數“平平無奇”的公司而言,這樣的資金壓力無疑是不可承受之重。
這種“燒錢”的模式,也導致了大模型領域的馬太效應日益明顯。巨頭大廠憑藉其雄厚的資金實力,能夠持續投入研發,不斷提升模型的性能;而初創企業則面臨着巨大的資金壓力,很難有底氣和耐力,與巨頭展開一場實力明顯不對稱的競爭。在大模型競爭格局逐漸固化,以及無解的“贏家通吃”面前, 許多中小AI企業被迫直面現實,將目光轉向大模型的應用層面,尋求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回報。這個階段,活下去遠比宏偉的理想,性感得多。
2、C端營銷,成本居高不下
除了基礎模型訓練的高成本外,C端營銷同樣很燒錢。稍早時候,不少創業型AI公司,藉着AI風潮和大衆對AI產品的好奇心新鮮感,5元左右的CPM(Cost Per Mille,每千次展示成本),就能獲得不錯的轉化效果。但隨着那些融到大錢的小虎和新勢力們的入局,以及大衆對AI產品神秘感的消失,C端營銷成本被不斷拉高,據業內人士估算,目前行業的平均出價已被推高至10-15元之間。
但這個價格水平仍然不是天花板,以六小虎爲代表的頭部勢力,在不斷推出C端產品的同時,也紛紛開啓了瘋狂的營銷模式。例如,月之暗面爲了讓旗下的Kimi 快速搶佔用戶心智,在B站上的用戶轉化成本(CPA)竟直接幹到了30元左右。當然,這種不惜成本地營銷帶來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 Kimi 的月訪問量也隨之暴增,一度超過文心一言,成爲 ChatBot 賽道的月活和訪問量榜首。月之暗面的“鈔能力”,也引來其他小虎們的效仿。據業內人士透露,這些大模型廠商已經成了B站除拼多多外,最大的金主羣體。
除了線上投流,大模型廠商線下燒錢也同樣瘋狂,據科技媒體報道,地鐵已經成了AI廠商廣告投放的必爭之地。智譜等公司的地鐵廣告投入,已提高到百萬起步的水平。被逐步推高的獲客成本,已經成了AI企業除技術突破之外的另一個難題:別人都在投流推廣,你不跟就無法搶佔市場,跟又沒實力,兩頭爲難,非常尷尬。
03
大模型,盈利難:交個朋友,真不賺錢
1、AI微笑曲線,撕掉遮羞布
老讀者都知道,K哥曾專門聊過“AI微笑曲線”,這一曲線很好地體現了AI產業鏈的利潤分佈現狀。在整個AI產業價值鏈中,上游的硬件製造和下游的應用軟件佔據了微笑曲線兩端的高利潤區,而處於中間的基礎大模型研發,則位於該曲線的利潤低點,面臨鉅額投入卻難以變現的窘境。
AI微笑曲線 Mr.K@技術領導力
硬件以英偉達爲例,整個AI市場對GPU一片難求,其市值更是一度力壓蘋果、微軟。黃仁勳等一衆股東們高位套現,賺得盆滿鉢滿。應用方面,基於人工智能的自動駕駛、輔助醫療等系統,已經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展現了很大的發展潛力和商業機會。反觀大模型,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早就疾呼,不要卷大模型,要卷應用,沒有應用的AI大模型一文不值。說好的一起改變世界,爲什麼利潤你們拿走,只留下大模型爲夢想買單?撕下遮羞布,大模型只剩尷尬和窮酸。
2、價格戰,提前到來
在大模型生存壓力越來越大之際,大廠巨頭們全球範圍的價格戰,讓原本就變現困難、利潤微薄的AI企業雪上加霜。
今年5月以來,國內就有阿里、百度、字節、科大訊飛等多家企業,加入AI大模型降價大軍,不惜以進入利潤“釐時代”爲代價,來吸引更多用戶。字節旗下的豆包大模型降價後,推理輸入定價只有0.0008元/千tokens。騰訊雲主力模型之一的混元-lite模型,價格更是從0.008元/千tokens,直接調整爲免費。剛剛過去的9月份,價格戰繼續燃燒,阿里雲三款通義千問主力模型,以跳樓大甩賣之姿大幅度降價。其中,Qwen-Plus和Qwen-Max的輸入價格直降80%和50%;Qwen-Turbo更是直降85%,價格低至百萬tokens 0.3元。
國際上,OpenAI推出了OpenAI o1 mini版,雖然性能上遠不如GPT-4o,但成本卻大降80%。其它如Anthropic、Character.AI等,也都在積極調整模型價格,以吸引更多用戶。這些提前到來的價格戰,給本就不賺錢的“六小虎”,帶來了更大的競爭壓力。本來就是過着“一邊找錢一邊燒錢”苦日子,如今剛具備一點“自我造血”的能力,就又趕上了價格戰,眼瞅着能掙到的“三瓜倆棗”,就更啥也不是了。
04
“六小虎”,誰能走出黎明前的黑暗
1、拼估值: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大模型雖然整體面臨各種困難,但也並非鐵板一塊,依然呈現了不同程度的分化,以“六小虎”爲例,在估值上暫時領先的有智譜AI(30億美元)、月之暗面(30億美元)、minimax(25億美元)。暫時相對落後的是零一萬物,爲此坊間有某媒體稱“至少2家放棄基礎大模型研發的,就有零一萬物”。害得李開復博士趕緊在朋友圈發文澄清“零一萬物一直在做預訓練……”
畢竟,企業估值不是簡單的數字遊戲,還反映了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判斷。高估值意味着公司擁有更強的技術實力、更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更優秀的團隊,更容易獲得後續融資。在這個拼財力、拼命長的階段,即使日子難過,大家也都想做“瘦死的駱駝”,誰也不願意先倒下。
2、看市佔率:得用戶者得天下
除了估值上的分化外,“六小虎”在用戶數量和產品影響力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根據“AI產品榜”9月排名,“六小虎”中KIMI(月之暗面)、海螺AI(minimax)、智譜清言(智譜AI),位於第一梯隊,分別位列國內榜的第4位、第12位和第15位。而階越星辰(躍問、冒泡鴨)、百川智能、零一萬物,均未入榜單前50名。
得用戶者得天下,這是自傳統互聯網時代,就顛簸不破的真理。用戶數量永遠是衡量產品競爭力的最關鍵指標。因此,不論是通過提升用戶體驗,還是豐富應用場景,再或者是加大營銷力度,AI企業都要把提升用戶轉化率和留存率當成公司發展的重中之重。有了更多的用戶,就等於有了更多的籌碼,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更好地對抗行業馬太效應,更快地實現商業化,更安心自主地活下去。
著名投資人朱嘯虎有一個著名的觀點:六小虎最好的結果就是賣給大廠。這真是AI獨角獸們的最佳歸宿嗎?一切還有待時間驗證,但K哥有一個小小的建議,想分享給AI領域的創業者們:去年,大家可以談技術、談產品、談場景;那麼今年,大家還是多談談增長和掙錢吧;否則,就不一定有明年了。
作者| Mr.K
編輯| Emma
更多幹貨分享敬請關注我們的公衆號與視頻號~超多精彩對話內容等待您的解鎖!
關於極新:
極新是垂直於產業AI的創投和行業研究媒體,致力於陪伴和記錄科技企業進步和產業成長。已與多家平臺和創新企業深度對話和合作,包括華爲雲、阿里雲、百度智能雲、金山雲、飛書、火山引擎、釘釘、東軟、Zoho、容聯雲、百家雲等平臺企業,以及智譜AI、百川智能、格靈深瞳、深勢科技、百圖生科、瑞萊智慧、創客貼、生數科技等高成長公司。
2024投融資趨勢追蹤:| | | | | |||
深度對話·創新&增長的源動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